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立体几何第三课用传统方法求距离和角度

立体几何第三课用传统方法求距离和角度

DBA C α立体几何第三课 §用传统方法求距离和角度一、知识点1.空间中各种角包括: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以及二面角。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2,0(π。

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一般方法是通过平行移动直线,把异面问题转化为共面问题来解决。

具体步骤如下:①作平行四边形对边; ②作三角形中位线;(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是]2,0[π。

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用的是射影转化法。

具体步骤如下:①找过斜线上一点与平面垂直的直线;②连结垂足和斜足,得出斜线在平面的射影,确定出所求的角; ③把该角置于三角形中计算。

注: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它和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的最小角,即若θ为线面角,α为斜线与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所成的角,则有αθ≤; (3)二面角的范围是],0(π,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常有三种方法①定义法:在棱上任取一点,过这点在两个平面内分别引棱的垂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②三垂线法:自二面角的一个面上一点向另一面引垂线,再由垂足向棱作垂线得到棱上的点(即垂足),斜足与面上一点连线和斜足与垂足连线所夹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③射影面积法:θcos ⋅='S S (S 为原斜面面积,S '为射影面积,θ为斜面与射影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2.空间的距离求距离的重点在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和两个平面的距离可以转化成点到平面的距离,一个点到平面的距离也可以转化成另外一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点到平面的距离:点P到平面α的距离为点P到平面α的垂线段的长. 常用求法①作出点P到平面的垂线后求出垂线段的长,“一找二证三求”;②等体积法锥体体积:Sh V 31=(S 为底面积,h 为高)二、例题1、已知ABCD 是矩形,PA ⊥平面ABCD ,2AB =,4PA AD ==,E 为BC 的中点.(1)求证:DE ⊥平面PAE ;(2)求直线DP 与平面PAE 所成的角. 例题1证明:在ADE ∆中,222AD AE DE =+,∴AE DE ⊥∵PA ⊥平面ABCD ,DE ⊂平面ABCD ,∴PA DE ⊥又PA AE A ⋂=,∴DE ⊥平面PAE (2)DPE ∠为DP 与平面PAE 所成的角在Rt PAD ∆,42PD =,在Rt DCE ∆中,22DE =在Rt DEP ∆中,2PD DE =,∴030DPE ∠=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060DAB ∠=且边长为a 的菱形,侧面PAD 是等边三角形,且平面PAD 垂直于底面ABCD .(1)若G 为AD 的中点,求证:BG ⊥平面PAD ;(2)求证:AD PB ⊥;(3)求二面角A BC P --例题2证明:(1)ABD ∆为等边三角形且G 为AD 的中点,∴BG AD ⊥又平面PAD ⊥平面ABCD ,∴BG ⊥平面PAD (2)PAD 是等边三角形且G 为AD 的中点,∴AD PG ⊥且AD BG ⊥,PG BG G ⋂=,∴AD ⊥平面PBG ,PB ⊂平面PBG ,∴AD PB ⊥(3)由AD PB ⊥,AD ∥BC ,∴BC PB ⊥又BG AD ⊥,AD ∥BC ,∴BG BC ⊥∴PBG ∠为二面角A BC P --的平面角 在Rt PBG ∆中,PG BG =,∴045PBG ∠=3、如图,四面体ABCD 中,O 、E 分别是BD 、BC 的中点, 2, 2.CA CB CD BD AB AD ======(I )求证:AO ⊥平面BCD ;(II )求异面直线AB 与CD 所成角的大小; (III )求点E 到平面ACD 的距离。

例题3CA DB OE(I )证明:连结OC,,.BO DO AB AD AO BD ==∴⊥,,.BO DO BC CD CO BD ==∴⊥在AOC ∆中,由已知可得1,AO CO == 而2,AC = 222,AO CO AC ∴+=90,oAOC ∴∠=即.AO OC ⊥,BD OC O = AO ∴⊥平面BCD (II )解:取AC 的中点M ,连结OM 、ME 、OE ,由E 为BC 的中点知ME ∥AB,OE ∥DC ∴直线OE 与EM 所成的锐角就是异面直线AB 与CD 所成的角 在OME ∆中,11,1,222EM AB OE DC ==== OM 是直角AOC ∆斜边AC 上的中线,11,2OM AC ∴==cos 4OEM ∴∠= ∴异面直线AB 与CD所成角的大小为arccos 4 (III )解:设点E 到平面ACD 的距离为.h ,11 (3)3E ACD A CDE ACDCDE V V h S AO S --∆∆=∴= 在ACD ∆中,2,CA CD AD ===122ACD S ∆∴==而211,22CDE AO S ∆===1.CDEACDAO S h S ∆∆∴===∴点E 到平面ACD的距离为74.如图,已知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侧棱长和底面边长为1,M 是底面BC 边上的中点,N 是侧棱1CC 上的点,且12CN C N =。

(Ⅰ)求二面角1B AM N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Ⅱ)求点1B 到平面AMN 的距离。

例题4:(Ⅰ)因为M 是底面BC 边上的中点,所以AM ⊥BC ,又AM ⊥C 1C ,所以AM ⊥面BC 1C 1B ,从而AM ⊥1B M , AM ⊥NM ,所以∠1B MN 为二面角,1B —AM —N 的平面角。

又1B2==,MN56==,连1B N ,得1B N===,在∆1B MN中,由余弦定理得222111152510cos 2B M MN B N B MN B M MN +-+-==1B —AM —N (Ⅱ)过1B 在面11BCC B 内作直线1B H MN ⊥,H 为垂足。

又AM ⊥平面11BCC B ,所以AM ⊥1B H 。

于是1B H ⊥平面AMN ,故1B H 即为1B 到平面AMN 的距离。

在11R B HM ∆中,1B H =1B M 151sin 1125B MH =⨯-=。

故点1B 到平面AMN 的距离为1。

5.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为直角梯形,//AD BC ,90BAD ∠=,PA ⊥ 底面ABCD ,且2PA AD AB BC ===,M N 、分别为PC 、PB 的中点。

(1)求证:PB DM ⊥;(2)求CD 与平面ADMN 所成的角。

(3)求 BD 与平面 ADMN 所成的角。

例题5(I )因为N 是PB 的中点,PA PB =,所以AN PB ⊥.因为AD ⊥平面PAB ,所以AD PB ⊥,从而PB ⊥平面ADMN .因为DM ⊂平面ADMN ,所以PB DM ⊥.(II )取AD 的中点G ,连结BG 、NG ,则//BG CD ,所以BG 与平面ADMN 所成的角和CD 与平面ADMN 所成的角相等.因为PB ⊥平面ADMN ,所以BGN ∠是BG 与平面ADMN 所成的角.在Rt BGN ∆中,10sin 5BN BNG BG ∠==.故CD 与平面ADMN 所成的角是10arcsin 5.(3)连结DN , 因为PB ⊥平面ADMN ,所以∠BDN 是BD 与平面ADMN 所成的角. 在Rt BDN ∆中, 1sin ,2BN BDN BD ∆==故BD 与平面ADMN 所成的角是6π.6.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1,2,AD AA AB ===点E 在线段AB 上.(Ⅰ)求异面直线1D E 与1A D 所成的角;(Ⅱ)若二面角1D EC D --的大小为45︒,求点B 到平面1D EC 的距离. 例题6(Ⅰ)连结1AD 。

由已知,11AA D D 是正方形,有11AD A D ⊥。

∵AB ⊥平面11AA D D ,∴1AD 是1D E 在平面11AA D D 内的射影。

根据三垂线定理,11AD D E ⊥得,则异面直线1D E 与1A D 所成的角为90︒。

作DF CE ⊥,垂足为F ,连结1D F ,则1CE D F ⊥所以1DFD ∠为二面角1D EC D --的平面角,145DFD ∠=︒.于是111,2DF DD D F ===易得Rt Rt BCE CDF ∆≅∆,所以2CE CD ==,又1BC =,所以3BE =。

设点B 到1DA BCD E1A1B1C平面1D EC 的距离为h .∵1,B CED D BCE V V --=即1111113232CE D F h BE BC DD ⋅⋅⋅=⋅⋅⋅,∴11CE D F h BE BC DD ⋅⋅=⋅⋅,即223h =,∴64h =. 故点B 到平面1D EC 的距离为64。

7. 已知多面体ABCDE 中,AB ⊥平面ACD ,DE ⊥平面ACD ,AC = AD = CD = DE = 2a ,AB = a ,F 为CD 的中点. (Ⅰ)求证:AF ⊥平面CDE ; (Ⅱ)求异面直线AC ,BE 所成角余弦值; (Ⅲ)求面ACD 和面BCE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例题7(Ⅰ)∵DE ⊥平面ACD ,AF ⊂平面ACD ∴DE ⊥AF 。

又∵AC=AD=C ,F 为CD 中点∴AF ⊥CD ,∴AF ⊥面CDE ∴AF ⊥平面CDE 。

(Ⅱ)∵AB DE ACD AB ACD DE //⇒⎭⎬⎫⊥⊥平面平面取DE 中点M ,连结AM 、CM ,则四边形AMEB 为平行四边形AM//BE ,则∠CAM 为AC 与BE 所成的角。

在△ACM 中,AC=2aa a a DM AD AM 542222=+=+=a a a DM CD CM 542222=+=+=由余弦定理得:55522)5()5()2(cos 222=⨯⨯-+=∠aa a a a CAM ∴异面直线AC 、AE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55。

(Ⅲ)延长DA 。

EB 交于点G ,连结CG 。

因为AB//DE ,AB=21DE ,所以A 为GD 中点。

又因为F 为CD 中点,所以CG//AF 。

因为AF ⊥平面CDE ,所以CG ⊥平面CDE 。

故∠DCE 为面ACD 和面BCE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易求∠DCE=45°。

8. 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PB ⊥平面ABCD ,MA//PB ,PB=AB=2MA ,(Ⅰ)证明:AC//平面PMD ; (Ⅱ)求直线BD 与平面PCD 所成的角的大小; (Ⅲ)求平面PMD 与平面ABCD 所成的二面角(锐角)的大小。

例题8(Ⅰ)证明:如图1,取PD 的中点E ,连EO ,EM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