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十一)教学内容:音程的名称及其标记λ教学目的:为下一步内容打好基础。
要求很熟练的掌握。
λ主要内容:1、什么是音程。
2、音程的写法与读法。
3、音程的名称与特征λ重点:2。
λλ教学步骤:一、什么是音程1、在乐音体系中,两个音之间的高低关系叫“音程”。
也可以说,在乐曲中先后或同时出现(发响)的两个音之间的音高关系叫音程。
(图例)同时出现先后出现音程中的两个音。
高的音叫上方音冠音,低的音叫下方音、根音 .(图例)根音根音2、旋律音程:音程中的两个音先后发响(出现)叫“旋律音程。
”其进行方向分为:上行、下行和同音进行.(图例)上行下行同音进行3、和声音程:音程中的两个音同时发响叫“和声音程”。
(图例)二、音程的写法与读法。
1、音程的写法。
旋律音程根据发声先后次序依次记写。
两个音要前后分开。
和声音程书写时上下对齐,一度音程前后紧挨着。
二度音程稍微错开一点。
根音左、冠音右。
(图例)旋律音程(图例)和声音程(图例)2、音程的读法。
上行,同音进行的旋律音程,和声音程,读时由低到高,由前到后,不加任何说明。
下行旋律音程和上行旋律音程的八度,读时要说明方向。
例4三、音程的名称与标记音程的名称是由音程的“度数”和“音数”而决定的,这也是构成音程的两个“要素”。
1、度数。
音程的根音与冠音之间包含音级的数目叫级数,用“度”来计算。
也叫“度数”。
包含几个音级就是几度。
(图例)1度 2度 3度 5度 8度音程的度数是构成和识别音程时首先应明确的。
如 E—G之间包含了三个音级(E、F、G)就决定了它是三度。
即使是 b E — G、E— # G 等。
两者发生任何升降变化,只要级数位置不变,它就是三度,永远为三度。
(图例)3度 3度 3度 4度 4度2、音数。
音程中根音与冠音之间包含的全音和半音的数目叫“音数”。
用整数,分数和带分数标记。
全音用“1”标记,半音用“1/2”标记。
全音加半音用“1又1/2”标记。
当一个音程的度数明确后,就需要看这一音程中包含多少半音和全音,从而决定音程的种类和名称。
除纯一度外相同度数的音程都包含不同的全音和半音。
因此,它们有时度数相同而音数不同,名称就不同;有时音数相同而度数不同,名称也不同;而度数、音数都不同时名称更不同。
如 C——D是二度,包含一个全音,而E——F也是二度,但包含一个半音。
音程的名称就是根据两个音之间所包含的度数和音数决定的。
度数和音数就是构成音程的两个要素,两者缺一不可。
为了区别这些度数相同,音数不同和度数、音数都不同的各种音程。
我们把音程分为纯、大、小、增、减、倍增、倍减等各种类型来说明。
(1)纯一度、音数0。
(2)小二度、音数1/2 。
(3)大二度、音数1。
(4)小三度1 1/2。
(5)大三度2。
(6)纯四度2 1/2。
(7)增四度3。
(8)减五度3。
(9)纯五度3 1/2。
(10)小六度4。
(11)大六度4 1/2。
(12)小七度5。
(13)大七度5 1/2。
(14)纯八度6。
由此可见。
确定一个音程的名称,不仅要看它的度数,也要看它的音数,根据这两个要素,构成了以上十四种不同的音程,它们的种类是:三个四;四纯、四大、四小;两个三全音。
四纯有:纯一、纯四、纯五、纯八。
四大有:大二、大三、大六、大七。
四小有:小二、小三、小六、小七。
三全音:增四、减五。
因为它们包含的音数一样,都是 3,也叫“三整音”。
作业:练习λ教案(十二)教学内容:音程的分类λ教学目的:λ彻底了解各种音程的相互关系,特别是熟练音程的转位会给学习带来很大的方便。
主要内容:λ 1、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
2、度数相同而音数不同的各种音程的相互关系(变化音程)。
3、单音程与复音程。
4、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
5、音程的转位。
6、等音程。
重点: 1、2、3、5。
λ难点: 3、5。
λ解决方法:找规律,多讲例题。
λ要求:所有的内容全部掌握。
λ教学步骤:λ一、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
1、自然音程。
纯音程、大音程、小音程,增四度减五度音程,也就是我们上讲课讲过的十四种音程,叫自然音程。
自然音程可以在基本音级上构成,也可以在变化、音级上构成。
有的人把自然音程误认为没有升降号的音程这是完全错误的。
不管是在基本音级(没有升降号的音级)上或者在变化音级(有升降号的音数)上,只要构成上面的十四种音程就都是自然音程。
小 3 小3 大3 纯4 增42、变化音程:除了增四度和减五度外,一切增减音程,倍增倍减音程都叫变化音程。
变化音程是由自然音程变化而来的。
变化情况可以说有两种。
一种是作半音变化。
如,大音程、纯音程增加半音成增音程;小音程和纯音程减少半音程成减音程。
一种是作全音变化。
如小音程增加全音(两个半音)成增音程大音程减少全音程为减音程。
小3 大3 增3 增3 增3纯4 增4 倍增4 减4 倍减4具体方法如下:二、度数相同而音数不同的各种音程的相互关系。
将音程的冠音升高或根音降低,可使音程的音数增加。
将音程的冠音降低或根音升高,可使音程的音数减少。
从而得到了各种变化的音程。
1、增音程。
大音程和纯音程增加半音而得。
(图例)大3 增3 增3 纯5 增5 增52、减音程。
小音程和纯音程减少半音而得。
(图例)小3 减3 减3 纯5 减5 减53、倍增音程。
增音程增加半音而得。
(图例)增4 倍增4 倍增4 增3 倍增3 倍增3 倍增34、倍减音程。
减音程减少半音而得。
(图例)减5 倍减5 倍减5 减3 倍减3 倍减3 倍减3注意:纯一度不管作任何变化都将使音数增加,成增一度或倍增一度。
而不存在减一度。
(图例)纯1 增1 增1 倍增1倍增1 纯1 纯1总之:小音程增加半音成大音程,大音程减少半音或小音程。
大音程和纯音程减少半音成减音程,减音程减少半音成倍减音程。
三、单音程与复音程。
1、单音程。
八度以内(包括八度)的音程叫单音程。
不管它是自然音程还是变化音程只要没超过八度,前面讲过的都是单音程。
(图例)纯 1 增4 小7 纯82、超过八度的音程(九度以上)叫复音程。
复音程是在单音程的基础上加上一个或几个八度而成,分为两种:(1)有独立名称的复音程。
不超过两个八度,九——十五度。
识别和构成它们的方法是单音程加七。
识别时先找到单音程然后加七。
(图例)小10(小3+7)大9(大2+7)纯11(纯4+7)( 2)没有独立名称的复音程。
十六度以上。
叫法是隔开一个八度的大三度,隔开两个八度的纯四度等等。
(图例)隔开两个 8度的大3度四、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
根据和声音程在听觉上所产生的印象,音程分为协和音程与不协和两类。
1、听起来悦耳,融合的音程叫协和音程。
又分三种:( 1)极完全协和音程。
即纯一、纯八、几乎完全合一。
( 2)完全协和音程。
相当融合的纯四、纯五。
( 3)不完全协和音程。
不十分融合的大、小三度及大、小六度。
2、听起来不融合的音程叫不协和音程。
大、小二度,大、小七度以及所有的增减、倍增倍减音程。
五、音程的转位。
1、音程的冠音与根音相互颠倒,叫“音程的转位”。
音程转位可以在一个八度内进行,也可以超过八度。
可以移动冠音或根音,也可以同时移动。
(图例)移动根音移动冠音同时移动2、音程转位后的变化规律。
( 1)度数的变化:一度转位成八度;八度转位成一度二度转位成七度;七度转位成二度三度转位成六度;六度转位成三度四度转位成五度;五度转位成四度就是原位音程与转位音程相加等于九。
原+转=9( 2)种类的变化:大音程转位成小音程;小音程转位成大音程。
增音程转位成减音程;减音程转位成增音程倍增音程转位成倍减音程;倍减音程转位成倍增音程。
纯音程转位后仍为音程。
除纯音程外,都向相反种类变化(图例)纯 1 纯8 大3 小6 小2 大7 增4 减5注意: [1]增八度转位后成减八度,而不是减一度。
(减一度是不存在的)。
这样没转位,根音冠音没颠倒增8 增1(错)或纯1(错)(图例)这样根音冠音才颠倒了。
增8 转减8[2]增1度转位成减8度,增1度的根音与冠音的区别要看实际音高,高的为冠音,低的为根音。
(图例)根冠减8 冠根减8 根冠减8(3)自然音程转位后仍为自然音程;变化音程转位后仍为变化音程。
协和音程转位后仍为协和音程;不协和音程转位后仍为不协和的音程。
六、等音程。
两个音程孤立听时,音响效果、完全相同,但写法和意义不同,叫“等音程”。
等音程是由变化而来的。
从结构上有两个:1、度数不同。
2、度数相同。
例16作业:练习十二教案(十三)教学内容:怎样识别和构成音程乐理教案要正确的识别和构成音程,必须熟练的掌握前面所有内容。
除了多写多练外,还要掌握学习方法,找学习规律,那么识别和构成音程的最好方法是采取转位的办法。
要掌握好音程,首先必须先熟练基本音级间形式的所有音程。
1、于基本音级有七个,所以各种度数的自然音程各有七个。
2、不管几度音程,先记数量少的,然后被7减去就是相反的。
比如:二度音程,基本音级有两个小二度,就有5个大二度。
三度音程,有三个大三度,肯定就有四个小三度。
3、用转位的办法,只要记熟1——4度音程,就会知道5——8度。
从纯一度开始每一种音程记一个,其它一样名称的以它对照,如:纯四度,记一个1—4 ,让构成或识别纯四度时用1—4来比较。
4、识别和构成音程时利用狭音程识别和构成广音程。
如:给了的音程为广音程,先转位,后识别。
让向上构成一个广音程,先向下构成一个狭音程,在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