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综述(详细)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综述(详细)
(三) 全身支持治疗 ——对昏迷患者尤为重要。
1.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的平衡。 2. 保护呼吸道通畅。 3. 加强护理,预防褥疮及呼吸道感染。 4. 恢复期采用理疗、按摩、针灸等帮 助肢体功能恢复。
(四) 对症治疗
高热——降温 抽搐——抗痉 精神错乱、躁动不安——镇静、安定 颅内压增高——脱水降颅Biblioteka 、激素治 疗(早期、大量、短程)。
临床表现
夏秋季高发,热带亚热带终年发病。 儿童多见。 急性起病,病毒感染全身症状,脑膜刺 激征 患儿病程超过一周,成年人可持续2周 或更长。 临床表现各异。 脑脊液检查各异。
诊断
急性起病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脑膜刺激 征、CSF淋巴细胞轻中度增高,血白细 胞计数不高和出外其他疾病,确诊需 CSF病原学检查。
3. 脑膜脑炎:脑实质与脑膜合并受累。
分类
(二)根据病原体分:病毒性、细菌性、真 菌性、寄生虫性等。 (三)根据发病情况和病程分:急性、亚急 性、慢性。
(四)根据病理特点分:包涵体性、出血性、 坏死性、脱髓鞘性等。 (五)按病变位置分:大脑炎、小脑炎、间 脑炎、脑干炎、脑脊髓炎、脑膜脑炎等。
三、病原体感染途径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无季节性。 原发性感染潜伏期为2~21天,平均为6 天,前驱期有发热、全身不适、头痛、 肌痛、嗜睡、腹痛和腹泻等症状。 多为急性起病,约有1/4的患有口唇疱疹 史病后体温可为38。4~40。 病程为数日至1~2个月。
四、临床表现
症状包括头痛、颈强、呕吐、轻微意识 和人格改变、记忆丧失、嗅觉缺失、失 语、轻偏瘫、偏盲、以及共济失调,多 动和脑膜刺激征。 癫痫发作 精神症状 病情进展快,存在意识障碍。
马及边缘系统的局灶性边缘不清的低 密度区,可有不规则的高密度、片状 出血影。MRI:颞叶和额叶异常信号。
辅助检查
(1) HSV或HSV抗原检测: (2) HSV抗体测定:
1) 中和试验(NT)。 2) 补体结合试验(CF)。 3) 免疫酶联吸附分析法(ELISA)——敏感性最高。
(3) 检测CSF中HSV-DNA——(敏感性、 特异性均高,适用于早期诊断。
巨细胞病毒性脑炎
见有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亚急性或急性病程 。 意识模糊、记忆减退、情感障碍、头痛 等体征。25%的患者有弥漫性或局灶性 白质异常。 体液检查可见到典型巨细胞。 PCR检测有病毒可以鉴别。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
感染或疫苗接种后急性发病。 脑实质、脑膜脑干、小脑等损害,重症 病人可出现意识障碍、精神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神经精神教研室
概念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指各种生物性病原 体(包括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螺旋 体、寄生虫、朊蛋白等)侵犯中枢神经 系统实质、被膜及血管等引起的急性或 慢性炎症性(或非炎症性)疾病。
分类 根据受累部位
1. 脑炎、脊髓 炎、脑脊髓炎:主要侵犯 脑和脊髓实质。
2. 脑膜炎、脑脊膜炎:主要侵犯脑膜。
治疗
一) 抗病毒药物治疗
– 药物:无环鸟苷(阿昔洛韦)——最
理想的药物。
– 药理:一种鸟嘌呤衍生物,能抑制病
毒DNA的合成,具有很强的抗HSV作 用。
阿昔洛韦
副作用
点滴部位红斑、胃肠功能紊乱、头痛、皮疹 震颤、癫痫发作、谵妄昏迷、血尿、转氨 酶增高。
治疗
(二) 免疫治疗
干扰素及其诱生剂。 转移因子。 肾上腺皮质激素。
概念
病毒性脑膜炎(viral meningitis)是一种 各种病毒感染引起软脑膜弥漫性炎症综 合征。 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和脑膜刺激征, 临床上表现常见为无菌性脑膜炎。
病因及发病机制
由肠道病毒引起,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埃克病毒。 美国每年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发病率超过 其他病原体导致脑膜炎总和。 病理学资料少见,侧脑室和第四脑室脉 络从可见淋巴细胞侵润,伴室管膜内层 血管壁纤维化,脑基底软脑膜炎伴纤维 化。
治疗
自限性疾病, 支持对证、防治合并症
化脓性脑膜炎
是指由于化脓性致病菌侵入颅内引起的 脑膜的炎症性改变。 长于化脓性脑炎和化脓性脑脓肿同时存 在。
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表现
1. 常有全身或局部感染。 2. 有发热寒颤,伴头痛呕吐等脑膜刺激症状。 3. 早期出现神经局灶症状,并伴有局限性或 全身抽搐,和意识障碍。 4. 脑脊液检查可见细胞高达千计,中兴粒细 胞增高,发病或开始治疗后3~6天后细胞 数可迅速下降。 5. 外周白细胞可迅速增高。
(二)确诊依据:
1. 脑脊液中发现HSV抗原或抗体; 2. 脑组织活检或病理发现组织细胞核内 包涵体,发现HSV病毒核酸; 3. 脑脊液PCR检测发现病毒DNA; 4. 脑组织或脑脊液标本HSV分离、培养 和鉴定; 5. PCR检测排除其他病毒。
七、鉴别诊断
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 肠道病毒性脑炎 巨细胞病毒性脑炎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血行感染 直接感染 神经干逆行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Herpes simplex virus encephalitis,HSE)
一、概述
概念: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又称急性 坏死性脑炎或出血性脑炎,是由单纯疱 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 染疾病。
发病率:占病毒性脑炎的20~80%,占 全部脑炎的5~20%。
六、诊断
一)临床诊断依据: 1. 临床表现:
1. 口唇或生殖道疱疹史;或皮肤、粘膜疱疹;
2. 发热、明显精神行为异常; 3. 抽搐、意识障碍; 4. 早期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坏体征。
诊断
2. 脑脊液红、白细胞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 3. 脑电图检查:以颞、额区损害为主的脑弥漫 性异常。 4. 影象学检查:头部CT、MRI:颞叶、额叶局 灶性出血性脑软化灶。 5. 抗病毒药物治疗有效。
带状疱疹病毒脑炎
侵犯神经后根脊神经节神经元或脑神经 元,极少侵犯中枢神经。 病毒感染后变态脑损害出现意识模糊和 局灶性脑损害的体征。 有带状疱疹病史 预后好 无出血坏死灶
肠道病毒性脑炎
多见于夏秋季,流行或散发。 有发热、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和肢体瘫 痪等 病初期有胃肠道症状。 PCR检测有病毒可以鉴别。
辅助检查
脑脊液检查颜色:无色透明或黄变(与坏死、 出血及蛋白质增高有关)。
– 压力:正常或轻度增高;
– 细胞数:轻度中度增加,
– 蛋白质:轻度至中度增高 – 糖和氯化物:正常;
脑电图检查弥漫性高波幅慢波,以颞、额
区异常明显,甚至出现尖波与棘波。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脑部CT:颞叶、额叶、海
概述
流行病学:无季节性、无地区性、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20~40岁多见, 男女无差别。 病理:最常累及大脑颞叶、额叶及 边缘系统,引起脑组织出血性坏死 和/或变态反应性脑损害。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单纯疱疹病毒属嗜神经DNA病毒。
– Ⅰ型:是由主要感染口、眼、脑,病
毒潜伏于三叉神经 半月节→沿轴索逆 行入脑→脑炎。
– Ⅱ型:主要感染性器官
三、病理
侵犯部位:双侧大脑半球,以颞叶、额 叶受累为最显著。 脑实质局部常有出血性坏死,周围水肿 明显,可导致颞叶钩回疝。 受累神经细胞核内有噬酸性的CowdryA 型包涵体。 脑病变部位及脑膜有充血、渗出,血管 周围可见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四、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