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性感染_赵继宗

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性感染_赵继宗


脑脓肿致病菌种类 与感染来源密切相关


总的来说链球菌最为常见,占60%~70%,米 氏链球菌群尤其常见 源自邻近部位感染脑脓肿常为G-肠道杆菌 创伤或术后脑脓肿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厌氧菌(主要是类杆菌)相当常见,且常与需 氧菌并存的混合感染
脑脓肿致病菌种类 与感染来源密切相关

真菌性脑脓肿有增多倾向
注意事项



从安全出发一般不采用鞘内、脑室内给药,只在 不得已时使用 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甲硝唑等可能诱发癫痫, 应慎用或尽量不用 青霉素G剂量大于1000万U/d,会出现青霉素脑 病(腱反射增强,痉挛、抽搐甚至昏迷),要密 切观察
谢 谢
抗菌药物选择原则




首选杀菌性和广谱抗菌药 (β-内酰胺类 ) 药物进入脑脊液浓度要高,药量要足,半衰 期和抗菌后效应(PAE)要长 一般宜静脉滴注,不选择口服给药 疗程要够长,退热好转后再用药一段时间 (一般2周)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尽可能缩短给药间隔, 增加给药次数(q8h,q6h)
可能与较广泛使用免疫抑制剂(如器官移植)、糖 皮质激素和广谱抗生素有关
念珠菌最常见,其次是曲霉菌,但大多由其他感染 部位(如肺曲霉菌病)播散而来,单独侵犯中枢神 经系统极少


偶见毛霉菌脑脓肿,多发生在重病人,也有开放性 颅脑损伤直接引起
硬脑膜下积脓

脓液积聚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的不同部位,症状体 征不同


可伴发细菌性脑膜炎
术后早期(3~4 d内)血和脑脊液C-反应蛋白水平较高 提示细菌感染的可能;脑脊液或粪便基因扩增技术 (PCR)也有参考价值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CT和MRI显示脑膜炎和脑脓肿 脑脊液细胞学和生化变化:细菌性脑膜炎白细胞总 数多在1 000/mm3以上,多核中性粒细≥0.8(可达 0.99);氯化物、糖定量降低,蛋白量增高 脑脊液细菌学检查:涂片检查细菌≥105/ml,平均 每个油镜视野发现1个细菌 ;脑脊液培养90%可获 明确诊断 抗原抗体结合试验:(1)免疫对流电泳测定抗原;(2) 乳胶凝集试验;(3)间接萤光试验



抗菌药物应用途径
鞘内注射将抗菌药物注入蛛网膜下的问题: 不易均匀分布于脑室系统,疗效欠理想 毒性反应大 剂量过大可引起脑膜或神经根刺激症状 蛛网膜下腔粘连 甚至惊厥、昏迷、死亡 故不主张鞘内注射
抗菌药物应用途径


特殊情况下,如G-肠道杆菌或金黄色葡萄 球菌脑膜炎,鞘内注射(尤其是脑室内注射) 仍有其适应证 可使用品种包括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阿 米卡星、妥布霉素、万古霉素、两性霉素、 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等
抗菌药物经验治疗



脑脊液涂片染色结果阴性的细菌性脑膜炎首选氨 苄西林加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重症也可选美罗 培南 脑膜炎病人脑脊液涂片染色发现细菌 : G-双球菌(提示脑膜炎奈瑟菌):按流行性脑 膜炎治疗,首选青霉素G G+双球菌(提示肺炎链球菌):鉴于对青霉素 耐药菌株日趋增多,宜选用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 加万古霉素;疗程2周
抗菌药物经验治疗



G-杆菌(提示流感杆菌、肠道杆菌,有时 是铜绿假单胞菌):可选用的抗生素有头 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 头孢哌酮-舒巴坦;疗程4周 G+杆菌(提示李斯特菌):氨苄西林加一 种氨基糖苷类,如阿米卡星 创伤或术后感染,宜用万古霉素加头孢吡 肟或头孢他啶
抗菌药物针对性治疗
主要来源于额窦和筛窦感染,较少源自中耳和乳突感 染 主要病原菌为需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可能 是G-杆菌、肠球菌、厌氧菌(如中间链球菌、梭状芽 胞杆菌、脆弱类杆菌 ) 成人,颅脑损伤、手术后感染和硬脑膜下血肿继发感 染多见



硬脑膜外脓肿

临床少见,脓肿局限于硬脑膜外腔,多伴有邻近颅骨骨 髓炎,也常侵透硬脑膜形成硬脑膜下积脓,常发生在手 术后 病因和发病机制与硬脑膜下积脓相近 60%~90%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约18%是需氧 或厌氧链球菌,13%左右是G-杆菌,以大肠杆菌和铜绿 假单胞菌为主 偶有真菌(念珠菌)感染
抗菌药物选择原则




碳青霉烯类有较长的抗菌后效应,可适当延长给药 间隔(2~3次/d) 氨基糖苷类属于浓度依赖性抗生素,推荐把一天总 量一次给药方案 氟喹诺酮类为1~2次/d 联合用药:抗菌药物联合应用 抗菌药物与抗癫痫、降颅内压药物联合 一旦作出临床诊断,应在采集标本后立即开始经验 治疗;或先用药,但必须在用药后30min之内获取 培养标本
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性 感染
赵继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系
2008年1月11日 北京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特点

由细菌或真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 染大多属于重症


病死率高,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多
存在血-脑屏障,治疗困难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
又称“化脓性”脑膜炎 (流行性脑膜炎除外) 细菌感染途径有: 直接经鼻咽部黏膜侵入,随血流到达脑膜 继发于邻近感染病灶(如中耳炎) 继发于远隔部位的感染(如肺炎) 发生于颅脑创伤或手术后

闭合性脑外伤或伴有颅骨骨折、脑脊液漏 者感染常由肺炎链球菌和嗜血流感杆菌引起

脑室-腹腔引流术后发生脑室炎、脑膜炎, 常见病原菌有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 菌、肠道杆菌、痤疮丙酸杆菌,偶尔可见类 白喉杆菌
细菌性脑脓肿





主要来源: 四条途径 邻近感染灶蔓延而来,如中耳炎、乳突炎、 鼻旁窦感染 远隔部位感染灶血行播散,如肺脓肿、脓 胸、骨髓炎、腹腔感染等,病死率更高 创伤感染,尤其是战时颅脑创伤 手术后感染,多与脑室引流管和硬脑膜下 引流管放置时间较长有关


老年人患细菌性脑膜炎,常见病原菌是肺 炎链球菌、李斯特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包 括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变形杆菌和铜 绿假单胞菌 开放性颅脑创伤(尤其是伴有脑脊液漏者) 或开颅手术后,包括人工耳蜗植入术后, 最常引起细菌性脑膜炎的还是肺炎链球菌, 但也可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肠道杆菌和 铜绿假单胞菌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病原体
抗菌药物与血脑屏障
根据通过血脑屏障能力,将抗菌药物分三类: 能通过正常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氯霉素,磺胺嘧啶, 复方新诺明,甲硝唑 大剂量能部分通过血-脑屏障或能通过炎症脑膜的抗菌 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曲南,厄他培南,美 罗培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万古霉素, 磷霉素,环丙沙星,加替沙星,伏立康唑,氟康唑,氟 胞嘧啶 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部分氨基糖苷类,多 粘菌素,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克林霉素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病原体



不同病原体引起脑膜炎临床表现相似,难以 凭症状、体征辨别何种病原菌 1个月以内新生儿,最常见病原菌是B族链球 菌,其次是大肠埃希菌和其他G-杆菌、李斯 特菌;很少有G+球菌 从幼儿到成人,肺炎链球菌最多见,也有流 感嗜血杆菌;李斯特菌少见(免疫功能低下 除外)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特点
无菌性脑膜炎


又称急性无菌性脑膜炎综合征,分感染性和非 感染性 感染性的病因是病毒,绝大部分是肠病毒 非感染性由药物引起(非类固醇抗炎药、甲硝 唑、磺胺、卡马西平等
无菌性脑膜炎

常见胆脂瘤开颅术后
临床表现为头痛、颈抵抗、恶心和呕吐或精神状态改变
脑脊液淋巴细胞计数升高,脑脊液常规涂片染色和培养 阴性,葡萄糖水平正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葡萄球菌脑膜炎:对MSSA可用苯唑西林、氯唑西林; 对MRSA,MRSE用万古霉素 铜绿假单胞菌脑膜炎:头孢他啶+氨基糖苷类,效果 不好可选用美罗培南、环丙沙星等 流感杆菌脑膜炎:头孢曲松 李斯特菌脑膜炎:氨苄西林+氨基糖苷类 厌氧菌感染:首选甲硝唑+广谱抗生素 真菌感染可选用氟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 手术后急性细菌性感染,大多需要手术清创或取出体 内装置物,使用抗菌药物是辅助治疗



除抗菌药物治疗外应手术清创
化脓性颅内血栓性静脉炎




主要来源于鼻旁窦(额窦,筛窦)、中耳、乳 突、面部和口咽部感染 预后不良,总病死率约34%,若上矢状窦完全 闭塞病死率高达78% 静脉海绵窦、横窦和上矢状窦最易发生,可同 时引起硬脑膜外脓肿、硬脑膜下积脓和脑膜炎 最常见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少见病原 菌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G-杆菌、 厌氧菌;真菌有曲霉菌、毛霉菌和根霉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