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1、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标准,持有岗位证书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不少于50人。
2、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标准,经考核或培训合格的中级工以上技术工人不少于150人。
3、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的三级资质标准,持有岗位证书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不少于15人。
4、施工劳务企业资质标准,持有岗位证书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不少于5人。
5、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6、轻伤:指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
7、制定劳动定额的主要方法:经验、统计、比较类推、技术测定等方法。
8、工作时间,按其消耗的性质可以分为两大类:必须消耗的时间(定额时间)和损失时间(非定额时间)。
9、施工过程是指在施工现场对工程所进行的生产过程。
10、劳动力需求计划的编制原则:控制人工成本,满足进度要求,保证质量和安全,依法对分包企业的履约及工作行为监督。
11、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12、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无效。
13、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14、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15、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16、劳务用工实名制管理的作用,防止劳务纠纷,恶意讨薪(考勤公开),有利于劳动力的管理(安全、质量、治安)和调剂。
17、劳务分包队伍整体素质: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机械设备、劳务力量、诚信、业绩、履约和绿色施工。
18、社会保险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19、工伤保险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论工伤事故的责任归于用单位还是职工个人或第三者,用人单位均应承担保险责任。
20、工伤的类型: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21、视同工伤的情形;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
受到伤害的,视同工伤。
22、工伤认定的时效:事故伤害发生日或被诊断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
23、劳务培训计划的主要内容:安全生产培训、岗位技能培训、新工艺新工法和施工技术专题培训、普法维权培训、城市生活常识培训。
24、劳务培训的主要形式:入场教育和日常现场教育,农民工夜校、开展技术大比武活动。
25、审验劳务队伍资质时,应注意:资格要求、业绩要求、政策管理要求等。
26、建设单位不得直接将劳务作业发包给劳务分包企业或个人。
27、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28、劳务员审查订立劳务合同的主体应合法,劳动者资格合法。
29、劳动合同的规范性审查内容:劳动合同期限、无效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内容。
多选题
1、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慢性肝炎、癫痫(羊角风)等症的人不宜从事建筑业的工作。
2、建筑业企业资质基本条件:具有满足本标准要求的注册建造师及其他注册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
3、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标准:建筑工程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不少于15人,且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专业齐全。
4、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标准:持有岗位证书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不少于15人,且施工元、质量员、安全员、机械员、造价员、劳务员等人员齐全。
5、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资质二级资质标准:经考核或培训合格的木工、砌筑工、镶贴工、油漆工、石作业工、水电工等专业技术工人不少于15人。
6、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7、国家依法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8、国家对从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殊工种的劳动者,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9、工伤,又称为职业伤害、工作伤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或者与职业活动有关的活动时所遭受的事故伤害和职业病伤害。
10、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之一,技术测定法包括:测时法、写实记录法、工作日写实法、简易测定法。
11、劳动力总量需求计划的编制方法:经验比较法、分项综合系数法、概算定额法。
12、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基本原则: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强化服务、完善管理;统筹规划、合理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13、劳动合同的种类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三种。
14、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15、劳务招投标交易的特点:额小(人工)数量多;投标报价复杂(不统一);周期短。
16、劳务分包作业管理:计划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文明施工管理;成品保护;物资管理;合同与结算;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管理;治安保卫管理。
18、劳务纠纷调解的基本原则:合法、公正、及时、调解为主原则。
19、建筑施工企业要通过仲裁、诉讼的方式解决建设合同纠纷时,应当特别重视有关仲裁时效与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在法定诉讼时效或仲裁时效内主张权利。
20、劳务管理资料档案最低保存年限:合同协议类8年,文件记录类8年,劳务费发放类8年,统计报表类5年。
判断
1、施工总承包序列设有12个类别。
2、施工劳务序列不分类别和等级。
3、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指导思想:城乡统一、公平竞争、合法权益。
4、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
生育的内容。
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不得举办或者与他人联合举办经
营性的职业中介机构。
6、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对劳动者进行
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
7、工伤认定是劳动者能否享受工伤待遇,获得工伤赔偿的前提。
8、必须消耗的时间是工人在正常施工条件下,为完成一定产品所
消耗的时间。
9、劳动力需求计划的编制要求是:要保持劳动力均衡使用;根据
工程的实物量和定额标准分析人员数量和比例;要准确计算工
程量和施工期限。
10、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并缴纳社会保险费时法律的强制性规
定。
11、用人单位不能以劳动合同中没有约定为由拒绝劳动者缴纳社会
保险费。
12、用人单位从裁减人员起,6个月内需重新招人员的,必须优先
从本单位裁减的人员中录用。
13、劳动者被除名、开除、劳动教养以及被判刑的,劳动合同自行
解除。
14、通过实名制方式,为项目经理部施工现场劳务作业的安全管理、
治安保卫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
15、解决劳务纠纷的合同外方法:协商、仲裁、调解、诉讼。
16、劳务需求预测应以劳动定额为依据。
17、劳务培训岗位层次分析,主要是确定各个工作岗位的员工达到
理想的工作业绩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
18、劳务员在审查劳务队伍时,应主要审查其资质、业绩等。
19、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
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20、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
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21、用人单位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
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22、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
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
予以处罚。
23、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
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
物。
24、工资纠纷应急处理原则:先行垫付原则、优先支付原则、违法
分包承担连带责任原则、及时裁决和强制执行原则。
25、劳务人员工资纠纷的主要原因:建设单位和总承包单位拖欠工
程款印发的工资纠纷。
26、仲裁具有办案迅速、程序简便的特点和优点。
27、建筑施工企业要通过仲裁、诉讼的方式解决建设合同纠纷时,
应当特别重视有关仲裁时效与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在法定仲
裁时效与诉讼时效内主张权利。
28、劳动纠纷调解的基本原则:合法、公正、及时处理、调解为主。
29、劳动资料必须真实准确,与实际情况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