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做文化路上的持灯使者——略谈班级文化建设深圳市宝安中学初中部邓艳萍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借各位宝贵的8分钟,与大家分享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点滴心得。
经验不足,但愿抛砖引玉!华为说:我们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但我们尊重客观事实,这是约定俗成的——文化是一种共识!百度说:我们不仅要中西贯通,更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文化是一种信仰!海尔说:真诚到永远!——文化是一种承诺!于丹说:文化植根在我的血液里,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力量,是很多人做一件薪火相传的事情——文化是一种传承!我对学生说:每月读一本书,每周写一篇文章,每天背一首诗歌——文化是一种习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处事做学问,皆有文化。
国有国粹,家有家风,人有人格,校有校训,班有班魂。
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它通过视觉、理念、行为等多种符号形成一个班级的独特气质。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没有理由忽略班级文化的塑造。
我在从事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摸索了一些不甚成熟的班级文化建设方法,今日与大家共享,还望批评指正!一、硬文化:1、我心安处是我家——课桌文化。
课桌文化曾经登堂入室,成为《百家讲坛》的探讨课题,课桌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根植于每个学子的心灵一隅,鲁迅就曾在桌上题一“早”字,以提醒自己时时早、事事早。
课桌每天与学生朝夕相伴,热爱课桌才能热爱学习,所以课桌文化重在营造学生的归宿感,正所谓——我心安处是我家。
与私塾时代不一样的是,我们坚决拒绝学生打着文化的幌子在桌上刻字,但可以引导他们通过其他方式,让文化的嫩芽在课桌上悄悄绽放。
有智慧的老师可以将这小小空间合理利用,既能杜绝刻画,又能让他们懂得珍惜。
给课桌命名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个活动能激发学生对课桌的呵护,对知识的渴求,对班级的热爱。
给课桌一个好名字,就给了自己心灵一个栖息的地方。
例如:博闻堂、简朴寨、静雅轩、疏影阁、未名居、方砚台等都是一些极好的名字。
打造课桌文化的前提条件是桌面一定要无灰尘、无杂物,书本的摆放要整齐有序。
课桌左上角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用便签纸书写抱负、激发斗志、确定目标、总结反思。
上学期,学生课桌上字条的内容分别涉及到我的人生理想、期中考试目标、我要做到的十件事,盘点我的2011等专题。
内容丰富、设计新颖、事事对照,时时反思。
2、春华秋实因果了然,氛围熏陶润物无声——墙面文化。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对个体健康成长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墙面文化是教室硬件文化的主打阵地,墙面文化的打造要做到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色调清新,能借方寸之墙昭展鸿鹄之志。
初中三年,我们班级墙面文化打造的主题是:春之声、夏之色、秋之果。
主色调以绿色、蓝色和黄色为序列。
今年墙面文化的主要内容有:一个主题: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四条标语:(1)成人成才成功(2)自律自信自强(3)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4)静心以明志学高以致远。
五大展板:春之讯(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班干部表)、春之恩(科任老师简介,图文并茂)、春之歌(三字学习歌)、春之礼(班训、班级公约、班级目标)、春之乐(班级活动剪影)。
3、方寸能写凌云志,笔墨可抒师生情——黑板文化。
后墙黑板的主要内容是按照德育处和学校团委的要求,分不同主题办报。
前面的黑板主要体现功能性和人文性,例如课程表、作业、考试时间安排、名人名言、主题班会的标题、开学初的欢迎词、家长会的中心议题等等。
有条件的可以在教室里安放几块小黑板,真正把小黑板变成大舞台:小平台,大功能——悬挂在教室里的小黑板可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徘徊在小黑板间,回味着课堂上的学习情景,不失时机的请教与帮助,学生得以自主发展。
小窗口,大舞台——可以分小组利用小黑板抄写“名言警句”、“每日一题”、“温馨提示”“书法展示”等等。
小天地,多韵味——这个天地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心灵对话的平台,既可以及时沟通,也能增加彼此的友谊。
它不仅是舞台,还是一座桥梁。
4、三尺讲台无小事,台上台下总关情——讲台文化。
教室讲台,俨然师生生命浪花的心灵对接,它是老师们育桃李的舞台,是施展才华的阵地,神圣而庄严。
我们特别注重讲台的卫生和桌上的物品摆放,既要简洁实用又要体现人文关怀。
我们的讲台要求是四个无四个有:无污点、无杂物、无灰尘、无喧哗;有粉笔、有纸盒、有笔筒、有方巾,尽量让授课教师在讲台上找到温馨的感觉。
我们还可以将讲台文化从物质向精神进行延伸,例如:老师从圣坛上走下,亲近学生;学生走上讲台,或演讲或朗诵;请名师进教室讲座。
这些都是讲台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5、以窗为镜,以镜正身——门窗文化。
窗子以亮为标准,能正衣冠,明得失。
班上有违反班规的同学,温柔的惩罚方式就是擦窗子。
班上一名同学小学时很调皮,经常在班上呼风唤雨。
进初中后进步了很多,去年散学典礼前一天,他又违反班规。
我没有批评他,布置了一个擦窗子的任务。
在擦窗子的过程中,我边观察边思考如何处理这个事件。
等他擦完,我隆重地表扬了他:第一:有责任感,老师布置的任务能不打折扣的完成;第二:有持久的毅力。
擦窗子半个小时,腰酸腿痛手软,能一直坚持,没有半点怨言。
第三:做事讲方法。
先用湿抹布,后用干纸巾,这样就能擦得很亮。
后来我话锋一转:我想半个小时擦窗子的经历一定擦去了你心灵上的污点,也擦去了一些陋习。
后来,学生就形成一种习惯,发现自己做了错事,就去擦窗子,来反省自己身上的得失。
6、由表及里,知行合一——形象文化。
打造学生的形象也是一个系列工程,要在思想上疏通,在方法上引导,在细节上督促。
我们提出的要求是:形象——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姿态——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这种精气神的形成不在一朝一夕,而在千锤百炼。
二、软文化:软文化如同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分明感觉到,它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神韵,也是一种奇妙的气场。
打造班级软文化,有点像练内功,急不得,全靠一呼一吸,最终体现在一招一式。
一个真正的班级要有班名、班歌、班旗、班徽、班规、班级目标、班级誓词、班级制度,甚至在班级的视觉识别、理念识别、行为识别上都要有明确定位,这些都是打造班级软文化的前提。
下面谈几点班打造班级软文化的策略:1、把名字嵌入赞歌——姓名文化。
将学生的名字嵌入《班级赞歌》里,这是我近期做的一件事。
全诗588个字,嵌入五十四个人名,均为本班学子。
这首赞歌巧妙的将理想的引导、精神的赞扬、性格的分析、真诚的鼓励有机融为一体,从而激发学生的斗志和对班级的热爱。
下面选择其中的一小节以观之:丹桂飘香秋风爽/求学福地生机旺/五十四人凌云志/ 各执妙笔写华章/一马当先是潘政/独占鳌头放光芒/女中豪杰陈薇羽/不让须眉有胆量/祖明朝宇真英雄/齐头并进不相让/婧姝敢与强者争/勤奋自勉有若岚/千卉乐学热情高/稳居十强李颖琪/赫宸胸怀凌云志/焕然宏图记心上。
2、每个人都有发光的理由——星文化。
评选班级之星,是我们期中期末要做的事情。
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每个人都有发光的理由,拂去暂时尘封他们的尘埃,让他们总能发现自己的璀璨。
有人些像流星,能够发出耀眼的光芒;但更多人是恒星,虽然平凡,却依然能够发光发热。
对于这些星星,我们对他的事迹和定位都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
像去年我们评选班级感动之星时,有这样一段文字——王者风范——潘政事迹简述——他,个子矮小,胆识过人,时时讲奉献,事事敢为先!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是学生的学习榜样。
作为班长,敢说敢做,秉承公正公平的原则,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信赖!颁奖词——具有王者风范的人,一定具备非凡的勇气!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永远向着更高更快更强迈进!在你眼前,有一盏高悬的明灯;在你身后,是一支无坚不摧的队伍!3、腹有诗书气自华——书香文化。
教室一隅必有图书角,这是学校的一大特色。
柜里的书不要多,但一定要是精品。
我常常说书柜里藏着一个班级的品味,什么样的书就可以熏陶出什么样的人。
我们的藏书经过挑选淘汰后,留下的主要是值得珍藏的经典。
而且不同的时期,书的种类会做调整。
例如本学期,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科技小制作、背诵现代诗歌及古典诗词,看名人传记写读书心得、开诗歌朗诵会。
所以里面的藏书以诗歌、传记、朗诵、科技为主流。
教室的书没有制定繁琐的借书制度,随拿随读,随读随还。
我特别提倡心灵的自由阅读。
法国人读书是一种文化,随走随读,不分时间地点,不分年龄身份。
我也希望孩子们能用自由的心态去读书、去感悟。
班级还拟定《读书宣言》:一个人最好的气质是书卷气,一个班级最好的空气是书香气。
书香文化,让学生心田上盛开着百合花,暗香盈盈。
4、上善若水,汇涓成河——博爱文化爱自己、爱父母为小爱,兼爱天下,方为大爱。
孩子的博爱之心在班级文化的熏陶下悄然滋生:上学期全班同学拿出自己的零花钱为刘航同学捐款5000多元。
周末,又自发组织风尘仆仆赶到惠州。
在大街上、公司里播放刘航同学生活的画面,配以深情演说,不仅筹集近5000元的爱心款,而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宝安学子的风采!今年开学初,孩子们提出“用爱心点亮文化之灯”的活动,他们在讲台上设置了小小捐款箱,将平日里喜欢随意丢弃的硬币,放在捐款箱,由专人负责一月一收集,买一些图书和文具用来资助贫困山区的儿童。
这些看似随意的举动虽小,却是大爱无疆。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我希望孩子们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点点爱心能如涓涓小溪汇流成河,更希望这些星星之火,能成燎原之势。
5、依规矩,正方圆——制度文化。
我们提倡和学生共同制订班规班纪,这样的班级制度是学生道德共识的体现,学生往往更愿意尊重与呵护。
班级常规(仪表、考勤、卫生、作业、纪律、两操、公物、文明)的量化考核制度、班级的八大班规、班级十大管理制度、一周一次主题班会、两周一次班干部会议、一月一次考核表彰、半期一次家长会,这些制度已经由最初的文字,变成了内化于心的行动。
家有家法,班有班规,除了学校统一的制度规范之外,富有个性的班级制度也是制度文化的一大特色,例如班级《二十一条军规》等。
6、灵魂的训练营——班会文化。
主题班会是班级软文化打造的核心阵地,班级制度的形成,班级文化的熏陶,师生心灵的共鸣,都是在这个阵地营造的。
主题班会的开展要具备八有:(1)有系统。
主题班会的拟定不能随机随意,要从长远目标着手,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循序渐进。
初一主要侧重理想的树立和习惯的培养;初二侧重如何交友和如何与父母相处;初三侧重感恩和学习方法的探讨。
(2)有准备。
主题班会组织之前,要精心设计和准备,包括开课前的气氛准备。
黑板上有主题词,有课件演示,桌凳整齐,桌上无杂物,仪表要端正,主持人声音要洪亮,学生要有互动,教师要有引导,有总结。
(3)有主题。
每次班会的主题要非常鲜明,一针见血,能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