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煤资源潜力评价要求

全国煤资源潜力评价要求


Vdaf% 小-大 平均
Ymin 小-大 平均
GRI 小-大 平均
附表及其编制的基本要求
××省××组××煤层煤的微量元素分析参数统计表(μg/g)
矿区
钻 孔 号 ( 煤 矿 ) 坐标X
坐标Y

Be
硼氟




B
F
Cl V
Cr …
小-大 平均
采用相关标准
烟煤显微组分分类: GB15588-1995; GB15588-2001 烟煤宏观类型划分与描述:MT263-91 煤层煤样采样方法: GB482-1995 中国煤炭分类:GB 5751-86 中国煤炭编码系统:GB/T 16772-1997 中国煤炭煤分类:GB/T 17607-1998 煤炭质量分级(灰分、硫分、发热量):GB/T15224·1-94、GB/T15224·294、GB/T15224·3-94 煤炭质量分级(灰分、硫分、发热量):GB/T15224·1-2004、 GB/T15224·2-2004、GB/T15224·3-2004 煤中汞含量分级:MT/T963-2005 …..铅……….: MT-2005
潜在资源量的统计
1、按深度统计; 2、按级别、类别分别统计; 3、按煤类和原煤全硫、灰分分别统计。 4、煤类划分依据
附表及其编制的基本要求
1、煤质资料汇总表
××省××组煤的显微组分及Roran参数统计表
显微组分(%)






镜 (半镜 惰 壳

质 质组) 质 质


小-
组组



小小


平均
古植物
4、提交基础数据
煤质数据原则上按“组”统计,根据实际情 况可适当合并。具体要求见第七章。
5、主要图件
(1)煤类分布图,具体要求见第七章
(2)根据收集数据情况和研究基础,编制 主要煤层的煤岩、煤质主要参数专题图,如: Rmax(或挥发份)等值线图、硫分等值线图、 灰分等值线图、重金属和煤利用可选洁净等 级区域图等。为研究煤质时空分布规律提供 依据。图件比例尺不作统一要求。
表1-2 全国煤炭保有储量和资源量(亿t)
煤类
褐煤
低变质烟煤
气煤
肥煤
焦煤
瘦煤
贫煤
无烟煤
预测量 %
1291.3 2
4320.75
12.7
42.4
1317.31 382.99
682.92
12.9
3.86Biblioteka 7424.47559.17 1197.26
6.7
5.5
11.8
全国预测煤炭资源量(亿t)
煤类
褐煤
低变质 烟煤
3、煤质特征的控制因素
研究不同聚煤模式的煤岩、煤质变化规 律。进行主采煤层的煤岩学研究,有条 件的省(区、市)应建立煤相模式,研 究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下成煤泥炭 沼泽的水介质条件的变化及演化及其对 泥炭及煤的煤岩、煤质、煤的地球化学 (有害元素)和煤利用可选洁净特性的控 制。
古构造
海水
古地理
古气候
气煤
肥煤 焦煤 瘦煤
贫煤 无烟煤
预测量 1903.06 24215.10 9392.38 1032.11 1957.29 803.75 1468.88 4742.43
% 4.2 53.2 20.6 2.3 4.3 1.8 3.2 10.4
煤炭资源
中国煤质有如下四大特征: ①我国华北石炭二叠煤系存在着反希尔特定律现象,太原 组煤比山西组煤挥发分,氢含量和Y等指标高。 ②我国中生代和晚古生代煤,在煤化程度相近, 煤岩组成 相近,其煤的热工艺性显著地不同,即古生代煤的Y或 GRI明显地比中生代煤高。 ③华南晚二叠煤系煤与华北二叠系煤比较,前者更富氢高 挥发分,煤的工艺性更近于华北的晚石炭系煤。 ④我国富和高有机硫煤往往分布于粘结性好的肥煤。
煤类分布图(1:50万-100万) 煤质资料汇总表
任务
1、收集汇总基础数据
全面收集整理各煤田和生产矿井历 年积累的煤质资料、以及相关专题 研究成果,填报“煤质数据汇总 表”,编制“煤类分布图”等专题 图件,以阐明煤炭资源的“质量” 特征。
2、煤变质作用类型划分方案
煤的变质作用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 深成变质作用、岩浆热变质作用(包括区 域岩浆热变质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热 水(气水热液)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 各省(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研究基础有 所侧重和发展。
煤质特征与煤变质作用
唐跃刚教授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tyg@ tyg@
86-10-62339302
要求
煤作为一种固体有机岩,对温度、压力等地质环境 因素特别敏感,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的各种构造—热事 件必然导致煤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结构和构造变化, 包括由煤变质作用类型和变质程度造成的煤类差异,成 煤物质和古环境因素造成的煤组分和元素构成差异。上 述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煤炭资源的利用途径和利用 价值。因此,要从构造-热史、埋藏史、流体活动史等 角度,研究煤的变质作用类型和强度。从泥炭沼泽类型、 成煤物质和古地理环境等角度探讨煤炭物质组分、元素 (有害元素)和煤利用可选洁净特性的分布状况。确定影 响煤质特性的主要因素并对煤类煤质分布做出预测。
5.分布规律与研究热点
a.资源背景 b.煤中硫 c.煤中元素 d.煤的洁净等级 e.煤(变)质区域分布
1.1 煤炭资源
中国煤炭资源特点 全国保有储量和资源量按成煤时代划分,南方二叠纪煤7.5%,
石炭二叠纪煤38.1%,三叠纪煤仅占0.4%,侏罗纪煤占39.6%, 白垩纪煤占12.1%,第三纪煤占2.3%。
煤炭资源
中国煤炭的煤岩学有如下特征: ①华北石炭二叠纪煤以腐植煤为主,镜质组50%-80%,
惰质组15%-35%,壳质组<10%。华北东南部向北部边缘, 惰质组含量逐渐增高,太原组煤镜质组含量最高,多位富氢 (荧光)镜质体,硫铁矿较多。 ②华南晚二叠煤,以富含树皮体著称,西南地区由西向东, V/I、硫铁矿含量逐渐增高,惰质组、壳质组、矿物与石英 含量逐渐降低,镜质组降解程度有增高趋势。 ③侏罗纪煤普遍出现惰质组含量较高或很高的煤层,一般为 35%-50%、最高可达80%,如东胜和碎石井等矿区。西 南晚三叠世煤中半镜质组和惰质组含量相对较高,尤以粗粒 体和碎屑惰质体比例甚高。 。
--


大大


平平


均均
Ror
矿物(%)
矿物
an
合计

小-



粘土 硫化 碳酸 氧化
平均






小- 小- 小- 小-




平均 平均 平均 平均
附表及其编制的基本要求
××省××组煤的工业分析参数统计表
矿区
Mt% 小-大
平均
Ad% 小-大
平均
St,d 小-大
平均
Qgr.ad 小-大
平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