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
1、地理国情地理国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国情是国情的一部分。
狭义来看,是指与地理空间紧密相连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基本情况和特点的总和;广义来看,是指通过地理空间属性将包括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科技教育状况、经济发展状况、政治状况、社会状况、文化传统、国际环境和国际关系等在内的各类国情进行关联与分析,从而得出能够深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演变和内在关系的综合国情。
2、地理国情普查开展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系统掌握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和应急保障服务的重要保障,也是相关行业开展调查统计工作的重要数据基础。
为全面掌握我国地理国情现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于2013年至2015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
3、普查的对象和内容普查对象:我国陆地国土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
普查内容:一是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状况;二是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的类别、位置、范围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现状。
4、普查的时间安排普查标准时点为2015年6月30日。
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为普查工作准备阶段,主要完成普查方案和技术规程制定,开展试点试验和技术培训,资料收集与获取等前期准备工作。
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为普查工作第一阶段,主要完成普查底图制作、数据采集与处理、外业调查与核查、数据集建设等工作。
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为普查工作第二阶段,主要完成普查信息的整理、汇总、统计分析,形成普查报告,发布普查结果。
5、工作要求各级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基础测绘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按时报送普查数据,确保基础数据完整、真实、可靠。
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数据。
普查结果要逐级上报,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对外发布。
对在普查中所获得的涉密资料和数据,必须严格保密。
6、地理国情信息分类对象地理国情信息分类对象主要包括地表形态、地表覆盖和重要地理国情监测要素三个方面,即从不同角度对基本地理国情、综合地理国情和分专题的地理国情进行比较全面的描述。
地表形态数据反映地表的地形及地势特征,也间接反映了地貌形态。
数字高程模型是反映地表形态常用的计算机表示方法。
地表覆盖分类信息反映土地表面自然营造物和人工营造物的自然属性或状况。
地表覆盖不同于土地利用,一般不侧重于土地的社会属性(人类对土地自然属性的利用方式和目的意图)等。
地表覆盖通常采用规则格网形式的场模型(也称作域模型)进行描述。
重要地理国情监测要素信息(以下简称地理国情要素)反映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具有较为稳定的空间范围或边界、具有或可以明确标识、有独立监测和统计分析意义的重要地物及其属性。
如城市、道路、设施和管理区域等人文要素实体,湖泊、河流、沼泽、沙漠等自然要素实体,以及高程带、平原、盆地等自然地理单元。
通常采用要素模型(也称作对象模型)来进行描述,按照其空间特征分为点、线、面、体四种基本对象。
综合考虑上述三类信息,提出本次地理国情普查使用的内容分类对象及采集指标。
本文件未涵盖完整的地理国情信息分类和指标体系。
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采集要求:1.地表覆盖层数据以矢量数据集方式提交。
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其他方式采集编辑,但最终成果需要转为矢量方式,并经过拓扑检查(拓扑容限值小于0.5米),确保无缝隙、重叠等错误后再提交。
2.地表在空间上被多种类型立体层叠覆盖的情况下,地表覆盖分类一般采用“就近就大”的原则,即以面积占绝对优势的类型为主。
如桥面跨越大面积的水面,应归入水域类型;有屋顶绿化的范围,应归入房屋建筑区;不同高低植被立体覆盖的范围,以顶层树冠的优势类型确定其植被覆盖类型。
3.耕地、库塘等连片区域内部地块之间的田埂、小路、水渠、林带等狭长条带,如果宽度在5米(含)以下,或者连片达不到相应类型的采集要求的,可以就近归并到相邻的耕地、库塘类型中。
4.被地膜或人不能在内部进行生产活动的简易塑料棚覆盖的耕作土地归为耕地所属类别;具有一定设施、能在内部进行生产活动的大棚,依据覆盖物性质视为构筑物归入“温室、大棚”一类。
5.道路和河渠旁边成行排列的树木如果达不到乔木林定义的标准,即行数在两行以下或林冠冠幅垂直投影宽度在10m以下的,不单独归类,按照“就近就大”的原则归入相邻主要地类。
6.植被覆盖类型中通过影像甚至实地核查均难以区分人工和自然的类型,一般采用“自然优先”的原则进行归类。
如人工繁育的树林或草场,从影像上甚至实地核查均难以确定是否为园地或人工草地,优先归入林地或天然草地的相应类别。
7.房屋建筑区的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1600平方米。
根据房屋建筑高度、结构、排布规律、建筑密度以及外部道路和其他明显界限确定的房屋建筑区内,连片的绿化林地、绿化草地、硬化平地、无轨道路路面等类型,若其面积小于1600平方米,即使达到各类型的最小图斑要求,也不再单独归类,直接并入各类房屋建筑区类型;如果连片面积大于1600平方米,应单独归类,一般不宜全部归并到房屋建筑区一个图斑中。
8.房屋建筑区中,纯粹房屋建筑的占比应在10%以上,低于10%的,范围内房屋建筑应分别按照独立房屋建筑归类,其他类型也应单独归类;房屋建筑区的范围通过连接围合该区域的各个房屋建筑的轮廓转折点形成;勾画房屋建筑区范围时,在包含相同房屋建筑数量的情况下,应尽可能保持外廓线包含的范围最小。
9.对有围墙、栅栏等明显隔离设施、与周边其他建筑在高度、结构、排布规律或建筑密度等方面有较大差别、位置较为独立的院落式房屋,围墙范围内的面积超过1600平方米的,如果房屋建筑的占地面积超过院落的10%,整个围墙范围内视作房屋建筑区,并依据房屋的平均层高和实际建筑密度归入到对应的房屋建筑区类型中;围墙范围内的面积低于1600平方米且房屋建筑的占地面积超过院落10%的,整个院落按照独立房屋建筑归类,否则,不宜把整个院落归为一类,院落范围内达到指标要求的各类型应单独归类。
10.对于城镇地区内在形态、结构、高度、规模等方面明显不同于周边其他房屋建筑的大型单体建筑,按照独立房屋建筑归类;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由完全连接在一起的房屋连续覆盖、与周边其他类型有明显分界线、范围内全部或接近全部为房屋建筑的区域,按照独立房屋建筑归类;对于乡村地区集聚程度较低、自然散乱分布、被其他类型分隔的房屋建筑,按照独立房屋建筑归类。
11.高架铁路、高架路分别按有轨道路路面、无轨道路路面分类;当大型桥梁穿越河流、峡谷时,地表覆盖依据桥梁下真实的地表,如水域、植被等进行分类;立交桥、匝道按照无轨道路路面分类;车行道两侧的人行道,一并归入无轨道路路面一类。
12.人工长期堆积的各种矿物、尾矿、弃渣、垃圾、沙土、岩屑等(人工堆积物)覆盖的地表才归入堆放物一类中,对于以短期或临时存放货物为主要目的的堆放场,其堆放物和数量经常发生变动,应归入硬化地表(及其下级)类。
13.荒漠与裸露地表只表示各类自然裸露的地表,不含人工堆掘、夯筑、碾压等方式形成的裸露地表或硬化地表。
以上是我对地理国情普查的一点了解和认识以及学到的一些规范知识。
大三上半学期刚开学两周,系里就为我们安排了为期七周的地理国情普查实习。
因为我学的是地理信息专业,所以摄影测量这门课这学期才开始上。
系里为我们安排地理国情普查实习的时候我们的摄影测量课刚开课不久,所以对遥感影像根本就没有什么概念,当然更谈不上会不会影像判图了。
实习的第一天,带我们实习的王琴老师、王双美老师、刘剑锋老师、李建辉老师以及公司派来的几位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些简单的介绍。
俗话说纸上谈兵终觉浅,虽然老师们给我们做了很多简单地介绍,但是我还是觉得很模糊,对于接下来要做什么没有明确的概念和认识。
不过在正式画图前公司的老师们就让我们试着画了一幅图,除了在河南测绘院做过国情普查的几个同学外,剩余的其它同学都不知道如何下手。
随着实习一天天的进行,随着公司老师的一步步讲解,我先是学会了简单的影像判图,然后是复杂的影像判图,到最后的基本上可以自己画图。
这中间的过程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过程,不仅让我掌握了地理国情普查的工作任务和内容以及一些规范等,还为我接下来的摄影测量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而且通过Gowayfor NC的使用,掌握了更多关于软件应用的知识,在实习过程中的历练,也可以让我们尽早适应以后社会生活和工作。
而且还可以加深了我们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达到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到了第七周的时候大家的图基本上都画完了,我也是画了三幅图,画的算是较少的,一般同学们都画了四幅左右吧。
我就反省了一下我自己为什么画的这么少,国庆节放假的时候因为赶上家里秋收我就请了两天的假,还有周六周日我要上补习班补课,所以里里外外耽误了很多画图的时间,因此也导致了我到最后画的总图量较少。
确实是我自身的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没有拖实习进度的后腿,最后还帮几个同学修改了几幅图。
要说实习期间最大的遗憾可能就是没有去学着画国情,我只是学会了画地表,画完地表之后再画国情,等把国情画完之后一副图才算是真正的画完了。
由于我后来上课耽误了一些时间,所以后来以至于没有时间去画国情。
我没有学画国情算是实习过程中唯一不完美的地方了,其它的还不错。
实习心得:刚学测绘的时候,就有人给我说测绘很苦很累。
那时我不是太相信,而且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我觉得测绘很有趣,我还挺喜欢测绘的。
可是刚实习几天的时候我觉得测绘确实挺累的,因为对着电脑画图一天下来腰酸脖子疼的,很辛苦!而且用的吉威软件我们根本就没有学过,还需要从新学习使用软件。
到后来实习时间长了我也就开始慢慢适应了,虽然画一天图很累,但还是有很多收获的。
实习之前根本没有这么深入的来接触这些软件,这都是为了以后能更好的工作。
再说了现在又有什么工作是轻松的呢?想想在家务农的父母不是更辛苦吗?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的肤浅和在实践运用中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难判断的图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