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培育和传承
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体系
第5 页
日本经济崛起的神话,令美国人十分惊讶,通过研究,他们发现,“日本现象”的根源在于日本比较 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大量研究企业文化的著作开始在美国问世, 1981年到1982年,美国企业管理理论界连续出版了四本畅销书。这四本书的出版,标着者八十年代风靡 全球的“企业文化”新潮的兴起,也标志着企业文化的发展和不断成熟。
3、中国企业文化的兴起
文化知识概述
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体系
第6 页
我们国家从70年代开始介绍企业文化建设,到80年代初期进行企业文化的探讨,到80年代后期,几乎所有 的煤炭企业都在搞企业文化,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理念和标识。但那个时期,我国的企业走了弯路,认为喊喊口 号,搞搞文体活动就是企业文化,甚至于有人认为精神文明建设就是企业文化。由于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导致 了企业文化的自生自灭。到了90年代的后期,在青岛和上海一带,又开始了企业文化的复苏,像海尔集团等一 些知名企业,它们把日本的管理引进来,并通过创新改为新的管理法,对企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 而一跃成为世界知名大型企业。他们的成功,也让其它企业意识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于是,很多大中型企 业纷纷开始推行企业文化建设。 1993年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 “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培育优良的职业道德,树立敬业爱厂、遵法守信、开拓创新的精神。”标志着中国的 企业文化进入了重要的发展阶段。而随着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实践,为企业文化建设注 入了新的强大的动力,使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在新世纪掀起了新的高潮。
LOGO
4、企业文化的定义
文化知识概述
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体系
第7 页
“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
践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叫管理 者文化,是管理者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 的管理理念、管理风格、管理经验的集中体现和 智慧结晶,是企业管理层次的升华,是企业管理 的最高境界。”----《企业文化塑造》魏杰
LOGO
8、企业文化的载体(二)
文化知识概述
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体系
第 11 页
C 制度载体· 制度层体现
企业制度决定企业文化,有什么样的企业 制度,必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反 之,企业文化必须通过企业制度作为载体来 体现和实施。
D
物质载体· 物质层体现
包括:生产资料、产品与服务、名称和象 征物和对员工素质形成的实体手段。
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体系
第 19 页
形成认知——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促使企业员工形成共同的认知,需要企业 确定核心价值观,即是企业倡导什么、反对什 么、赞赏什么、批判什么的基本原则。企业员 工形成共同的认知,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为共 同认知,是企业员工为服务企业实现发展愿景 的基本条件,是培育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是 企业员工培育的永恒的指导原则,是企业得以
现企业永恒的追求。
LOGO
3、培育企业文化的途径(二)
文化知识概述
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体系
第 18 页
建立企业的主、副机制
建立主机制:指由企业明确规定、能有效实施 的一系列具体规范及奖惩机制等。如企业对优秀员 工给予的奖惩机制,如优秀员工获得的经济或物质 奖励会激发其他员工的奋斗意志。 建立副机制:这不是由最初的企业所硬性规定 的,而是由企业员工自发形成的。企业副机制也可 以称为企业员工的主体风貌,即在非硬性条例规定
物质层
制度层
理念层 精神层
形象层
行为层
市场竞争的最高层次是文化竞争!
LOGO
7、企业文化的载体(一)
文化知识概述
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体系
第 10 页
A
主体载体· 企业文化传扬主体
企业文化的主体载体包括企业的领导 人、管理和技术人员以及其他员工。
B
组织载体· 精神层体现
共同的目标追求、共同的行为取向、 和谐的分工合作正是文化使然,并决定 其组织的性质。
LOGO
1、企业文化的起源
文化知识概述
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体系
第4 页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世界经济史上最震撼人 心的事情莫过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日本作为二战 的战败国,在一片废墟上重建自己的国家。战后30 年,日本经济总量增长了55倍,日本的汽车、电器、 钢铁产业异军突起,风靡世界。
这股突如其来且异常强劲的“日本冲击波”迅速
企业文化,貌似不可琢磨,其实在企业内部如同 空气一般无处不在。衡量企业文化的标准,只有显著 程度、优劣和现实性,而不是有或无。只要有人群存 在,他们的行为就构成一定的文化。对企业来讲,企 业文化无处不在,只是我们视而不见,或者其支离破 碎罢了。文化是企业的头脑,一个企业没有文化就等于 没有灵魂。
LOGO
LOGO
2、培育企业文化的途径(一)
文化知识概述
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体系
第 17 页
树立理念——企业愿景
在企业的发展中,我们必须要确立 一个发展目标,并以此目标为企业员工
迪斯尼公司——成为全球的超级娱乐公司; 联想公司——未来的联想应该是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
共同的行动目的,这个目标即企业愿景
内动力,没有先进的企业文化领航。
LOGO
11、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二)
文化知识概述
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体系
第 14 页
文化优劣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判断一个企业文
化优劣的主要标准是看企业文化能否提升企业竞争 能力。凡是有利于企业竞争能力提高的文化就是先 进的文化,否则就是落后文化。 一个优秀的企业必有蕴藏于内的优秀的企业文 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成长的根本原因。企
5、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
文化知识概述
企业的内部游戏规则 企业文化的制度保证
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体系
第8 页
企业的核心价值导向 企业文化的深层内涵
企业文化的核心层、制度层、物质层
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三个层面的内 容对企业的运营都缺一不可。一般而言,
企业文化建设的物质层内容相对容易解决,
制度层的工作明显难度较大,而核心层的
影响着全球几乎所有的市场,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大格 局。日本经济崛起的秘密何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 国的企业界和管理学界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 二战结束后,日本于50年代开始有意识地搞企业 文化建设,并因此在60年代迅速崛起。到70年代, 日本经济已经开始称雄于世。
LOGO
2、企业文化的发展
文化知识概述
下,企业员工经由延续下来的企业风貌所自发形成
的工作形态。
企业主、副机制的建立可以帮助 企业员工建立集体的、统一的精神 和追求,可以从整体焕起员工对企 业文化的传承及延续,是引导和激 发全体员工持之以恒、为企业不断 实现新的发展和超越而努力奋斗的 动力之源。
LOGO
4、培育企业文化的途径(三)
文化知识概述
美国史丹 佛大学教 授巴斯克 和美国哈 佛大学教 授艾索斯 合著的 《日本的 管理艺术》
美国企业管理咨询顾问托马斯和小 罗伯· 沃特曼合著的《寻找优势—— 美国最佳公司的经验 教训》
美国著名美日比较管理学者威 廉· 大内的《Z理论—美国企业 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
美国著名的 麦金赛管理 咨询公司顾 问阿伦?肯尼 迪和特伦 斯· 迪尔合著 的《企业文 化——企业 生活中的礼 仪》 LOGO
1、企业文化的起源
2、企业文化的发展 3、中国企业文化的兴起
4、企业文化的定义
5、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
10、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6、企业文化三个层次的分析 7、企业文化的载体 9、企业文化的功能
文化知识概述
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体系
第3 页
被喻为经 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谈到自己对企业的管理时,曾 有过这样一 段话:“当员工1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前面以身作则, 发号施令; 当员工10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中间,协调各方,相互配 合,努力工作;当员工10000人时,我只有站在员工后面,双手合十,以虔诚之心祈 导他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企业规模较小时,企业管理者亲力亲为,带领员工冲 锋在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就行了;但到了中等规模时,要善于管理,用严格的制度 进行约束,加上强硬的手段就可以使企业正常运行;当企业规模非常庞大时,就要祈 求员工万众一心,自发拼搏,这里需要全体员工有一种共同的信仰,一种共同的价值 观,这是一种无穷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管理者的魅力,来自于一种伟大的思想影 响力,一种高度升华的精神力量。而这种精神力量,就是优秀的企业文化!
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资源是会
枯竭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 而文化具有独特性、难交易性、难模仿性的特 质,使得文化成为企业核心专长与技能的源泉,是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驱动力。
LOGO
1、培育企业文化的迫切性
1、培育企业文化的迫切性
文化知识概述
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体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 16 页
中国目前市场经济发展中所蕴含的巨大的创业机会以及企业对于“能人”的高度依赖性, 导致了中国企业的员工没有忠诚、没有职业精神现象普遍存在,很多“能人”在企业做到一 定程度,掌握了一定资源后就拉着一伙人出去成立另外一个相同业务、相同盈利模式的公 司与原来的企业唱对台戏。例如伊利和蒙牛,维维豆奶和大地豆奶,以及大量的以相同品 牌命名的企业群落等。中国企业过分依赖人,依赖“能人”的现状,导致中国企业必须要通 过文化留人,也就是说企业家必须从道义上战胜“能人”。企业文化由此变成了一个盘道的 过程。 另外,“非能人”的问题也非常独特,也就是人对企业的高度依附性。国有企业和很多民 营企业都是这样,企业中很大一部分“非能人”需要依赖企业生存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 企业还需要给他们建一个家园的文化。很多人说美国人没有人情味儿,为什么?因为他们 没有那么大的心理需求,人与人之间的边界非常清楚。人是以个人定义的,而中国文化中, 人是从与他人的关系定义的,“仁者,人也”,只有二人关系中,才能定义对方。因此,中 国人在“组织情感”方面有着巨大的心理需求。 因此,从这两个角度来看,中国企业对企业文化形成了一种巨大而且迫切的需求。所 以才会有文化手册和文化活动等五花八门的文化建设形式,对员工企业文化的培育,传承 企业文化的精神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