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烧伤教学用幻灯片PPT课件

烧伤教学用幻灯片PPT课件

*严重烧伤后,除损伤处渗出外,其他部位因受 体液炎症介质的作用也可有血管通透性增高,故 血容量更加减少
*除了渗出,烧伤区因失去皮肤功能而蒸发水分 加速,加重了脱水 从而更加重了机体血容量的减 少
-
9
★能量消耗和负氮平衡
*烧伤伤后机体能量消耗增加,分解代谢加速, 而合成代谢降低,出现氮负平衡
★红细胞破坏 *以三度烧伤和电烧伤为常见及严重
皮肤全层, Ⅲ度(焦痂性) 甚至皮下,
肌肉骨
创面蜡白或焦黄干燥、皮 革样,树枝样栓塞血管
感觉迟 钝
疼痛消 失
3—5周焦痂分 离后需植皮修 复,遗留疤痕
-
21
-
22
浅Ⅱ°烧伤
-
23
深ⅡⅡ°°烧烧伤伤
深Ⅱ°烧伤
-
24
Ⅲ°烧伤
-
25
Ⅲ°-Ⅱ°烧伤
-
26
-
27
★烧伤深度估计注意事项
*人体不同部位,皮肤厚度不一
-
2
热力烧伤
-
3
一 概念
★烧伤是由热液、蒸汽、火焰、电流、激 光、放射线、微波、酸、碱、磷等多种 因子引起的一种损伤
★通常所称的烧伤是指单纯由热力引起的 组织损伤
★其它原因造成的烧伤则冠以病因称之,如 电烧伤、化学烧伤等
-
4
二 病理生理改变
★热烧伤的病理生理改变取决于
*热源温度 *受热时间 *病人的机体条件:某些衰弱的病人用40~ 50℃的热水袋时,不慎即可造成三度烧伤;而小 儿烧伤的全身反应,常比成人受相同面积(占体表 %)和深度的烧伤后严重
-
7
(二)全身性反应
★血容量减少
*多发生在面积较大、创面较深的烧伤 *组织烧伤后的立即反应是体液渗出 , 伤后2-3小 时最为急剧 , 8小时达高峰 , 一般持续36-48小时 *随着体液的大量渗出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的急剧 减少可出现烧伤低血容性休克
-
8
▲引起血容量减少的原因
*大面积烧伤由于损伤部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 血浆成分丢失到组织间隙(第三间隙)、水泡内或 体表外(水泡破裂后),使血容量急剧减少
9× 5+1— ( 12— 年 龄 )
-
15
-
16
-
17
(二)烧伤深度识别
★皮肤的正常结构:
*皮肤是人体中最大的器官、成人皮肤的总面积 约为1.5-2.0平方米,重量约占人体重量的15%, 厚度约0.5-4.0毫米,具有保护、分泌、排泄、 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等生理功能
*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可分为生发层、 颗粒层、透明层及角质层;真皮又分为乳头层和 网状层 *皮肤附件有:毛发、毛囊、皮脂腺和汗腺
-
5
★病理生理变化的严重程度取决于
*烧伤面积的大小 *烧伤创面的深度
-
6
(一)局部改变
★热力作用于皮肤或粘膜后,局部可形成水 泡 , 严重的可使皮肤、甚至深部组织形成 焦痂或炭化
*水泡是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管内血浆 样成分(蛋白质稍低)渗出到表皮与真皮之间所致 *小面积烧伤一般只有局部病变 , 没有全身性病 理改变
*原因:红细胞的直接被破坏 血管内凝血、红细胞沉积 红细胞形态和脆性改变
★机体免疫力下降
-
10
三 伤情判断
★烧伤面积估计
*手掌法 *中国新九分法
★烧伤深度识别
*三度四分法
-
11
(一)烧伤面积估计
★手掌法
*五指并拢,手掌面积即占全身体表面积的1% 此法不论年龄大小与性别,均以伤员自已手掌面积 的大小来估计(见图示)。对小面积的烧伤直接以 手掌法来计算,大面积烧伤则以手掌法减去未烧伤 的面积,使用更为方便
*轻度烧伤:Ⅱ°TBSA 9%以下
*中度烧伤:Ⅱ°TBSA10-29%;或 Ⅲ°面积不足 10%
*重度烧伤: TBSA30-49%; 或Ⅲ°面积10- 19%; 或虽不到上述比例但全身情况较重或已有 休克、复合伤、中重度吸入性损伤者
*特重烧伤: TBSA50%以上;或Ⅲ°烧伤20%以上; 或已有严重并发症.
Ⅱ度(水疱性)
浅Ⅱ度
真皮浅层
肿胀明显,水疱饱满,基 底潮红
深Ⅱ度
真皮深度
肿胀明显,水疱小,基底 红、白相间。网状血管栓

感觉 感觉微 过敏 烧灼痛
感觉过 敏
剧痛
感觉迟 钝
疼痛
愈合过程 3—7天脱屑愈 合,无疤痕短 期有色素沉着
无感染2周内愈 合,无疤痕, 多有色素沉着
无感染3—4周 愈合,多有疤
痕增生
*同一部位的皮肤,因年龄、性别和职业等不同其厚 度不同(小儿、老年人及女性常将烧伤深度估计偏 浅)
*烧伤原因不同,所致皮肤损伤的临床表现不一
(酸烧伤易估计偏深;碱烧伤易估计偏浅等)
*皮肤的隔热作用较大,散热也慢(烧伤后,虽脱离 热源,创面仍可加深;创面受潮受压或感染等也可 使创面加深)
-
28
(三)烧伤严重性分度
-
29
★吸入性损伤
*吸入性损伤是指热力或有毒烟雾、化学物质对呼
吸系统所致的损伤。多发生于大面积,尤其是伴 有头面部烧伤患者
*吸入性损伤是烧伤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约有
60%的烧伤病人的死因不是烧伤本身而是烟雾吸 入造成的肺损伤所致。吸入性损伤的发病率在 5%~ 35%之间 ,烧伤伴吸入性损伤者多器官功能 衰竭的发生率高 ,不伴吸入性损伤时其发生率相对 较低
-
12
手掌法图示
-
13
★中国新九分法(见表1)
*成人男性:
▲ 11×9%+1%=1×9%(头面颈)+ 2×9%(双上肢)+3×9%(躯干加会阴)+ 5×9%+1%(双下肢及双臀) *儿童:
▲头面颈面积=9%+(12-年龄)% ▲双下肢=46%-(12-年龄)% *成年女性:双臀为6% 双足6%
-
烧伤
(BURN)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詹剑华 教授
-
1
目的要求
*掌握烧伤面积的计算和深度估计 *掌握现场急救、转送与初期处理措施 *掌握烧伤早期休克的诊断和治疗 *掌握烧伤全身感染的诊断 *熟悉烧伤的治疗原则 *了解烧伤严重性分度和并发症 *了解吸入性损伤的诊断 *了解电烧伤、化学烧伤的特点和处理原则
14
表 1: 九 分 法
部位
中国新九分法
占 成 人 体 表 面 积 1%
占儿童体表面积%
头颈 双上肢
发 面 颈 双上臂 双前臂
3
39 3
7
6 9×2
9+(12—年龄) 9×2
双手
5
躯干前
躯干
躯干后
会阴
双臀
13
13 9×3
1
5( 6) △
9×3
双下肢
双大腿 双小腿 双足
21 13 9×5+1 7( 6) △
-
18
皮 肤 解 剖 图
皮肤肤烧伤的深浅分为Ⅰ度、浅Ⅱ度、深Ⅱ 度、Ⅲ度。深达肌肉、骨质者仍按Ⅲ度计算。临 床上将Ⅰ度和浅Ⅱ度称为浅度烧伤,将深Ⅱ度和 Ⅲ度称为深度烧伤(见图示)
-
20
表2 烧伤深度判断
烧伤深度
损伤深度
临床特征
Ⅰ度(红斑性) 表皮浅层
局部微红、肿、无水疱、 干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