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国情普查实施方案

地理国情普查实施方案


普查内容的提出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基础地理信息分类 定位基础 水系 居民地及设施 交通 管线 境界与政区 地貌 植被与土质 � 水系 可逐渐与基础地 理信息采集或更 居民地及设施(需扩展) 新相结合 交通 � 境界与政区(需扩展) 地形地貌 � 土地覆盖(需新制定) 有利于与行业部 门的应用需求相 结合
结论:针对地理国情监测的需要,需制定新的分类体系标准, 与其他行业的信息分类适当融合
普查内容的提出
• 地理国情普查基本思路
– 筛选、补齐、更新、扩展、增项 – – – – – 筛选:筛选地理国情应用需要的信息类别 补齐:达到采集标准、该采未采的要素补采 更新:采集新出现的要素 扩展:根据地理国情应用需要,扩展内容 增项:增加地理国情应用需要的属性项
宏观需求:战略规划与政策
2、城镇化发展战略:城市发展变化监测,需要确定城市范围内的地表 覆盖(包括人工覆盖、植被覆盖、水等)和重要地物; •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 2000年至2010年,城镇人口由 4.6亿增加到6.7亿,城镇化水平由 36.22%提高到49.95%。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群、都市圈迅速崛起 ,现有城市657个,建制镇19 410个,由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构成的城 镇体系初步形成。经过十年的努力,城镇和乡村的 住房条件、绿化水平 、环境质量、饮水条件等都有极大的改善,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 工作环境。2012年8月17日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报告显示, 2011年城镇 化率达51.27%
宏观需求:战略规划与政策
• 城市道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 1万1千公里发展到 25万公里,43亿平 方米的道路面积较新中国成立时增长了 58倍。公交、地铁、城铁、出 租车极大地方便了城市居民日常出行,缩小了生活半径。 住房变宽敞。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得到很大 改善,从面积小、条件差、无产权逐步走向住房设施齐全、拥有产权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 1949年的4.5平方米上升到人均建 筑面积28平方米。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教育、医疗、文化等城市公共服 务设施也得到长足发展。新中国成立 60年来,从沿海到内陆,各级各 类学校、医院、文化场馆,不断满足着城镇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 更为重要的是,人们更加追求居住环境的优化。 生态文明建设。天蓝水碧、空气清新、环境整洁。 统计显示,中国城 市园林绿地总面积从1959年底的12.8212万公顷增至2008年底的 174.7493万公顷。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 都经历了从无到有、快速发展的历程



行业需求分析
行业部门标准:83个与地理环境要素相关的分类编码标准
• 其中国家标准33个,行业标准50个。各类标准涉及包括土地、交通、物流、水利、林 业、农业、海洋、地震、环境、民政、统计、旅游以及测绘地理信息等十几个行业。 – 针对地理环境要素实体进行编码的共有11个,主要涉及道路、山脉山峰、行政区 、水文(河流、湖泊、水库与水闸)、海岛5个类型的要素。 – 其他标准均针对各种要素类型进行分类与编码,总计定义与地理要素相关的类别 2700多个,去除重复类别600多个后,将近2100个类别。 – 对这些类别的用词进行词频分析,出现频次前20位的依次为:设施、用地、道路 、土地、生态、交通、森林、土壤、湿地、农田、界线、铁路、建筑、林地、行 政区、保护区、水系、港口、仓储、干线。 – 可以看出,虽然在类别上更加细化,依然可以归入居民地基设施、土地利用、道 路交通、水、植被、境界、土壤土质几大类中。
• 由此可见,各专业部门对地理国情信息的需求类型基本被 基础地理信息现有类型覆盖。
需求差别分析
• 地理国情监测完成各类地理要素的地理分布情况获取后, 需要利用这些信息进一步开展统计分析,通过对各类地理 要素的数量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挖掘、提炼各种综合性信 息和规律性知识。 •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目标是提供GIS分析应用所需空间 定位信息,同时也需满足按照图示规范制作标准地形图的 要求。
地理国情普查背景介绍
2012年10月地理国情监测项目得到国家正式立项。 2012年11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全国启动了第一批10 个省份的地理国情普查试点工作。 2012年12月,李克强同志再次作出“继续加强地理国情监测” 的重要批示。 2013年2月28日《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 的通知》(国发[2013]9号)正式下达。 • 2013年6月8日,国务院成立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 导小组(国办发[2013]49号),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任组 长。 • 2013年10月10日,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 ,河南省人民政府成立河南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 导小组,赵建才副省长任组长。
二、普查目标、任务与时点
2、任务 采用3S测绘地理信息先进技术,以优于1米的高分 航天航空遥感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充分利用 已有的1/万基础测绘、数字城市以及其他重大工 程获取的测绘成果等资源,整合利用其他部门已 有的专业普查成果或与地理国情相关的专题信息 ,通过多源遥感影像快速获取与处理、现场核查 与补测、信息提取、地理统计分析等技术手段, 查清反映地表特征、地理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基本 地理环境要素的范围、位置、基本属性和数量特 征,通过深入的统计和综合分析,形成这些基本 地理环境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的普查结 果。
普查内容的提出 • 重要地理国情要素 以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为 基础,适当扩展,选择其中的重要类别及 其子类,并具体确定各个类别需要扩展的 属性、省市县不同尺度上的采集标准和位 置精度要求、属性准确性要求。 • 土地覆盖 依据地表覆盖物的自然特征、结 合拟采用的遥感数据源的分辨能力进行分 类,同时需考虑与其他行业部门相关分类 体系的衔接关系。
实施方案主要Βιβλιοθήκη 容本方案对河南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范围、 对象、内容与指标、技术路线、作业方法、工作 步骤、主要成果、质量控制、组织分工、进度安 排、保障措施、所需遵循的管理要求和技术规定 等进行了说明。本次普查的基本内容、分类体系 、基本技术指标和要求等的详细说明为国普办编 写的《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和《地理国情 普查基本统计技术规定》。
堆掘地
裸露地表
水体
地理单元
地形
地理国情普查背景介绍
2010年12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李 克强同志在对2010年全国测绘局长会议的批示中指出“要加 强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 2011年5月23日视察中国测绘创新基地时指出:“地理国情是重 要的基本国情,是搞好宏观调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 决策依据,也是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重要支撑”。 2011年9月,国土资源部经会签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 向国务院上报的《关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开展地理国情监 测的请示》,得到了国务院同意实施的批复。 2011年12月,李克强同志对进一步做好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作 出重要批示:“加强数字中国、天地图、监测地理国情三大 平台建设,大力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全力推动测绘地理 信息事业再上新台阶”。
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 础,以重构和统计分析为 主,不进行数据生产
国情普查类别
说明
普查内容的提出
• 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把地理国情信息基本内容可分三个 方面:地表形态数据、地表覆盖分类信息、重要地理国情 要素
– 地表形态反映地表地形及地势特征,也间接反映了地貌形态。我们熟悉 的DEM和DSM等是反映地表形态常用的计算机表示方法。 – 地理国情要素信息反映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具有较为稳定的空间范围 或边界、具有或可以明确标识、分散分布的重要地物及其属性。由于该 类信息是可以辨识的一个个地理实体,通常采用要素模型来进行描述。 – 地表覆盖分类信息反映土地表面覆盖物的物理组成。针对其连续分布的 特征,通常采用场模型进行描述。
实施方案编写依据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要求》 ,依据《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总体方案》(国发[2013]9 号)、《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实施办法》(国地普发 [2013]1 号)、《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实施方案》和《河 南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方案》,结合河南省的实 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方案编制规范性引用文件GDPJ 01-2013《地理国情普查内容 与指标》等十三个。 国普办还将陆续出台《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定》等 七个规范性文件。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确立的基本原则
• 1)需求
– 以需求为导向 – 分析国家重大战略和发展规划的需求,综合考虑各个行业在规划、管理 等日常业务工作中对地理环境、资源、设施等的需求,确定地理国情信 息具体内容要求。

2)拓展
– 以现有基础测绘成果为基础进行拓展 – 分析现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内容和生产技术方法,寻找其与地理国情监 测需求之间的异同,确定派生、拓展或补充的内容和指标。
河南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
实施方案
2014年3月
目 录
一、 概述 二、普查目标、任务与时点 三、普查范围、对象与内容 四、普查技术路线与方法 五、普查成果 六、质量管理 七、进度安排 八、安全与保密
一、概述
主要内容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确立的基本原则 地理国情信息需求分析 普查内容的提出 地理国情普查背景介绍 实施方案编写依据 实施方案主要内容
二、普查目标、任务与时点
一是调查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与自 然资源环境相关的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 荒漠与裸露地等地理要素的类别、位置、范围、 面积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状况。 • 二是调查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与人 类活动相关的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 元等地理要素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掌 握其空间分布现状。 •
二、普查目标、任务与时点
1、目标
在2013年7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两年六个月的时间内 ,利用高分辨率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 据和其他专题数据等,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要求,查清 我省地形地貌、地表覆盖等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 状和空间分布情况,建立多种普查成果数据库,基于多种 地理单元开展基本地理国情的统计分析,完成普查报告和 普查成果系列地图,建立地理国情检测业务体系和成果的 审核发布机制等,为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奠定基础,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提高地理国情 信息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服务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