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国对外战略

浅谈中国对外战略

浅谈中国对外战略摘要:对外战略是国家处理国际事务,进行国际活动的总路线、总方针。

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的对外战略有几次重大的调整,每个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国家的利益及国际局势的影响。

通过分析进一步认识中国的对外战略,并且构建心目中的对外战略。

关键词:对外战略调整原因影响对外战略具有全局性、总体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是国家处理国际事务,进行国际活动的总路线、总方针。

国家对外战略是指:“一国对较长一个时期整个国际格局、本国国际地位、国家利益和目标,以及相应的外交和军事政策等总的认识和谋划。

”①国家利益和国家目标是一国对外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国拥有的国家实力强弱和掌握战略资源的多寡直接影响对外战略的实施效果,而一国所处的国际战略环境则是对外战略演变的重要因素。

受上述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调整着对外战略。

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进行了4次比较明显的对外战略大调整:依次是50年代的“一边倒”对外战略、60年代的“两个拳头打人”对外战略、70年代的“一条线、一大片”对外战略和80年代至今的“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对外战略。

我主要从战略的提出、背景原因及影响来认识我国各阶段的对外战略。

一.20世纪50 年代的“一边倒”战略(一)“一边倒”战略的提出毛泽东在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强调:“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②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对外战略主要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三大外交政策。

主要内容包括: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主张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主权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外交关系;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与残余势力,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决定与苏联结成同盟,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道,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斗争,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一边倒”并不意味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丧失独立性而跟着苏联亦步亦趋,并不意味着中国成为苏联的“附属品”,中国的外交政策仍然是独立自主的,中国与苏联是平等的。

平等原则、独立自主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一边倒”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从巩固中国革命胜利成果和维护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国家利益出发,在认真分析了当时国际形势之后提出的外交战略。

(二)实行“一边倒”战略的原因1. 国际环境的影响新中国诞生之时,处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相对峙的局面。

中国北边是社会主义阵营的首领苏联,东南边是强大美国支持下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

由于处于这样一个地缘政治位置,美苏不会放弃对中国的争夺,中国不可能采取中立政策,中国要么倒向苏联,要么倒向美国,中间道路是行不通。

无论新中国倒向那一方,都会对冷战格局造成极大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美国积极推行“扶蒋反共”的政策,而苏联长期以来对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给予支持。

在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斗争环境面前,新中国只能“一边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 国家安全和利益考虑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严峻考验。

在军事上,国民党的敌特分子从事破坏活动,帝国主义对新中国采取孤立、封锁和包围的政策;在经济上,农业基础落后,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百废待兴。

新中国要想立稳脚跟,需要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强有力的国际支持和援助。

在当时情况下,苏联是在新中国经济建设上能给予中国援助的唯一国家。

如果中国保持一种所谓的中立立场,则苏联也会采取观望态度。

③因此,采取“一边倒”政策,是当时新中国同国内外敌对势力进行复杂斗争,保卫国家安全的需要,是恢复和发展国内经济的需要。

3.意识形态新中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都强调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具有强烈的反帝意识,中国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两国长期保持着比较友好的关系。

自中国革命以来,苏联就一直在支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有积极贡献的。

新中国对苏联和东欧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一边倒”政策,是基于兄弟般的友谊,是因为“我们在斗争营垒上属于一个体系,目标是一致的,都为持久和平、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前途而奋斗”。

④(三)“一边倒”战略的影响1. 积极影响:第一,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全面开创了独立自主外交的新局面。

第二,开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粉碎帝国主义的孤立政策。

第三,巩固新中国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第四,塑造了政治大国的形象,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家地位和影响。

2. 消极影响第一,使新中国同西方国家处于对立、隔离状态,不利于新中国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二,不利于新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改善关系。

第三,强化阶级斗争的观念。

第四.苏联有时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

二.20世纪60年代的“双反”战略及70年代的“一条线、一大片”战略(一)两个战略的提出20世纪60年代,中国对外战略在国际、国内大背景的深刻变革之下做出了重大的调整,改变了联苏抗美的“一边倒”政策,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的“两个拳头打人”的对外政策。

70年代,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毛泽东提出了“一条线,一大片”的战略的思想,“一条线”即按照大致的纬度划一条从中国、日本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到美国的战略线,“一大片”是指这条线周围的所有的国家,团加起来结成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共同反对苏联霸权主义。

(二)两个战略各自实行的原因1.“双反”战略实施的原因:美国顽固推行敌视中国的对华政策;中苏两党意识形态分歧日益加深,中苏两国矛盾不断激化,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都严重危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安全。

伴随着“两个中间地带”的理论提出,中国转变对外战略实施“反帝、反修”的国际战略2.“一条线、一大片”战略实施的原因:中苏关系严重恶化,苏联挑起武装冲突,成为对中国安全威胁最大的国家。

美苏争夺呈现苏攻美守的局面,改善中美关系可以借助中国抗衡苏联,美国开始调整对新中国的敌视政策。

中国改善同美国的关系有利于对付苏联的威胁,基于共同的利益使中美双方从对立走向缓和。

(三)两个战略各自实施的意义1.“双反战略”实施的意义: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加强和发展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第二,积极开展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外交活动,突出成果是中法建交,使美国孤立中国的图谋在西欧被打开一个缺口。

第三,中国顶住了美苏两国的威胁,捍卫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尊严,并逐步发展成为独立于美苏两大集团之外的一支重要力量。

消极作用:受到强大的外部压力,既要反帝又要反修,国内面临严峻的形势以及对国际形势的估计和与西方国家发展关系的问题上存在某些“左”的偏向。

2.“一条线、一大片”战略实施的意义:积极作用:第一,打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局面,中美建交,推动了中国西方国家关系的发展,带来中国的建交热潮。

第二,从国家安全利益角度出发,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效地维护了中国国家利益,有效地保卫了国家的安全。

第三,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席位,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

第四,遏制苏联在世界范围内的霸权扩张,维护世界和平,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的演变产生了巨大影响。

消极作用:第一,对苏联的威胁估计过于严重,导致中国在一段时间里把主要精力放在备战上,影响了国内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第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美国的霸权主义的气焰,增加了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砝码。

第三,在处理第三世界某些国家的关系中,存在“以苏划线”的现象。

第四,片面判断国际局势,过分渲染战争危险性,使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对外关系受到了一定的损伤。

三.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对外战略(一)独立自主、和平发展战略的完善邓小平根据当时国际形势的新特点,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判断,及时调整了我国的对外战略。

实行独立自主和平的不结盟的对外战略。

邓小平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

”⑤主要内容包括: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不以意识形态论亲疏;不与任何大国结盟或为敌,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又强调不搞对抗;建立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始终站在第三世界一边;既要韬光养晦又强调有所作为。

90年代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引中国外交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开拓进取,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⑥“抓住机遇加速发展,迎接挑战”,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应对全球化发展大潮的战略部署。

积极发展与大国之间的合作关系;继续塑造睦邻友好的周边关系;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联系。

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提出和谐世界的战略。

主张“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构建和谐世界;坚持积极稳妥方针,推进联合国改革”。

⑦强调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收并蓄的和谐世界。

(二)实施独立自主、和平发展战略的原因1. 国际形势的变化要求,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迫切要求,成为时代的主题,战争的威胁在减小。

2.中国自身基本国情下的要求,国内发展的要求。

维护国家利益是我国实施对外政策的立足点,也是制定外交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3.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的提升,不可避免地对现存的国际政治、军事、经济格局带来一定的冲击,实施和平发展的战略才能抵制“中国威胁论”4.中国周边形势持续稳定,“睦邻友好、和平共处”一直是我国开展周边外交的根本指导方针5.世界经济在全球化一体化发展趋势中对中国提出的必然要求(三)独立自主、和平发展战略的作用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战略有效地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国家安全,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与繁荣创造了更有利的国际条件与环境。

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参与国际性组织和多边合作,加强了和世界的互动与合作,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继续加强睦邻友好外交,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积极改善发展同周边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稳定了周边安全局势。

四.建构心目中的对外战略制定正确的对外战略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对外战略具有长期性,所以要对整个国际格局、国际形势的发展方向要有总体上的判断,这是制定对外战略的出发点;对自身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估,这是制定对外战略的根本。

和平和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不断发展,世界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将长期共存、竞争相处,人类共同关心的全球性问题不断增加,中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据此我认为中国的对外战略主要包括:1. 继续推行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战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