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的酸

常见的酸

第八章生活中的酸、碱、盐教材分析:本章主要围绕几种常见的有代表性的酸、碱、盐的性质与用途等内容呈现学习情景和素材。

并根据性质引出应用,其中穿插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溶液的PH、化肥、化学史等到知识。

强调学生从生产、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获取信息,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获取知识。

教学中教师应改变让学生“照方抓药”的实验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对学生实验的指导,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而不是仅仅列出实验步骤让学生按其打操作。

第一节重要的酸(共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物质的分类。

2认识物质的电离和物质的导电性。

3会书写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教学难点:书写电离方程式教学重点:书写电离方程式教学方法:复习、讨论、总结、练习、小结。

学法指导:会运用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去书写电离方程式。

教学过程:[复习]在前几章中我们学过了氧、氢、碳、铁等单质以及它们的化合物,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学过的化合物都有哪些?写出这些化合物的化学式。

CO2,MgO,HCl,H2SO4,NaOH,Ca(OH)2,KNO3,ZnSO4[讲述]无机物种类很多,根据化合物组成和性质可分为若干类,我们来分别研究它们。

[设问]金属导电的原因?食盐晶体中存在的微粒和其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何不同?分析溶液导电的原因。

蔗糖晶体、酒精不导电,其水溶液也不导电的原因。

[板书]一、电离:物质溶解于水时离解成阴阳离子的过程叫电离。

[设问]我们用什么式子来表示物质发生电离呢?[板书]二、书写电离方程式NaOH=Na++OH—H2SO4=2 H++SO42—ZnSO4 =Zn2++SO42—[课堂练习]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氯化镁硫酸氢氧化钙氯化钾硝酸2.物质发生电离时一定相等的是()A 阴离子和阳离子个数B 阴离子和阳离子所带性C 每个阴离子和阳离子所带电荷数D 阴离子和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3.某些物质在水中发生电离时,形成能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和(),它们所带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所以它们形成的溶液()电性。

[板书]三、酸、碱、盐的电离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课堂练习]1.判断NaHSO4是不是酸?为什么?2.判断化合物Cu2(OH)2CO3是碱吗?为什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三酸”及常见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的通性。

3初步认识常见的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酸的通性教学重点:复分解反应教学方法:回忆、表达、阅读、讨论、归纳、分析、总结、练习、小结。

学法指导:注意进行探究性学习,不仅要从实验中获取有关知识,而且体验到探究的方法与乐趣。

教学过程:(观察后书写板书)[板书]一、“三酸”的物理性质及常见酸的用途盐酸,即氢氯酸,硫酸,硝酸,[板书]二、酸的化学性质[讲解]在前面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学过稀酸的三种化学性质。

想想看,是哪些性质?例如:在碳酸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成什么颜色?稀硫酸跟锌等较活泼金属可发生什么反应?盐酸跟碳酸钙能发生反应吗?现在我们通过以稀盐酸和稀硫酸为例,回顾和进行实验或探究活动,去考察稀酸的化学性质。

1.酸跟指示剂的作用(指示剂有两种紫色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注意:酸液沾到手上,立即冲洗干净,用过的废液请倒进指定的废液瓶里。

结论:性质1结论:性质2硝酸的性质较特殊,它与较活泼金属发生反应时,一般不生成氢气,而是生成水和其他。

结论:性质3上述反应所生成的氯化银呈银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因此,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盐酸。

硝酸银是检验氯离子的试剂,可用于检验盐酸和其他在溶液中能产生氯离子的化合物(如KCl、MgCl2等)。

化学反应方程式:此外,稀酸还有其他性质,请你继续通过实验学习。

4.酸跟碱反应[实验8-5]试以稀盐酸、稀硫酸与氢氧化钠为例,借助指示剂,设计简单实验,探究酸、碱是否反应。

步骤:现象记录解释化学反应方程式:酸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种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结论:性质4上述酸跟盐反应以及酸碱中和反应都有这样的特点:参加反应的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并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

像这类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用通式可表示如下:AB+CD=AD+CB5.酸跟金属氧化物反应结论:性质5[课堂练习]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硫酸跟氧化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2)硫酸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3)硫酸跟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4)稀硫酸跟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2.举例说明以下转变关系(参照上题,把题号填在下面的括号内):活泼金属氢气例如酸+ 碱盐+ 水例如金属氧化物水例如盐新酸例如讨论与交流至此,同学们有没有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同的酸会有共同的化学性质呢?为此,让我们来分析酸的组成及酸溶于水生成的产物有哪些共同之处。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浓硫酸的特性。

2巩固酸的通性。

3学会判断基本反应类型。

教学难点:酸的通性教学重点:复分解反应教学方法:多铭心创设学习情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学法指导:在学习中结合实际多利用多种手段多种途径去学习。

教学过程:[板书]浓酸的腐蚀性[讲解]浓酸的性质和稀酸有很大的不同,详情要在以后的课程中再学习。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浓酸有强烈的腐蚀性,会伤害人体,使用时要注意安全保护,要遵守安全操作规则。

为发表明浓硫酸的特殊性,请你观察演示实验:结论:实验表明:浓硫酸很快使蔗糖、纸张等脱水,变成碳,可见它有强脱水性。

浓硫酸对衣物、皮肤等都有强腐蚀性。

如果不慎沾上硫酸,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

浓硫酸是危险品,保管和使用都要格外小心。

此外,浓硫酸有强吸水性。

因此,浓硫酸可作干燥剂。

不仅取用浓酸时要小心,稀释浓本也要注意安全,尤其是浓硫酸的稀释。

请你观察老师演示两种不同的浓硫酸稀释操作。

结论: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沿容器壁慢慢注入里,并不断搅拌。

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课堂练习]1.酸的的分子里都含有和。

它们的溶液能生成,故具有化学通性。

2.酸的化学性质的要点是:①②③④⑤.3.酸与或或的反应都属于反应类型。

其反应的特点是4.盐酸、硫酸、醋酸、柠檬酸、乳酸、碳酸等酸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酸,你能指认它们吗?请把它们分别填在下列空格中:⑴牛奶里含有的酸⑵食醋里含有的酸⑶柑橘等水果中含有的酸⑷汽水中含有的酸⑸用于电瓶中的酸⑹由胃帮助分泌的消化食物的酸5.下列实验分别利用了硫酸的哪些性质?①吸水性②脱水性③不挥发性④腐蚀性⑤易溶于水⑥酸性⑴木条遇浓硫酸变黑⑵稀硫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⑶浓硫酸做干燥剂3.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⑴稀硫酸与锌反应⑵稀盐酸与硝酸银反应⑶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⑷用稀盐酸除铁锈7.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A.肥皂水B.食盐水C.白醋D.石灰水8.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可以用和两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还可以用蓝色石蕊试纸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

蓝色石蕊试纸遇到性溶液能变红,红色石蕊试纸遇到性溶液变蓝色。

9.维生素C(C6H12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

它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⑴取三片维生素C,压碎后溶于10mL水中,过滤。

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维生素C的水溶液呈性。

⑵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在高温时容易被破坏。

请你想一想,如何食用黄瓜,才能充分利用黄瓜中丰富的维生素C?10.实验室制H2和CO2(用大理石)都可以使用的酸是()A.浓硫酸B.稀硝酸C.稀硫酸D.稀盐酸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有白雾冒出B.盐酸和铁粉反应后溶液呈黄色C.盐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D.盐酸可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锈12.下列物质能用稀酸和金属直接反应制取的是()A. CuSO4B. FeCl3C. MgSO4D. AgCl13.5.6g含一种杂质的不纯的铁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放出0.21g氢气,则铁片中含有的另一种金属杂质是下列金属中的①Zn ②Mg ③Cu ④Al ()A. ①或②B.②或③C.③或④D. ②或④第一节习题课(共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酸碱盐的含义。

2巩固酸的通性,会用酸的通性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会判断基本反应类型。

教学难点:酸的通性教学重点:复分解反应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学法指导:在学习中结合实际多利用多种手段多种途径去学习。

教学过程:“一练通”第二节常见的碱(共课2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碱在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知道熟石灰、烧碱的物理性质。

3初步认识酸雨的形成和危害。

4初步学会用科学实验的方法认识碱的化学通用性。

5通过本节教学向学生进行由个别到一般的科学的认识事物方法的教育。

6通过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进行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碱的化学通性教学重点: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教学方法:本节教材采用分组对比学习的形式,这样学习既节省时间,又加深对碱等有关知识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建议采用实验对比、观察现象、分别书写化学方程式等方法展开教学过程。

学法指导:复习、回忆、自由发言、阅读、讨论、归纳、提出设想、设计方案、实验观察、阅读、分析讨论、交流、总结、表达、阅读、观察、思考。

教学过程:[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常见的酸,请大家回忆一下,酸有哪些化学通用性?[讨论、交流]学生互补回答问题。

[陈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用到哪些碱,请大家说一说你知道的碱的名称。

[板书]第二节常见的碱[阅读]阅读课文215页,阅读后讨论。

[归纳]引导学生归纳常见碱的用途。

[阅读、观察]阅读216页,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三者的区别。

并取少量氢氧化钙进行观察。

[观察活动]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同完成下表:[讲述]上节我们研究了酸的化学通性,那么碱又有什么化学通性呢?今天我们将继续用探索酸的化学通性的方法来进一步研究碱的化学通性。

[观察活动][实验8-9]引导学生大胆猜测碱的化学通性,再请同学们根据实验桌上给出的实验物质及用品设计类似实验,进行拓展验证,教师巡回观察与指导。

与学生一起共同讨论、交流,报告实验结果并进行归纳、总结。

[板书]三、碱的化学通性性质1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阅读、回忆]学生回忆[实验8-4],同时进行思维迁移,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并总结得出:[板书]性质2酸+碱=盐+水HCl+NaOH=NaCl+H2O[观察活动][实验8-10]学生在[实验5-7]做过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教师引导学生做好这两个对比实验,根据反应前后液面的变化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分析原因,教师点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