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伍、禁忌课件
3单行及六种配伍关系的含义 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的配合应用,可以
增强原有疗效。(无主辅之分)。 如大黄配芒硝,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作用。大黄、 芒硝即为相须配伍。
相使: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不相同,
但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 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的疗效。(有主辅之分)。 如,黄芪为主配伍茯苓,用治气虚水肿,以黄芪为主补气利 水,茯苓为辅利水健脾,两者均能利水,以达到治疗气虚水 肿的目的。黄芪、茯苓为相使配伍。——性能功效有某些共 性 又如,雷丸驱虫,大黄泻下通便,治疗虫积证,雷丸为主, 大黄为辅,以其泻下之功辅助雷丸驱虫之力,两药配伍为相 使配伍。——两者性能功效虽不相同,但治疗目的一致。
四、中药的用法
(一)中药的配伍
1中药伍的概念及目的
配伍的概念: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
选择地将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同用。 目的:增强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分清主次,全面兼顾病情。 2何谓中药的“七情” 药物的“七情”:单味药的应用和药与药之间的(六种)配 伍关系合称药物的“七情”。 “单行”——单味药的应用又称为“单行”。如独参汤、清 金散等 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有六种:相须、相使、相畏、相杀、 相恶、相反。
4配伍的临床指导意义: ①药物配伍后产生协同作用饿而增强了疗效,临床
应该充分利用。(相须、相使) ②药物配伍后可能产生拮抗而抵消或消弱原有的功 效、作用,用药时应注意。(相恶) ③药物配伍后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药物毒性或副作 用,在使用有毒药物、烈性药物时,必须考虑选用。 (相杀、相畏) ④药物配伍后可以产生或增加毒副作用,属于配伍 禁忌者,原则上应该避免应用。(相反)
十八反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及攻乌,
最早见于《儒门事亲》张子和
藻戟遂芫俱战草,
诸参辛芍反藜芦。
十九畏
最早见于《医经小传》刘纯 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 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 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 草乌不顺犀(犀角);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 调冷气,若逢石脂(赤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 顺逆,炮爁(lan)炙煿(bo)莫相依。 《中国药典》 1963年版“凡例”中明确规定:“注 明畏、恶、反,系指一般情况下不宜同用。”
(二)
中药的用药禁忌
**1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 ——是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副
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因而应该避免配合应用, 也即《神农本草经》所谓:“勿用相恶、相反者。” 据《蜀本草》谓《本经》载药365种,相反者18种, 相恶者60种。《新修本草》承袭了18种反药的数目。 《证类本草》载反药24种,金元时期将反药概括为 “十八反”、”十九畏”,累计37种反药,并编成 歌诀,便于诵读。
4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又称“忌口”或“食忌”) 服药饮食禁忌是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又 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 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在服药期间,一般应忌食生冷、油腻、腥膻、有刺 激性的食物。 ②根据病情的不同,饮食禁忌也有区别。如热性病, 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性食物;寒性病,应忌食 生冷食物、清凉饮料等。 ③古代文献记载的一些禁忌。如鳖甲忌苋莱,常山忌 葱;生地、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鳖甲 忌苋菜;蜂蜜反大葱;人参忌萝卜;甘草忌鲢鱼, 使君子忌茶;疮痈、皮肤病忌腥膻辛辣等,也应作 为服药禁忌的参考。
2证候禁忌
由于药物的药性不同,其作用各有专长和一定的适应范 围,因此,临床用药也就有所禁忌,称“证候禁忌”。 如麻黄性味辛温,功能发汗解表、散风寒,又能宣肺平喘利 尿,故只适宜于外感风寒表实无汗或肺气不宣的喘咳,而对 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肺肾虚喘则禁止使用。又如黄精甘平, 功能滋阴补肺、补脾益气,主要用于肺虚燥咳、脾胃虚弱及 肾虚精亏的病证。但因其性质滋腻,易助湿邪,因此,凡脾 虚有湿、咳嗽痰多以及中寒便溏者则不宜服用。所以除了药 性极为平和者无须禁忌外,一般药物都有证候用药禁忌,其 内容详见各论中每味药物的“使用注意”部分。
3妊娠用药禁忌
妊娠用药禁忌:指妇女妊娠期间除中断妊娠、引产外,禁忌
使用的药物。 它是指妇女妊娠期治疗用药的禁忌。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 以致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根据药物 对于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慎用与禁用两大类。 禁用药——剧毒药、药性峻猛之品、有堕胎作用的药物。如 巴豆、牵牛、大戟、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斑螫、 雄黄、砒霜等。 慎用药——活血祛瘀药、行气药、攻下药、温里药中的部分 药及滑利之品。如桃仁、红花、牛膝、大黄、枳实、附子、 肉桂、干姜、木通、冬葵子、瞿麦等;
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
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 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相畏与相杀是对一个问题,从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 如,生半夏之毒能被生姜所解,称为生半夏畏生姜,为相 畏;生姜能解生半夏之毒,称为生姜杀生半夏之毒,为相杀。
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 物原有的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如,人参恶莱菔子,莱菔子能消弱人参的补气 作用。 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 应或副作用,属于配伍禁忌,如,十八反, 十九畏。
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第一节 中药的用药剂量
中药的用药量,称为剂量,即指每一味药成人的一日量;也
指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也就是相对剂量(如,六 一散,滑石:甘草为6:1)。除特殊标明外,均指干燥后的 生药。 计量单位:1公斤=1000克 1两约=31.25克 1钱约=3.125克 1分约=0.3克 1厘约=0.03克 常规剂量: 1.花、叶等质地轻的药物,3-10克。 2.金石、贝壳等质地重的药物,10-30克。 3.鲜品,30-60克。 此常规剂量均指无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