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典型建筑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

典型建筑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


1994年针对拆除工程倒塌事故频发的情况发 布了《关于防止拆除工程中发生伤亡事故 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指出:“造成拆除 工程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一是不少地区 和单位不重视拆除工程、缺乏管理;二是 盲目施工,拆除工程既不编制方案,又缺 乏技术安全措施;三是随意将工程发包给 没有营业执照的农民工干。他们不了解工 程结构,也缺乏拆除工程的基本知识,图 快、图省事,常常是冒险蛮干”。
• 五)建筑等高架设作业人员属特种作业人 员。由于违反《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 核管理规则》的有关规定,导致高处坠落 事故发生。 • 六)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三宝)使 用中的问题。诸如安全帽和安全带不符合 标准的规定,使用未取得建筑安全生产监 督部门颁发准用证得不合格安全网,或安 全网规格、材质不符合要求;又如不按规 定系戴安全带、安全帽,或系戴方法不正 确,安全网设置不符合规定等。
3、建筑施工的综合性 建筑物的建造是多工种在不同空间、不 同时间劳动并相互配合协调的过程,同一 时间的垂直交叉作业不可避免,由于隔离 防护措施不当,容易造成伤亡事故,各工 种间的交叉作业由于安排不当,也能导致 伤亡事故的发生。
4、作业条件的多变性 建筑施工大多是露天作业,日晒雨淋、严寒酷 暑以及大风影响等形成的恶劣环境,不仅影响施 工人员的健康,还易诱发安全事故;其次是高处 作业多,据统计建筑施工中的高处作业约占总工 程量的90%左右,且高处作业的等级越来越高有 不少高度超过100米的高处作业,高处作业除了 不安全因素多外,还会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建筑施工伤亡事故中,近60%与高处作业有关; 另外是不少作业在未完成安装的结构上或搭设的 临时设施(如脚手架等)上进行,使得高处作业 的危险程度严重加剧。
从事故易发部位来看,高处作业是事故产生的重要根 源,临边洞口的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率明显较高。根 据数据统计,在临边洞口处作业发生的事故死亡人 数占到19.20%;其他高处作业类型如脚手架上作 业,占12.66%,安装、拆除龙门架(井字架)物 料提升机过程中产生事故,占8.38%;在安装、拆 除塔吊过程中产生事故的,占10.06%。除此之外 的其他事故易发部位还有:基坑部位,由于基坑挖 掘事故导致死亡人数比例为6.96%;土石方施工部 位,由于土石方坍塌事故导致死亡的人数比例为 4.44%;与施工机械和机具混合作业部位,由于施 工机具造成的事故死亡人数比例为4.95%;另外, 还有因模板支撑失稳倒塌事故导致死亡人数比例为 7.38%;外电线路死亡人数比例为0.75%;现场临 时用电线路死亡人数比例为2.77%。
触电
12
13
14 15 16
电闸箱、控制箱漏电或误碰触
强力自然因素导致电线断裂 雷击 空中落物、崩块和滚动物体的砸伤
17
硬物、反弹物碰伤、撞击
18 物体打击 19
器具飞击
碰破片飞溅
20
机械转动部分的绞、碾和拖带
21
22 23
机械工作部分的钻、刨、削、锯、 砸、轧、撞、挤等 滑入或误入机械容器和运转部分 机械部件飞出
二)违反起重运输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 的有关规定,在龙门架、塔吊、外用电梯、 吊篮与机械设备安装、拆卸和使用过程中 发生高处坠落事故。这些规范主要有: 《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 范》;《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建筑 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等。
• 三) 违反《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 程》的有关规定。这本规程中对高处作业 以及架子工等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制定了 明确的要求,其中许多内容关系到防止高 处坠落,规范了架子工的安全操作技术, 如脚手架材料的选用;脚手架、井架、龙 门架安装完毕,必须经施工负责人验收合 格后方准使用;上下脚手架应走斜道等。
建筑施工伤亡事故发生的主要部位
1
2
从脚手架坠落
从垂直运输设施坠落
3
高处坠落 4
从预留洞口、楼梯口、电梯井口、 通道口坠落
从安装中的结构上坠落
5
6 7
从楼面、屋顶、高台等临边坠落
从机械设备上坠落 其他:滑跌、踩空、拖带、碰撞 等引起坠落
8
带电电线、电缆破口、断头
9
10 11
电动设备漏电
起重机部件等触碰高压电线 挖掘机损坏地下高压电线 移动电线、机具,电线拉破、破皮
5、操作人员劳动强度的繁重性 建筑施工中不少工种仍以手工操作为主, 加上组织管理不善,无限期地加班加点, 工人在高强度劳动和超长时间作业中,体 力消耗过大,容易造成过度疲劳,由此引 起的注意力不集中,或作业中的力不从心 等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6、施工现场设施的临时性 随着社会发展,建筑物体量和高度不断 增加,工程的施工周期也随之延长,一年 以上工期的工程比比皆是。为了保证工程 建造正常和顺利地进行,施工中必须使用 各种临时设施,如临时建筑、临时供电系 统以及现场安全防护设施,这些临时设施 经过长时间的风吹、日晒、雨淋、冻融和 种种人为因素,其安全可靠性往往明显降 低,特别是由于这些设施的临时性,容易 导致施工管理人员忽视这些设施的质量, 因而安全隐患和防护漏洞时有出现。
高处坠落事故原因
一)违反《建筑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91)的有关规定。诸如,施工中对高处 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必 须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 又如,因作业必需,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 施时,必须经施工负责人同意,并采取相应的可 靠措施,作业后应立即恢复。此外,高处作业必 须涉及攀登问题。该规范规定,作业人员应从规 定的通道上下,不得在阳台之间等非规定通道进 行攀登,也不得任意采用吊车臂架等施工设备进 行攀登。
建筑施工中伤亡事故的类别是:物体 打击、车辆伤害、机具伤害、起重伤 害、触电、高处坠落、坍塌、中毒和 窒息、火灾和爆炸以及其他伤害。从 建设部和我省对近几年发生的职工因 工伤亡事故的类别、原因、发生部位 等进行统计分析表明,高处坠落、坍 塌、物体打击、触电、机具伤害这五 大类伤亡事故占事故总数的90%左右。 其中,高处坠落事故占50%左右。
• 基坑、深基坑支护坍塌事故频发,后果十 分严重。2011年建设部新发布了《建筑施 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其中 对深基坑支护安全做了许多详尽的规定。 例如:“基坑深度超过5m应有专项支护设 计,并经上级批准;深基坑支护施工,应 有针对性强且能指导施工的方案;坑边荷 载(推土、机械设备荷载、料具等)要符 合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规定;要按规定进行 基坑支护变形监测,以及如发现支护设施 产生局部变形,必须及时采取适当措施调 整等。
机具伤害 24
25 26机械失稳、倾覆源自其他:机况不良,违章操作,机构 安全保护设施欠缺 基槽或基坑壁、边坡、洞室等土石 方坍塌
27 28 29
地基基础悬空、失稳、滑移等导致 上部结构坍塌 施工质量极度低劣造成建筑物倒塌 施工失稳倒塌 脚手架、井架等设施倒塌 施工用临时建筑物倒塌 堆置物坍塌 大风等强力自然因素造成倒塌
典型建筑安全生产事故 警示教育
常熟古建集团 2013年
一、建筑施工的特点: 1、建筑产品的多样性 2、建筑施工的流动性 3、建筑施工的综合性 4、作业条件的多变性 5、操作人员劳动强度的繁重性 6、施工现场设施的临时性
1、建筑产品的多样性 由于各种建筑物或构筑物都有特定的使 用功能,因而建筑产品的种类繁多,不同 的建筑物建造不仅需要制定一套适应于生 产对象的工艺方案,而且还应针对工程特 点编制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的施工安全技 术措施,才可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和安全 生产。
2、建筑施工的流动性 建筑产品都必须固定在一定的地点建造, 而建筑施工却具有流动性,主要表现在三 方面:一是各工种的工人在某建筑物的部 位上流动;二是施工人员在一个工地范围 内的各幢建筑物上流动;三是建筑施工队 伍在不同地区工地的流动。这些都给安全 生产带来了许多可变因素,稍有不慎,易 导致伤亡事故发生。
施工模板倒塌事故连年不断,建设部为了防 止这类事故的不断发生, 根据国家相关规 定:“在模板施工前,要进行模板设计, 并编制施工技术方案。”“模板支撑在安 装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严格按模板设计及 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不得随意更改模 板设计的要求。”“模板工程安装完成后, 由工地技术负责人与安全检查员共同检查 验收,确认安全可靠后,才能进行浇筑混 凝土”。
• 四)违反《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2011)的有关规定。诸如脚手架 无施工方案;脚手架外侧未设置密目式安 全立网,或网间不严密;超高的脚手架和 整体提升脚手架,以及卸料平台未经设计 计算;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升降装置、防 坠落和防倾覆装置不符合要求;脚手架搭 设不符合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和有关脚手架 规程的规定等。
• 七)高处作业安全设施(如脚手架操作平 台、跑道等)的主要受力构件未经设计验 算和批准就盲目使用。脚手架操作平台、 楼层卸料平台无防护措施或防护不严密。
坍塌事故
当前坍塌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开挖基坑、基槽时, 边坡坡度过陡且不加临时支撑,或支撑不符合要 求,基础挡土墙倒塌;现浇混凝土梁板支撑体系 没有经过设计计算,模板或支撑构件的强度、刚 度不足,模板支撑体系整体失稳造成倒塌;现浇 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提前拆模;新浇混凝土楼、屋面上堆物过多,严 重超载而造成垮塌;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的 安装或拆除,不遵守有关规定而发生整体倒塌等。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高层建筑不断兴建,建筑高度 不断增高,地下室深度也日益加深,深基坑支护 的坍塌事故也时有发生。
• 三、有的施工现场严重违反《建筑施工高处作业 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造成物体打击事故 频发。其中常见的违规条款有:施工作业场所有 坠落可能的物件,应一律现行撤除或加以固定, 拆卸下的物体及余料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 又如,钢模板、脚手架等拆除时,下方不得有其 他操作人员等。 • 四、不符合《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的有关规 定。诸如:脚手架外侧未设置密目式安全网,或 网间不严密;外脚手架施工层不设1.2m高防护栏 杆和挡脚板;垂直作业上下无隔离防护措施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