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童诗引路,快乐作文”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童诗引路,快乐作文”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央教科所立项课题子课题“童诗引路,快乐作文”实验研究结题报告实验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的概述(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原汁原味的水乡,千年积淀的文化”,丰厚绵长的文化底蕴,正是激发孩子们习作表达、凸显学校作文特色氛围的丰厚土壤。

1.开展童诗教学研究,是提升学生人文品位的需要。

现代社会迅猛发展推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同步发展,并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情感细腻、联想丰富,心灵纯洁,是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关键期,应在实现工具性目标的同时,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撒下人文精神的种子,并促成其生根发芽。

童诗这一人文精神的载体充满了情感的空灵与丰富的想象,我们应借助童诗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让童诗唤醒沉睡于孩童心灵深处的善性。

2.开展童诗教学研究,是新课改的需要。

“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是新课改对小学作文教学提出的要求。

适合于小学生阅读欣赏的童诗教学活动,正是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载体。

大力倡导诗意作文教学,能彻底解放学生的写作个性,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回归到生命的真实境况中来。

3.开展童诗教学研究,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由于缺乏一种以人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的教育理念,从而阻碍了小学生素质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泉根曾说“一个人的素质高低恰恰是体现在人文素质上,而人文素质体现在他的文学修养上。

文学素养可以说是涵盖了一个人的各方面的素养与修养,正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最终体现。

而一个人的文学修养,又正是其童年时代从儿童文学的接受、理解开始的。

““要作文,先做人”,通过童诗引路,诗意作文,对学生加强文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文意品位、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上个世纪90年代,江泽民同志发出要“出版更多优秀作品,鼓舞少年儿童奋发向上”的指示,既极大地鼓舞了辛勤耕耘在儿童文学园地的广大园丁们,也吸引了一批成人文学家们加盟儿童小说创作。

最近几年,许多儿童文学作家都在呼吁:教育应极力在小学里推动“儿童诗歌教学”,因为诗能启发儿童的智慧,造成精神的活泼、思想的活泼。

著名诗人金波说:“童真与童诗有着天然的机缘。

现在,我们提倡在学校里进行文学教育的时候,而诗教则首当其冲。

”儿童诗,是任何其他文学样式所不能替代的,它开启童蒙、凝聚精神、焕发活力、滋润心灵。

教育界许多有识之士一致认为,少儿学诗是一项极有意义的举措。

陆襄在《读读、吟吟、唱唱》一文中介绍,北京、湖北上海等地的“中华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已经启动,几百万3岁—13岁的少年儿童,学生不但对课外读物有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诗歌的欣赏水平,更为可喜的是丰富和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这对于促进作文教学,无疑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

因此,课题组成员认为在小学阶段适当开展儿童诗的教学和写作活动,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三)、课题的界定童诗引路,诗意作文指创作者在原先较为丰厚的童诗的阅读、欣赏、创作“根柢”之后,在创作其他文学、艺术作品时,将“诗”的诸多的“美”予以意解、渗透。

我们既强调“渗透”的过程,也重“渗透”后的实效。

从外在形式上看,“诗”好象已意为作文(或其他样式的作品),但“诗意”却在那儿芳香馥郁。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以童诗引路,诗意作文为平台,以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基点,并以之为突破口,在合理借鉴中外历史上诗教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努力建构符合时代需要的新诗教的理论框架与基本原理以及操作系统,让学生从小就得到诗意熏陶,蕴蓄人生激情,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1.理论层面:探索中外教育史上诗教思想、小学语文“新诗教”的基本理念,整体构建诗意语文教学、诗意语文教师培养、诗意学生培养的崭新模式及探索价值取向。

2.实践层面:本课题实践研究的内容拟从从三个维度展开。

①课程内容——编写《倾听花开》、教材以及《花开有声》,利用童诗挖掘语文的诗意美,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使语文课程个性化、诗意化。

这是实验的凭借。

②教师内容——探索、实验“诗意教师”的培养机制,提高教师自身的语文教学、研究素养。

这是实验的关键。

③学生内容——开展各种形式的诗教活动,学习诗教的方法,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这是实验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题研究的宗旨。

三维目标互相促进,螺旋上升,形成一个诗意场三、课题研究实施方法、过程与具体措施(一)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法:①整理优秀的儿童诗作品,研究儿童诗的特点,从中提炼儿童诗创作的基本方法。

②阅读有关儿童诗教学的文章,获取儿童诗教学的相关经验。

2.调查法在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主要采用:①问卷调查法。

②访谈调查法。

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儿童诗歌”的兴趣和创作的基础,并通过观测、访谈对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取向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的第二、三阶段,我们注重运用“行动研究法”引领学生借鉴赏析优秀诗作,指导发掘生活素材,进行创作,从而观测记录学生在“儿童诗歌”研究过程中的发展状况,并及时进行认真的分析、思考、归纳。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第四阶段,通过综合、整理,以论文、学生作品展示、结题报告等形式,总结归纳“儿童诗歌”创作研究中所取得的经验,以便推广、运用,而且这一方法贯穿整个研究过程,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升华。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操作措施:(一)培养教师童诗教学的真正落实和成功开展,关键在教师。

为此,我们制定了“请、学、研、写”的教师培养方针。

“请”即邀请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及儿童诗教学上有建树的老师到学校进行讲学指导;“学”则是以个体为单位,进行儿童诗创作理论、教学方法、儿童文学等的学习;“研”就是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共同探讨经验,交流学习、教学心得,以提高教师的儿童文学理论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及相互沟通等能力。

“写”就是要求教师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和论文。

(二)、诗教课程童诗进课堂,通过课堂教学向课外延展,让学生读诗、写诗,在读写中接受诗教。

学校把诗教确立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研究。

我们在童诗教学内容的选择、诗教课的类型、阅读和写作课的基本模式,以及在教学活动中注意的关系等方面作出了探索。

1.童诗教学内容选择多样化。

童诗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内容有童话诗、寓言诗、科学诗、谜语诗、故事诗、讽刺诗、抒情诗、配画诗等等。

我们分册编写《花开有声》在选择诗教读本和自选内容时,注意内容选择的多样化。

既选有说理诗,又选有写景诗;既选有教育诗,又选有抒情诗;既选有国内的童诗作品,又选有国外的童诗作品。

2.总结诗教课的类型。

我们强调:课堂中,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以促使学生诗情激荡,思维飞扬,使课堂诗意弥漫。

根据这样的原则,我们经过实践,总结了在诗教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侧重点,可以分析出多种课型,基本上有以下七种类型:⑴“析诗课”以分析为主,通过分析使小学生对诗歌的内容、意境、形式和写作方法有初步的理解。

⑵“诵诗课”以诵读为主,通过诵读,以达到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诵读的形式有独诵、齐诵、小组诵和集体诵等各种形式。

⑶“评诗课”以评点为主,通过评点,以达到对诗歌各方面的进一步理解和体验。

有时评名作,有时也评习作;有时评点一组诗,有时也一诗一评。

⑷“赏诗课”以欣赏为主,辅以音乐、舞蹈、表演、画画等方式方法,以达到品词品句,融情入境的目的。

⑸“作诗课”以写作为主,有模仿写作,有提供材料或意境或题目进行写作,有感而发的自由创作等。

⑹“改诗课”提供一首或几首学生习作,大家共同修改,有小组讨论、集体讨论等形式。

⑺“赛诗课”现场给题目作诗,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评出优秀诗作,给予表彰鼓励。

我们更多的是“综合课”:“阅读综合课”,即以读诗、析诗入手,进而赏诗、评诗。

“写作综合课”,即以读诗、总结回顾入手,进而作诗、改诗。

边学边练,学中有练,练中有学。

3.构建童诗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⑴阅读课基本模式:导入――――――→探究―――――――→总结↓↙↓↘↓(教师)呈现教材→提出要求→组织交流→启发诱导→归纳总结↓↓↓↓↓(学生)选择教材→小组学习→反馈讨论→欣赏品味→巩固提高⑵写作课基本模式:回顾――――――→运用―――――――→评改↓↓↓(教师)诱导回顾―――――→提出任务―――――→组织评讲↓↙↓↘↓(学生)例举分析→确定题材→组织语言→提炼语言→修改定稿该基本模式,能比较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探究学习”的精神,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顺应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重视发挥学生的潜能,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包括学生性格、兴趣和主动探究及进取的精神等。

三、诗教阵地1.校园环境建设。

“在碧波荡漾的涟漪湖旁,在一座小学沐浴的春光……”一曲校歌唱出了我校的校园特色。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校园环境素雅、质朴、自然而富有灵气,犹如一位小家碧玉,使人享心悦目,独具校园地理文化品位。

这些无不折射着学校环境的诗意语言,无不凸显出诗意校园的浓厚氛围,这是学校诗教的大阵地。

2.班级阵地建设。

⑴开辟班级诗文读书角、“诗墙”。

推荐佳作名篇,鼓励勤读,让学生敞开心扉与名家对话,与历史对话,品味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陶冶性情,净化心灵。

“诗墙”以《诗歌天地》、《诗圃》、《优秀诗选》等为刊名,介绍名诗人、名诗篇、诗歌写作小知识,发表同学优秀习作,同学们都把自己满意的习作贴在诗墙上,有的还配上简笔画,贴上小图片。

⑵开展形式多样的童诗评比:开展“读书摘诗”,一月一评,评出最佳读书笔记;开展“写循环小诗”,每小组5人,周一至周五每人写小诗一首,每组选出最佳诗一首参加全班评比;进行“擂台赛”,每人朗诵自己的诗作,大家参与评点,优者为“擂主”。

⑶结合班队课,开展以读诗、谈诗、赛诗为中心内容的主题班队会。

3.诗社阵地建设。

春蕾文学社展征集组稿、诗赛创作、编辑诗报、推荐佳作等活动。

校报《春蕾》“诗苑星空”栏目,成为学生展示童诗童心的天地,大大激励着学生多读、多写、多练。

诗报以刊发学生优秀习作、获奖诗歌为主,并辅以名诗人、名诗篇、诗歌知识等,并多方联络领导名家题词为诗报锦上添花,为诗教推波助澜。

如:著名诗人教授蒋风为诗社题书了“”著名儿童诗人金波题书了“”,青年诗人雪野录题了“”……编辑《春蕾》报30期,诗歌专辑多版,选发学生优秀诗作300多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