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中考满分作文(江西、8篇):向 学习

2017年中考满分作文(江西、8篇):向 学习

2017中考满分作文(江西、8篇):向学习1、向云朵学习云向云朵学习云,人们似乎一直都不待见。

古代的王安石,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诗句来抒发自己满腔豪情壮志,云就有点奸邪之势了;国外的高尔基,用《海燕》一文激发人民的斗志,推动革命的浪潮,而云,则化身了反动势力,成为海燕抗击的对象,在现代化的网络词语中,也有一条“神马都是浮云”,云变得虚无而缥渺了。

其实,云是美丽的。

仰望蓝天白云,那是一种享受,特别是躺在草地上,让时间从身边飞逝的时候。

周遭清荣峻茂,淡淡的混着花味的泥土的芳香酝酿在空气里。

阳光流溢在整个空间,云朵的影子投映在大地之上。

你瞧那云彩,慢慢地挪移,微微泛着晕,有的像小绵羊,有的像大白狗,有的则奇形怪状,一团一团凑在一起。

多悠闲呀!时间过得飞快,就连看云的时候也是那样匆忙。

是啊,在紧张而忙碌的学习之中,谁有那闲功夫看云呢?恐怕只有云自己了。

它漂浮在天空中,飞过一座又一座繁忙的城市,俯看着大地万物为生存而斗争,为利益而失去一切,自己却不紧不慢的,有条不紊的,在风的带动下,浮动着,在合适的时候下一场雨,然后将自己化为雨水,将一切奉献给这世界。

云的悠闲与自在,那“看庭前花开花落”的闲情,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而那奉献的精神,却是值得学习的。

那烘云托月,彩云追月的夜景,那蓝天白云下马儿跑的景色,如果少了云的衬托,怎么也得逊色三分。

当年那至尊宝,驾的不也是七色彩云吗?再一次远眺窗外那云朵,我看到的似乎不再是一团美丽的水汽,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了――它微笑着,悠闲地奉献。

为什么不能像云朵一样,悠闲地不紧不慢地呢?2、向心目中的自己学习骄阳炙烤,我去上学。

静静地,我徒步奔向远处可以眺望到的校园。

周围的一切于我若似幻似真的梦,商店大喇叭跳出的清脆音符,树杈上张望闲游的麻雀,茸茸绿意中的沁人花香,都无法阻挠我坚定不渝的疾步向前。

我这是怎么了?思想仿佛不能被自己支配,一切都恍恍乎、飘飘然的。

无形的“包袱”总是沉重地压着我炽热的跳动的热血沸腾的心。

是的,我朦胧间忆起了铺天盖地的试卷,鲜红锃亮的数字,这些,就是学习的“包袱”啊。

一日复一日地匆匆地来,一年复一年地匆匆地去,学到了什么?无非是一些文化知识罢了,但也因其所促进的压力,我麻木了。

我减缓了步伐,想寻找我心目中最真实的自己。

繁乱的思绪又带我忆起某个人,那么熟悉,可又叫不上名字,他经常在绿荫下驻足,观察着每一片树叶不同的脉络和形态,梦想着从中获得什么天大的发现;他经常在花园中游弋,目不转睛地盯着被蝴蝶映衬的娇嫩花儿,绘出稚气的图画;他经常挂着微微泛起的笑容,即使是跌倒时伤到了自己,呲呲牙也就当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眼前突然闪出了一个孩童的身影,他正在满世界地乱窜,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这平凡的世界。

我心头一震,幡然醒悟——记忆中浮现出的那个人,就是心目中的自己呀!面对苦难与挫折,我选择了掩面而逃,贪图安逸;面对着周围的美好的世界,我选择了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这,就是我成长路上要摈弃的啊!向心目中的自己学习吧,去学习他的从容与淡然;向心目中的自己学习吧,去学习他的童真与梦幻;向心目中的自己学习吧,去学习他的内行与坚定……让蛰伏在内心的翅膀舒展开来,让童真的霞光照亮漆黑的眸子,让最初的坚定烙印在心扉的玄关,也许有一天,心目中的自己会成为榜样源头,淙淙地流向你的全身,彻头彻尾地感动每一处角落,让青春不寂寞。

心目中的自己,就是我学习的榜样。

峰回路转,到学校了。

3、向海洋学习天水蔚蓝,浩瀚壮阔,大海泛起深邃的波浪,在七岁的童年里留下梦幻的遐思。

小时经常向往海边,敬佩着征服大海的勇士。

随着年龄逐渐加深,这一点小小的期盼也逐渐成长,直到孩童的心再也按捺不住,终于在某一个静谧的夜晚,轻轻依偎在母亲的怀中,吵闹着要去看那广袤无垠的大海,沐浴在海边的习习微风中,斜倚着沙滩上低矮的沙丘,数一数暮色中晚归的海鸥。

于是在七岁那年的暑假,我看海的意愿终于实现了,母亲带着我,坐上了开往海滨的车,向着一次又一次出现在梦中的那可爱的大海奔去。

眼前的大海,一望无际,宝石般的湛蓝衬着闪闪发亮的金黄色的沙滩。

寄蜉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我想,这是我唯一的感受。

可是,那曾征服大海的勇士呢?难道只是在海浪上上蹿下跳嬉戏的莽夫吗?他们征服了大海,他们说他们征服了大海,他们以为他们征服了大海。

我落寞的坐在海滩上,失望的看着那一群人,可那碧蓝的海洋却一次又一次的轻抚着我的小腿,那时而不起波澜时而怒涛汹涌时而深邃沉静时而狂躁热烈的巨人,反而却没有这我这个事不关己之辈的愤懑不平。

浪花打着礁石,飞溅出一颗颗珍珠。

我站在山巅,面向大海。

顿时,觉得心胸变得无限的广阔。

渐渐地这个广阔的大海包容了万物,在这时,也包容了这世间的我。

七岁的那年,我见到了真正的勇者,正是面前这被人所“征服”的大海,我想,这是独属于你的骄傲,你只是不愿意用你的咆哮使人们敬畏你,于是你选择了平静,一如往昔的平静而不起波澜。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是你教会了我,真正的勇者,活在人们的心中。

喜欢你安静的模样,喜欢你热烈的风格。

你没有勇士那般闪耀的金甲圣衣,但我想,你那不加掩藏的本性和无尽蔚蓝的碧波却是你最好的装扮。

感谢你,勇者,是你,教会了七岁的我。

4、向美而行的你们学习余秋雨有一本书叫做《文化苦旅》,对文化的追寻是一次苦旅,对美的追求又何尝不是呢?寻美如登山,懵懂的我们从山脚出发,艰难的向上前行以寻山顶的美,有的人半途而废,寻一条下山的小径,在日复一日的奔跑中,愈觉人心不古,世态炎凉;有的人畏难而停,他们所见之美甚浅;只有逆流上溯,不断攀登,才能真正发现和体会美的真谛。

古人常诵诗词以抒情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是苏东坡感时怀亲,在疏疏朗朗泻入窗前的月光中吟出的美;“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是辛弃疾忧国忧民,在悲婉凄切间击中丹心的鸟鸣中悟出的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柳宗元悲凉孤寂,在纷纷扬扬洒进心间的飞雪中品出的美。

潇洒磊落的诗人们早已选择了向美而行,虽然坡度渐陡,越行越慢,但他们自得其乐,在美中享受,这让他们得以平视甚至俯视美,在俗人以为至悲至伤至寂的心境中,炼出了流传千古的美,这种至真至纯的美足以打动千万个同为天涯沦落人的灵魂。

不禁让我忆起了《红楼梦》中几个嬷嬷嘲笑宝玉痴情之语:“看见鱼与鱼对话,看见花对花叹气,下雨叫别人避雨自己却淋个湿透。

”嬷嬷们既然没有向美而行,抵不住世俗诱惑,情不自禁地向下走,而越走越快,越走越贪。

惯于出入鲍鱼之肆的他们乍见美的幻影,岂不如食了“迷魂药”一般以美以香为丑恶之物,终不能解?又怎能明白青埂峰下顽石对绛珠草的一片痴情,右怎能看透这个多情公子痴言中哀婉的美?罗马的普洛丁曾评价这类人“心灵本身如果不美,就看不到美。

”看到美,感受美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少而品美,如隙中窥月;壮而品美,如庭前望月;老而品美,如台前玩月。

人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也许脚下荆棘丛生,道路险恶山重水复,步履蹒跚难免柳暗花明,然而心中自有鸟语花香,溪水潺潺,细品人之甘苦,方悟美之真谛。

楚国士大夫屈原坚持“众人皆醉我独醒”希望以一己之力唤醒沉寐的国家。

虽受到陷害,志不得舒,在向美而行的路上途经无数崎岖坎坷,但那高洁至美的心却在汨罗江永存。

波兰的居里夫人自小聪明伶俐,遭受失败的打击和丈夫猝逝后,她没有以泪洗面,她的双手在化学物质中褪去美丽的颜色,而心血凝成镭的华美却震惊了全世界,与美同行的道路也许艰难,但浩瀚的美之银河却永远在远方闪耀。

而今,我们如日出之阳,朝气蓬勃,青春洋溢,此时不妨迈出向上的脚步,在蔚蓝天空下抬头仰望,循着那些向美而行你们的足迹……“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在青葱岁月时坚定的迈出向美而行的步伐。

5、向稚童学习有人说:“孩子是成年人的父亲”——也有人说:“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于是乎,似乎可以得出这么个观点: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竟然可以成为一个有着丰富阅历的成年人的父亲!那么,现在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向他们学习呢?或许在幼稚与成熟之间,我们会更倾向于那个更加民事的成熟,或许如今的我倒不如曾经的那般干脆。

小时间养金鱼,开心得晚上都睡不着觉——特别喜欢它们却不敢碰它们,因为怕它们咬人——可是妈妈却嘲笑我:胆小鬼,金鱼怎么会咬人!我怕它们饿,在和妈妈一起喂完它们后,总还是会不时地放点我吃的零食下去,看它们吃得还挺欢——干脆放了一整片面包下去——就当我满心欢喜的第二天时,金鱼死了一条——我很失落,但还是以为是吃不饱饿死的,加大剂量的喂它们。

一天后,它们死光了……后来,妈妈处理了这些小生灵的后事,但却还是数落我:“小傻子,你就不怕它们撑死啊!”难道它们是撑死的?我为什么不会想到这一点?小孩的主观意识与大人的思前顾后也许在这里得到了一丝明显划线。

也许思前顾后,想法周全固然是好,但是这样过于的完善反而会使自己失去些什么——就比如,一件大家都喜欢的东西,却相互推三阻四,等到花落谁家时心中不免有些落寞——又或者,因为什么事又因为什么人为了想弄好关系不惜舍弃自己留恋的东西——这样的和谐场面,背地里却充满了舍弃与不甘,失去的与换来的怎能同等?这恰恰少了稚童的干脆与主观的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可是小孩毕竟什么都不懂啊,只不过童言无忌罢了。

那么我们可曾想过这“忌”便是平日里不敢轻吐的耿直之言啊!这个道理每个人从小看〈皇帝的新装〉就懂了,小孩子是刚来这个世界上的“门外汉”,只说看到的,能听都听的,但现在这个形势下做到他们这样恐怕是很难了。

丰子恺在给他的画集代序时,曾提到过:“我眼看见儿时的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

我自己也是如此。

”我们谁也不能保证今后的自己是否可以做到自己所企盼的这般,我也不确定我以后是否会因形势所迫而屈服低头——但至少现在,给自己做个主,向那些稚童学习吧,丢掉现在“懂事”的包袱,做自己想做的,不留遗憾,心怀坦荡便好!6、向时钟学习外公家的书架上有一个上发条的时钟。

儿时我,总是伴着外公上发条的清脆声中醒来。

看着那书架上的时钟,它外壳已经锈迹斑斑,却依然认真工作,每一秒的滴答都如心跳般有力,永远都在为了我们开启下一秒……就这样,那个时钟屹立在书架上,也算是在家中有了一席之地吧。

上周日,走进外公家门,却未闻那熟悉的滴答声。

来到书架前,那时钟还在那儿,只是时间却定格了,我也随之定格了……“它老了,走不动了。

”外公一句平淡的话把我拉回了现实,我小心翼翼地将它从书架上拿下来,看着它布满铁锈的身躯却依然清晰的数字,不自觉地拧了拧它背面的发条,它真的不走了,走不动了,真的老了……也不是外公恋旧,还是这个时钟陪伴外公度过了很长的时间,舍不得,那个时钟依然在它原来的位置静静地站着,只是它的身旁多了个金属制成的新闹钟,每天下午都会发出一阵刺耳的,不带任何感情的吼叫,提醒我们,要做事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