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纳米技术PPT课件
Au超微粒膜红外传感器
(3) 湿敏传感器:
5、纳米结构高效电容器阵列
二、纳米材料的应用
1、陶瓷增韧 2、磁性材料 (1) 巨滋电阻材料: 巨磁电阻效应(GMR)是指强磁性材料在受到外加磁场
作用时引起的巨大的电阻变化.巨磁电阻效应是 1988 年 法 国 巴 黎 大 学 的 Albert Fert 和 德 国 的 Peter Grünberg教授几乎同时发现的。2007年诺 辈尔物理学浆授予这两位“硬盘技术之父”。
§6.6.5 纳米结构和纳米材料的应用
一、纳米结构的应用 1、量子磁盘与高密度磁存储 2、高密度记忆存储元件 3、高效能量转化纳米结构 (1) 高效再生锂电池: (2)太阳能电池: (3)热电转化
量子磁盘 扫描电镜像
4、微型传感器
(1) 气体传感器
(2) 红外线传感器
超微粒气体感应 膜的结构模型
第三阶段(从1994年到现在):纳米组装体系、 人工组装合成的纳米结构的材料体系越来越 受到人们的关注或者称为纳米尺度的图案材 料。
§6.6.3 纳米材料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
纳米材料——凝聚态物理 纳米材料——半导体材料 纳米材料——化学 纳米材料——复合材料 纳米材料——医学药物
§6.6.4 纳米材料在高科技中的地位
纳米新科技重要进展: (1) 利用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直接操作原子 (2) 纳米材料的奇异特性 (3) 纳米生物学——基因工程 (4) 纳米微机械和机器人
§6.6.2 纳米技术研究的对象和发展的历史 一、纳米技术研究的对象 •纳米颗粒限制到1~100 nm范围。 •纳米材料的基本单元可以分为三类: (i)0维,指在空间三维尺度均在纳米尺度,
§6.6 纳米技术 §6.6.1 纳米科技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早在1959年,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诺 贝尔奖获得者费曼就设想:“如果有朝一日 人们能把百科全书存储在一个针尖大小的空 间内并能移动原子,那么这将给科学带来什 么?”这正是对纳米科技的预言,也就是人 们常说的小尺寸大世界。
纳米科学技术基本涵义
如量子点、纳米尺度颗粒、原子团簇等;
(ii)1维,指在空间有两维处于纳米尺度,
如量子线、纳米丝、纳米棒、纳米管等; (iii)2维,指在三维空间中有一维在纳米尺 度, 如量子阱、超薄膜,多层膜;超晶格等。
纳米材料可分为人工制备与天然
天然:
•天体的陨石碎片,人体和兽类的牙齿
•蜜蜂:蜜蜂的体内存在磁性的纳米粒子, 具有“罗盘”的导航作用,并利用这种 “罗盘”来确定其周围环境在自己头脑里 的图像而判明方向。
二、纳米技术发展简史
•1000多年前。中国古代墨、染料; •中国古代铜镜表面的防锈层,证实为纳米 氧化锡颗粒构成的一层薄膜; •1861年,对直径为1~100 nm的粒子系统即 所谓胶体的研究 •1962年,久保及其合作者针对金属超微粒 子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久保理论
1963年,Uyeda及其合作者用气体冷凝法, 对单个的金属超微颗粒的形貌和晶体结构进 行了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
1990年7月在美国巴尔的摩召开了国际第一届 纳米科学技术学术会议,正式把纳米材料科 学作为材料科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公布于世, 这标志着纳米材料学作为一个相对比较独立 学科的诞生。
1994年在美国波士顿召开的MRS秋季会议上 正式提出纳米材料工程。并决定出版《纳米 结构材料》、《纳米生物学》和《纳米技术》 的正式学术刊物。
螃蟹原先并非“横行”运动,而是前后运动,这 是因为亿万年前的螃蟹第一对触角里有几颗用于 定向的磁性纳米微粒——小指南针。螃蟹的祖先 靠这种“指南针”前进后退。后来,由于地球的 磁场发生了多次剧烈的倒转,使螃蟹体内的小磁 粒失去了原来的定向作用,于是使它失去了前后 行动的功能,变成了横行。
大海龟:海龟的头部有磁性的纳米微粒,起导航 作用。
1984年,德国萨尔大学的G1eiter教授等 人首次制备了纳米粒子,加压成纳米固体, 并提出了纳米材料界面结构模型。随后发 现CaF2纳米离子晶体和TiQ2纳米陶瓷在室 温下出现良好韧性,使人们看到了陶瓷增 韧的新的战略途径。
•1985年,Kroto等采用激光加热石墨蒸发 并在甲苯中形成碳的团簇——C60
纳米材料发展的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年以前):主要是在实验室探 索用各种手段制备各种材料的纳米颗粒粉体, 合成块体(包括薄膜),研究评估表征的方法, 探索纳米材料不同于常规材料的特殊性能。 研究的对象一般局限在单一材料和单相材料, 国际上通常把这类纳米材料称纳米晶或纳米 相材料。
第二阶段(1994年前):热点是如何利用纳米 材料已挖掘出来的奇特物理、化学和力学性 能,设计纳米复合材料,通常采用纳米微粒 与纳米微粒复合,纳米微粒与常规块体复合 及发展复合纳米薄膜,国际上通常把这类材 料称为纳米复合材料。
是在纳米尺寸(10-9 ~10-7m)范围内认识 和改造自然,通过直接操作和安排原子、 分子创制新的物质。
纳米科技是研究由尺寸在1 ~100 nm之间的 物质组成体系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以及可 能的实际应用中的技术问题的科学技术。
纳米科技主要包括: (1)纳米体系物理学;(2)纳米化学; (3)纳米材料学; (4)纳米生物学; (5)纳米电子学 (6)纳米加工学;(7)纳米力学。
•以单电子隧道效应为基础的单电子晶体管(日本) •高速数据处理提供分子电子器件及阵列(德国)
•开始用分子电子器件、量子效应器件开发生物计算机 (日本)。
•21世纪电子工业的关键材料都具有纳米结构 比例芯片中的各个元件之间的耦合,纳米尺寸的开
关材料、敏感材料、纳米级半导体/铁电体、纳米级半 导体/铁磁体、纳米金属/纳米半导体集成的超结构材料、 单电子晶体管材料、用于存储的巨磁阻材料、超小型 电子干涉仪所需材料、电子过滤器材料、智能材料、 新型光电子材料等。
1970年,江崎与朱兆祥首先提出了半导体超 晶格的概念,张立纲和江崎等在实验中实现 了量子阱和超晶格,观察到了极其丰富的物 理效应。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对一些纳 米颗粒的结构、形态和特性进行了比较 系统的研究。描述金属颗粒费米面附近 电子能级状态的久保理论日臻完善,在 用量子尺寸效应解释超微颗粒的某些特 性时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