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你必须懂得的理论(蝴蝶效应) (煮青蛙理论) (鲶鱼效应) (羊群效应)(刺猬法则) (手表定律) (木桶理论) (破窗理论)(二八法则) (马太效应) ( 路径依赖理论)(酒与污水定律)(零和游戏原理)(踢猫效应)(墨菲法则)配乐:Over the rainbow制作:DuanLC2011-4 -18参考网络/hero-life/article?mid=10628等文章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 )蝴蝶效应反映了混沌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系统的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
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向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社会学界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
蝴蝶效应: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一名气象学家洛伦兹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捲风。
其原因就是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而微弱的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它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它系统的极大变化。
煮青蛙理论(Boiled frog theory )青蛙现象:把一隻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於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
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煮青蛙理论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於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我们生存的主要威胁,并非来自突如其来的事件,而是由缓慢渐进而无法察觉的过程形成。
人们目光短浅,只看到局部,而无法纵观全局,对于突如其来的变化,可以从容面对,对于悄悄发生的大的变化,而无法察觉,最终会带给我们更加严重的危害!青蛙效应告诉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鳄鱼法则(Alligator Principle )是美国投资界有一个简单的交易法则,该法则的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手。
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最后整个人都被鳄鱼吃掉。
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支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停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倖,否则全盘皆输甚至倾家荡產。
鲶鱼效应(Catfish Effect)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存活率很低。
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鲶鱼,情况却有所改观,存活率会大大提高。
这是何故呢?原来鲶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窜,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
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一个组织,如果人员长期固定,就缺乏活力与新鲜感,容易产生惰性。
因此有必要找些外来的「鲶鱼」进入公司,给员工紧迫感。
让他们知道,是该加快脚步的时候了!鲶鱼效应系指透过引入强者,使弱者变强的一种效应。
羊群效应(sheep effect)羊群效应:领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著往哪里走。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事实上羊群效应就是一种跟风行为,它表现了人类共有的一种从众心理。
这种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自我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刺猬法则(Hedgehog Principle )刺猬法则: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
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著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
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刺伤。
刺猬法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手表定律(Watch Law )手表定律:又称为矛盾选择定律。
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只有一支表时,他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支时却无法确定。
两支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手表定律带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不能同时採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者个人无所适从。
木桶理论(Barrel Theory )木桶理论: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於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於最短的那一块木板。
木桶原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
意指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若个人的某些方面是自己短板,那就要尽快把它补起来。
若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块最短的木板”,那就应该迎头赶上,不要拉集体的后腿。
如将社会发展喻为一个大木桶,那么经济、文化、环境、政治等就是构成这个木桶的大木板,任一块板的短缺和延迟都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
破窗理论(Broken Window Theory)破窗理论: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
一面墻,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墻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乾凈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拋,丝毫不觉羞愧。
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二八法则(Twenty-eight Law )二八定律(巴莱多定律):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巴莱多认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餘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社会约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20%的社会财富。
这种统计的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
上面这张图是统计学中很常见的一个图形,一般将它称为二八定律,在图形上看就是20%的样本点占据了曲线下80%的面积,其余80%的样本点形成了一一个只占20%面积的长尾巴。
“二八法则”告诉我们,不要平均地分析、處理和看待問題,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解決主要問題、抓主要項目上。
要善于掌握自己的优势,寻求那些自己非常喜欢、非常擅长、竞争不太激烈的事情去做,你就一定能够成功。
生活不过是各种角色的无序组合,我们并不需要在每一个角色上花费同样的时间才能取得平衡,而是要抓住关键的角色去完成最需要的事情。
人生也是一样,找到人生中最关键的事情去努力奋斗,就一定会拥有一个成功辉煌的人生。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圣经·马太福音》中有一句名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社会学家从中引申出了“马太效应”,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用以描述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的不公的,马太效应反映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
“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路径依赖理论(Path Dependence)关于路径依赖,有个有趣的小故事:现代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是由建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按马车的轮距标准(古罗马军队一辆战车的两匹马屁股的宽度)设计的。
有趣的是,美国航天飞机两个火箭推进器造好之后要用火车运送,通过隧道,因此火箭助推器的宽度由铁轨的宽度所决定。
所以,今天世界上最先进的运输系统的设计,在两千年前便由两匹马的屁股宽度决定了!虽然我们并不满意这个宽度,但是却已经很难从惯性中抽身而出。
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及未来可能的选择。
在职业生涯中,我们无法摆脱这种路径依赖,一旦我们选择了自己的“马屁股”,我们的人生轨道可能就只有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宽。
我们可能会对这个宽度不满意,但却很难改变它了。
我们惟一可以做的,就是在开始时慎重选择“马屁股”的宽度。
要想路径依赖的负面效应不发生,那么在最开始的时候就要找准一个正确的方向,做好了你的第一次选择,你就设定了自己的人生。
路径依赖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提出,他认为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而这些选择一旦进入锁定状态,想要脱身就会变得十分困难。
他成功地阐释了经济制度的演进规律,从而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酒与污水定律中国也有同理的谚语:一块臭肉坏了满锅汤;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一条臭鱼坏了一锅汤。
无论是来自西方的定律还是中国的谚语,已经把负面影响的始作俑者做了准确的定性:污水、臭肉、老鼠屎、臭鱼,这些已经定型的东西已经没有改变和改造的可能。
污水总不可以成为酒吧,臭肉总不可以成为好肉吧,老鼠屎总不可以成为调料吧,臭鱼又怎么可能成为好鱼?既然如此,就要及时处置,对极坏的东西不需要再抱什么幻想,农夫和蛇的故事也同样在给我们启发。
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你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它苹果也弄烂,"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
“酒与污水定律”,意思是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显而易见,污水和酒的比例并不能决定这桶东西的性质,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就是那一勺污水,只要有它,再多的酒都成了污水。
零和游戏原理零和游戏原理源于博弈论,两人对弈在大多数情况下,总有一个赢,一个输,如果把获胜计算为得1分,而输棋为-1分,那么,这两人得分之和就是:1+(-1)=0。
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总成绩永远是零。
“零和游戏”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因为人们发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
我们大肆开发利用煤炭石油资源,留给后人便越来越少;研究生产了大量的转基因产品,一些新的病毒跟着冒了出来;修筑了葛洲坝水利工程,白鳍豚就再也不能洄游到金沙江产卵--.双赢思维人类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科技进步、全球一体化及日益严重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之后,可持续发展理论才逐渐冒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