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窑焙烧常见的问题有哪些隧道窑焙烧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原因是什么,怎么防治?隧道窑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自然条件如温度、风向、气压、原料、生产工艺、砖坯质量及操作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发生问题在所难免。
但只要我们能够及时发现、事实弄清、正确判断、妥善处理,问题都不难解决.可将其影响降到最小,损失减至最低,或没有损失都是可能的。
1潮塌预热带的砖坯因吸潮、凝露、软化而致坯垛倒塌,严重时砖坯变成一堆稀泥。
原因是入窑砖坯太湿,用闸不当.水排不出去,以及码窑欠妥,坯垛稳定性不好。
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入窑砖坯的水分,对一次码烧隧道窑宜将码好砖坯的窑车在窑外静停一段时间,使砖坯自然脱水。
并采用桥式闸,及时排出潮气。
码窑时坯垛应平、稳、直、正,不要让相邻砖坯靠拢,留出不小于15mm~20mm的缝隙,使坯垛通风良好。
处理办法:从进车端拉出已倒塌坯垛的窑车,清理干净哈风洞里的废坯后才能把拉出来未倒塌的窑车顶进去.改变用闸,以潮塌坯垛后面一个车位的闸为最高闸,如在3号车位潮塌,则应以4号车位的闸为最高闸。
2焙烧倒窑焙烧带的砖垛倒塌,如果是码窑不当.倒下来的砖没有严重变形;如果是焙烧温度太高。
超过了烧结温度范围的上限.砖坯软化甚至熔化。
倒下来的砖严重变形颜色变深,甚至粘结成像巨石的整体。
此时唯一的办法是从窑的出车端逐一拉出窑车.直到拉出倒砖的窑车,清理干净哈风洞里的碎砖和轨道沙沟.才能进车。
原因是焙烧失查.没有及时发现窑内高温采取降温措施.以及内燃过高没有在焙烧初期低温耗煤,等砖垛到了高温带已无法控制。
预防的唯一办法是:及早发现高温倾向,如揭开火眼时窑内砖出现耀眼的白色.甚至砖垛有些摇摆。
就是极端危险的信号,应降闸限氧,对在保温带有余热闸的应立即高提余热闸.把从出车端来的风拉走,使焙烧严重缺氧.限制火势。
如果没有余热闸则可以用报纸等遮挡出车端的砖垛,阻止进风,同时进车,把高温砖垛推到较低温度的保温带。
严格控制内燃掺量,不许超标。
3焙烧带出现高温当砖垛温度接近其烧结温度范围的上限时,称之为焙烧带出现高温.此时砖坯火色由碘色转向浅黄。
应高度戒备。
原因是焙烧火情掌握不准或没有及时发现温度已达烧结温度。
内掺煤太高的砖坯尤易发生。
如有外燃煤时,应停止加煤注意火情变化。
在保温冷却带有余热闸的.立即提闸短风限氧或部分遮挡出车端砖垛减少进风。
揭开火眼,灌冷风降温。
当保温带较长时,可适当降低用闸,限制风量。
往高温区的火眼里倒干沙、炉灰干土等压火。
当高温出现在焙烧带的某一小段时,可以从该处火眼用小风量的风机(如煮饭用的小风机)灌冷风降温。
切忌不可在高温时从火眼灌水降温,以免窑内墙砖炸裂、损伤窑炉。
内掺煤量不可超标。
4焙烧带出现低温焙烧带火焰呈樱桃红色或浅红色.明显要出生砖,温度提不起来。
原因可能是:内燃偏低、用闸不当、低温段已基本耗尽内燃、到高温段已无煤可烧而烧窑工又未能及时发现。
当供风不足出现低温时,从火眼投入煤粉,火焰行动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反之,火焰迅速跑了,说明风量太大,把热吹跑了,温度升不起来。
此时,可把干的木柴或拌有废油的木屑.从保温带和焙烧带附近的火眼投柴救火。
对因供风不足而出现的低温还应缓步加高风闸,增加风量,但不许猛提高闸,否则会吹灭余火。
对因风量太大而出现的低温.则应降闸减风或挡一下出车端砖垛限风.在保温冷却带有余热闸的应立即落闸关闭。
5焙烧带火不下底焙烧带坯垛上部温度高而底部温度低.原因可能是炕腿码砖不合理。
如果炕腿太稀太高,通风量太大,热量全被吹走;反之,如果炕腿太密,通风严重不足,火也烧不起来。
对于普通实心砖来说,相邻两砖坯之间的间隔(风道)宜不小于30mm、不大于55mm,风道高不小于115mm、不大于370mm,推荐选用240mm为佳。
一旦已经出现火不下底,可以高提首闸(紧靠焙烧带的闸)。
把面火拉下来,并从该处火眼投放干柴或拌有废油的木屑.并密切观察,一旦底火温度起来应立即停止投柴并缓慢落首闸。
恢复正常焙烧。
6面火严重超前在同一断面上面火比底火快几排甚至10排坯垛顶部的砖已经烧红,底下还是黑的,窑室越高该情况越容易发生。
理论上断面火势应齐头并进,实际生产中很难做到,一般认为相差l~2排是允许的。
原因是热空气轻而上浮.所以火焰总是向上。
如果码窑时一视同仁.在坯垛断面上下阻力一样时,顶部火就跑得快。
对内燃砖来说.如果炕腿太稀太高造成风量太大,带走热量太多.底火烧不起来。
对全外燃砖来说,如果炕腿太密太矮投入的煤下不了底。
炭灰又很快堵住了已经很小的底部风道。
就更烧不起来。
为此,应改进码窑形式.以合理的下稀上密人为造成坯垛底部风阻力小顶部阻力大来平衡通过坯垛的风量:焙烧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加高远闸,以加大底部抽力。
缓解矛盾。
7底火超前窑内底火比面火快好几排。
同一断面上坯垛底部温度高出100~C以上。
原因是错误理解下稀上密的码窑原则。
坯垛顶部砖坯堆积密不通风,当然就烧不起来了。
这时最怕的是底火严重超温、坯体软化、坯垛倒塌.造成焙烧带倒窑。
如果是外投煤较多,且直落坯垛底部,造成底火太大,应立即降低远闸,减小炕腿风的抽力,同时调低首闸,封闭焙烧带火眼,不使冷风侵入降温。
治本的办法是码窑时砖坯之间至少应留有lOmm—15mm(约一指宽)的风道。
8中火超前,边火滞后焙烧带坯垛中部火势超前于两边两排以上。
同断面上中部砖坯温度高于两边100℃以上。
隧道窑码坯时.坯垛两边和顶部都必须留有50mm~80mm的间隙。
形成一条通畅的风道。
而坯垛上砖坯之间的缝隙才15mm—50mm.因此大量风从坯垛两侧快速通过。
带走大量热能。
而中部砖坯热又散不出去.结果必然造成中火大、边火弱。
其治本的办法是坚持中稀边密的码窑原则.在整个坯垛的中部留出通风道.其宽度之和应等于坯垛两侧与窑墙的间隙之和,以平衡断面风速,坯垛断面上留出的通风道宜中间最宽、两边渐窄。
最好是码成若干个坯垛。
使在窑车上的坯垛形成纵横风道。
更有利于减少断面温差。
如果窑高较高,可以在坯垛上部用几块“拉条坯”把相邻坯垛连起来以增加坯垛的稳定性。
这种分垛拉缝码法的示意见图1。
图1 码窑时坯垛拉缝出现6、7、8三种问题的根源都是码窑不当,为此,将码窑的基本原则简述于下:(1)码窑密度:对于烧内燃砖,一般认为每立方米窑室空间码260块(普通实心砖)比较合理,多孔砖和空心砖由于壁薄、有孔、用料较少。
当折算成实心砖时。
码窑密度可以适量增加。
(2)坯垛断面上的通风总面积应大于坯垛断面之30%.更重要的是必须大于坯垛两侧及顶部与窑墙之间的通风面积。
(3)当采用手工码坯且窑室高度超过lm时.坯垛下部砖坯之间的空隙约50mm(三指宽)、中部约30mm(二指宽)、上部约10mm~15mm(一指宽),各占三分之一高度。
(4)大断面隧道窑采用机械码坯时,不可能做到上述的下稀上密,纵向宜留通风道,横向则留有若干横向风道,以消除断面温差。
(5)砖坯码好以后宜在窑外静停8h以上自然脱水,不仅可减小窑炉负担.提高生产能力并可减免干燥裂纹。
(6)砖坯应前后对正、左右看齐,使风道畅通,且平稳直正。
以免窑车行进中歪倒。
9火不走不论如何提闸送风.火就是走不动。
原因是严重漏风。
特别是内窑墙与烟道之间漏风贯通,或风闸损坏使风就近逸出。
前面的远闸就拉不动了,当采用计算机自动焙烧系统时可见实际温度曲线出现拐点.拐点所在车位就是漏风所在。
必须修补、拆换。
10前火不跑、后火不保此时。
火往上飘。
底火大看不清窑底,焙烧带前端坯垛上部砖坯已经红了,底下还是黑的,即火不下底,焙烧带后端底火已经熄灭,面火还是红的,结果是坯垛底部砖坯焙烧时间不足。
欠火。
其原因有:炕腿太稀太高。
底部风太大,把热量吹走了。
远闸太高,坯垛底部风太大,把底火吹走了。
烧窑工操作失误,远闸抽力太大。
因此,应该在码窑时加窑和降低炕腿增加坯垛底部风的阻力。
降低首闸,使首闸高度保持在最高闸的20%以内。
适当降低远闸。
在保温带还有点底火的地方从火眼投入干柴或细煤保火,提高坯垛下部温度。
11火严重超前,烙烧带跑到预热带,直逼窑门这种情况主要是操作失误。
没有及时进车,这时如果正常进车。
由于预热带温度太高,砖坯进窑迅速升温会产生爆坯、垮塌:不进车火又快烧到窑门,进退两难。
其唯一可行的措施是:进一个没有码坯的空车,把火推往出车端,并延缓火前进的速度,再进一个码好干坯的窑车。
按一个空车加1.2个码好砖坯的窑车,再进一个空车,接着进码坯窑车,等焙烧带已退到预热带尾端时。
就可正常进车。
12焙烧带严重滞后,退到保温带、冷却带,严重时,出窑砖垛还是红的当市场供不应求时。
为了抢产量,不顾一切进车,其实这不仅由于砖保温不够.急冷产生发状裂纹、哑砖,而且预热也不足,急速升温产生网状裂纹。
完全打乱了窑炉的温度曲线和正常生产秩序.当窑的冷却带不是用耐火砖砌的内窑墙时.时间长了还会烧坏。
此时必须立即停止进车。
把火逐渐引往正常位置。
13跳火预热带不应该有火的某个车位出现明火。
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该车上砖坯的内燃煤掺多了。
而且煤的燃点较低,挥发分也较高,产生燃烧。
仍可正常进车.但应注意该车进入焙烧带后防止出现大火高温.尤其在有连续跳火的情况下,应提前在低温焙烧带长烧耗煤。
14砖垛底层出现欠火砖(1)底层砖普遍欠火:出于结构考虑,隧道窑的内窑墙.在窑车车面以上约30mm处有一层“探头砖”或称“挑墙”.负责托起以上窑墙窑顶的全部重量,在哈风洞下口平面多用大块耐火砖砌成高120mm~160mm,其下面隔30mm以上的空隙才是窑车车面,焙烧时,热风从哈风洞被抽走.于是在哈风洞下口到窑车面的150mm~190mm为气流“盲区”.流经的风量很少。
而在砖坯点燃以前完全靠对流传热,坯垛底部升温困难。
如果隧道窑是上烟道。
风往上飘情况更为严重,如果是下烟道.风往下来情况就好得多。
两种烟道气流进入哈风洞时情况示意见图2。
图2 因道对气流的影响解决的办法是:在窑车面上用红砖(也有用耐火砖的)砌一个凸台,凸台顶面基本与哈风洞下口持平,面积稍大于坯垛底面积,以消除盲区,详见图3图3 窑车面的凸台(2)只是坯垛底层四周出现欠火砖,底层中部的砖还是烧熟了。
如果是坯垛四边都欠火则是窑车四周都有冷风上窜.如果只是底层两侧欠火或只是两档头欠火则是窑车两侧.或相邻窑车接头处漏风。
由于焙烧时车面以上有风机抽风,使窑内呈负压状态,窑底冷风上窜,因此现代隧道窑都在适当位置设置车底闸,或车底风机.这时可提起车底闸或启动车底风机,尽量保持窑底与窑内压力平衡,冷风就上不来了。
仅是底层两侧砖欠火则是沙封不严,沙槽缺沙,应及时补充。
只是底层两端欠火。
则是窑车接头密封不好,应修理窑车。
15经常烧坏轴承烧坏的轴承变成兰色.这是窑车四周密封不好,窑内又底火太大.正压焙烧、火窜下窑底造成轴承温度升高。
此时应该降低或关闭车底闸或窑底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