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特点
国际服务贸易指跨国界的服务,它既包括有形的劳务输出输入,也包括卫星传送、专利技术贸易等无形的提供者和使用者在没有实体接触下的交易活动。
伴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当代国际服务贸易呈现其独有的特点。
(一)国际服务贸易规模保持着快速增长
从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 ,由于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服务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导致服务业出口迅速发展 ,国际服务贸易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
1960~1970 年服务出口总额翻了一番 ,1970~1980 年又增长了 5 倍以上 ,到 2000 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已经达到14600 亿美元。
服务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 ,在 70 年代和 80 年代约占 1/ 5 ,进入 90 年代后则增至 1/ 4 以上。
1990~2000 年 ,年平均增长率达 7. 0 % ,而且大多数年份 ,增长速度高于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
(二)国际服务贸易结构从传统的劳动、自然资源密集型转向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以国际电信服务、国际银行与保险服务、国际管理咨询服务等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而传统的以国际运输、旅游服务以及劳务输出与输入的服务贸易发展则呈现出极不平衡的状况。
由于第三次产业革命 ,电讯、金融以及各种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得以迅速崛起并快速进入服务贸易领域 ,在世界服务贸易的构成中 ,1970年国际运输服务贸易占 38. 5 % ,国际旅游占 28. 2 % ,其他电讯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信息服务、专利或许可等服务仅占 30. 8 %。
到 1996 年 ,国际运输服务比重下降到 27. 3 % ,旅游的比重略有上升 ,而电讯等其他服务的比重则上升至 40. 8 % ,最近几年 ,金融、电信服务贸易更是发展迅速 ,在世界服务贸易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三)不同地区之间的服务贸易差距较大
一个地区的服务贸易额与它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世界各主要地区的服务贸易额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比例也有很大差别 ,根据 WTO 的统计 ,西欧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务贸易地区 ,其次是亚洲、北美、拉美、非洲。
西欧国家大部分都是经济发达国家 ,其服务产业的专业化程度相对也比较高 ,虽然过去 10 多年以来该地区的进出口份额均有所下降 ,但仍是世界服务贸易最大的进出口地区 ,而且长期保持着顺差的地位。
2001 年 ,该地区进、出口分别为 6470 亿美元和 6790 亿美元 ,分别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和出口总额的 44. 8 %和 46. 5 %。
亚洲是服务贸易第二大进出口地区 ,虽然总体发展水平低于西欧 ,但经济发展速度快 ,服务贸易发展速度也居世界首位 ,1990~2001 年 ,它的进、出口服务贸易年均增长分别达 6 %和 8 % ,超过了其它地区的增长速度。
1985 年亚洲地区进出口总额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 18. 3 % ,2001 年则上升到了22. 7 % ,但仍保持着逆差的地位。
北美地区所属国家比较少 ,2001 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世界总额的 18. 2 %。
拉美和非洲地区所占份额较低 ,其服务贸易进出口水平与它们的经济发展程度是较为吻合的
(四)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力量
美、欧、日三大经济体既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力量,在国际贸易中也居于主导地位。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占据世界货物出口70%以上的份额和服务贸易90%以上的份额,更为重要的是,发达国家通过开展区域贸易合作和控制多边贸易体制来主宰国际贸易秩序,并在国际交换中获得了大部分贸易利益。
中国是近年来国际贸易增长中显眼的“亮点”,表现为中国不仅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份额和排名不断攀升,而且对全球贸易增量的贡献也更为显著。
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11548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的第三大贸易国,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额和增量的比重分别达6.4%和20%。
(五)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
国际贸易结构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互为依托,其变化趋势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伴随着各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迅猛。
近20多年来,国际服务贸易规模已经从1980年的3600亿美元扩大到目前的2.1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的19%。
在行业结构上,服务贸易日益向金融、保险、电信、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倾斜,传统的运输业、旅游业所占份额持续下降;在地区分布上,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所占份额继续扩大,东亚地区的增长尤其显著。
二是高技术产品在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尤以信息通讯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最快。
同时,由于跨国公司纷纷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近年来发展中国家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全球的比重快速上升。
(六)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更加自由地流动,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生产和营销网络,推动了贸易投资日益一体化,并对国际经济贸易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是跨国公司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的核心力量。
目前世界上的跨国公司已达6.2万家,它们不仅掌握着全球13
的生产和70%的技术转让,更掌握着全球23的国际贸易和90%的外国直接投资。
二是国际贸易竞争从以比较优势为主,转变为以跨国公司数量和在国际范围内整合资源的能力为主。
这就意味着,一个国家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越多,就越可以在国际分工中更多地整合别国的资源。
三是国际贸易格局由产业间贸易转向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为主。
主要表现为,中间产品、零部件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增加。
四是跨国公司产业转移不断加快,加工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持续提高,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增长点。
(六)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迭出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经济交往愈加频繁,贸易自由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但是随着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摩擦产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当前,各国经济景气的不均衡性、区域贸易集团的排它性、贸易分配利益的两极化等都是造成贸易保护主义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
当前世界已进入贸易争端的高发期,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基于战略利益考虑而引发的贸易摩擦增多。
二是贸易保护的手段不断翻新。
各种技术壁垒成为贸易保护的新式武器,知识产权纠纷成为国际贸易争端的重要方面。
三是摩擦从单纯的贸易问题转向更为综合的领域。
社会保障问题、汇率制度问题等已成为摩
擦的新领域,资源摩擦与贸易摩擦交互作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四是中国已成为国际贸易保护的最大受害国。
从1995年开始,中国已连续多年年成为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
我国要想发展服务贸易,必须紧紧把握全球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着力培育技术和安全要求高、行业成长性好、国际上已经发展成熟、国内发展潜力巨大的医疗国际服务外包等领域。
力争在文化创意、商务、物流等领域国际服务业务实现较大突破。
此外,还需大力支持服务企业和行业组织参与制订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国际标准,增强国际话语权。
同时,要推动有条件的城市率先发展成全球国际服务外包交易中心,增强与全球知名国际服务外包研究机构、中介组织等的沟通与交流,全力推广“中国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