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结构小说的结构是指作者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按照塑造形象和表现主题的要求,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把一系列生活材料、人物、事件分轻重主次合理而匀称地加以组织和安排的过程。
结构通常与情节并称为情节结构,但事实上,结构并不等同于情节;结构大于情节,涵盖了小说中的情节与非情节因素,结构的任务除了对情节的因素进行剪裁布局外,还要对非情节的因素组织安排。
小说结构方式常见的有:⒈单线型结构。
这种结构类型的特点是情节单纯,线索明晰。
构成小说情节的线索只有一条,多是围绕一两个主要人物展开情节描写。
小说情节由发端、展开到结局乃至尾声,依次展开,环环相扣,犹如链条一般。
主题在完整的情节描写和人物刻画中表现出来。
例如,鲁迅的《孔乙己》这篇小说以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喝酒的前后经过为线索来展开叙事,生动而深刻地表现了辛亥革命前一个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的复杂性格和悲惨的一生。
⒉复线型结构。
这种结构类型的特点是运用双线并行同时展开,能容纳更为纷繁复杂的生活内容,能更丰满地刻画人物形象。
例如,鲁迅的小说《药》采用明暗并行的双线结构模式。
故事的外壳明线是华老栓一家的故事,暗线则是夏家的故事,通过华夏两家的命运表现双重主题: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
⒊辐射型结构。
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整篇小说的情节围绕着一个集中的“焦点”呈放射状展开,它具有打破时空界限的跳跃性。
其结构形式线索是心理流程。
意识流小说常用这种结构方式,如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以“斑点”这一个象征性意象为核心的“结点”,连缀起六次心理猜测,来表达她对社会现实、对人生状态等问题的思考。
⒋蛛网型结构。
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整篇小说由三条以上线索互相交叉而成,盘根错节宛如一个蛛网。
例如,柳青的《创业史》由四条线索同时展开来结构情节:一条是以梁生宝为代表的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贫下中农的活动线索,一条是以郭振山为代表的党内反对派的活动线索;一条是以姚世杰、郭世富为代表的坚决反对合作化妄图恢复旧秩序的复辟势力的活动线索;一条是以梁三老汉为代表的“中间人物”的活动线索。
四条线索交织成一个有机的网。
此外,还有板块型结构、回环型结构等。
限于篇幅,此处从略。
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小说阅读文本大都是小小说或者是节选改编自长篇小说的某一章节,具有相对独立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人物形象。
从“分析作品结构”这一考点来看,其常见题型主要有:通过概括小说情节梗概,梳理贯穿全文的线索,解说其思路脉络;通过梳理小说情节结构组成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理解小说的整体构思特点;通过分析小说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问题,理解小说谋篇布局的章法及意图;等等。
那么,高考小说阅读“分析作品结构”类型试题的应答的思维策略有哪些呢?下面试作简要解说。
⒈从人物看结构有些小说以人物的性格变化或心理、情感的变化来组成文章结构,抓住了人物性格演变过程,理出了人物心理、情感变化的轨迹,也就把握了小说的结构。
比如,契诃夫短篇小说《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从其处理狗咬人案件中的性格变化,根据他对狗的态度随着是否主人是将军家的而反复变化的心理、情感,就能快捷地梳理出作品的情节脉络。
⒉从事件看结构有些小说,常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来组织文章结构。
从事件看结构,就是要留意于事物发展的阶段性、量变和质变、前因和后果、主次轻重等。
事物的这种内部联系,往往是文章结构的依据。
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小说安排了一主一从两条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主线以正面人物林冲的行踪连接了次要人物——帮助他的店小二,与陷害他的管营、差拨;副线写陆谦、富安与管营差拨勾结,密谋,妄图杀死林冲的经过。
主线时而紧张时而缓和:林冲寻仇——寻到第六日,心下自慢——看管草料场——出去买酒——草厅被雪压塌——栖身山神庙——杀仇人。
副线时隐时现,巧设悬念:管营、差拨与陆谦等密谋杀林冲——之后隐匿不见——打发林冲看管草料场——火烧草料场——山神庙观火——被杀。
通过一主一从两条线索时而交织时而错开的设计,曲折有致,时而紧张,时而舒缓,时而低谷,时而高潮,使情节完整丰富,跌宕起伏,一步步向前发展,格外吸引人。
⒊从“物”看结构有些小说,其全部故事情节往往与某一具体“物品”存在着紧密关联,该物品往往是贯穿作品全篇的线索关联物。
因而,紧扣这一“物”的来龙去脉来梳理小说故事情节的源流,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就能理出作品的脉络、层次。
例如,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以“项链”为线索展开情节。
按“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项链真伪”为思路。
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从逆境到顺境,然后再坠入逆境的曲折经历,从而表现一个发人深省的主题。
上述内容就小说文本整体布局的角度来讲情节脉络的梳理方法。
至于分析小说的开端、高潮、结尾等的意图,分析小说的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的技巧,则要立足于小说文本的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质检的关联来作具体分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绿豆宗利华继秫秸、荞麦之后,粮仓的第三个闺女,绿豆,在一个日光辉煌的午后不盼而至。
当时,粮仓正弓在地里,挥汗如雨。
有人吆喝,粮仓,粮仓,你老婆生了。
粮仓就握了一把绿豆气势磅礴往家奔。
进门,便闻听惊天动地一声哭。
接生婆二寡妇荡着两支小脚出来,说恭喜呀粮仓,又是千金。
①粮仓就戳在当地,骂,操!就取个名儿,叫绿豆。
绿豆能哭,哭起来不住点。
粮仓烦躁,将粘粥碗一掷,吼。
②哭,哭,有本事你给我哭出个茶壶嘴儿来?其时,计划生育形势已经相当严峻。
老婆目睹村人被罚得连炒菜锅也没有了之后,与粮仓商议,他爹,要不,咱去结扎?粮仓面冲门外,半截腚却在门框里。
半天,笼起一团烟来,叹气,啥人啥命。
粮仓便有一个宏伟计划在脑壳里成型。
粮仓要把绿豆培养成个养老的孩子。
也就是说,粮仓把养老女婿的指标分给了绿豆。
就常见这么一幕动人的情景。
绿豆是好孩子不?是。
绿豆长大了干啥?伺候爹娘。
找个养老女婿干啥?给爹打酒喝。
一问一答中,粮仓的脸蹙成核桃状,写满惬意。
绿豆咯咯而笑,一脸无邪。
绿豆在成长过程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其抗恶劣气候的能力,尽管是粗衣粗饭,一株绿豆还是长得跟钻天杨似地。
绿豆成了庄户地里一把好手,推车挑担,不压于男劳力。
一帮混小子就暗地里捉摸。
啧啧,不知道谁能放倒她。
放到绿豆的工作很快就由一个外村的小青年完成了。
绿豆否决了粮仓给她安排的一系列婆家之后,自由恋爱了。
小青年是独苗,显然,不适合干养老女婿。
让粮仓头疼的是,绿豆也不愿让青年做上门婿。
于是,粮仓和绿豆展开持久战。
先,粮仓挥起烧火棍,直击绿豆背部,嗵得一声响,被硬硬地弹起,粮仓登时泪满眼眶。
骂,他娘的,你咋不躲,你咋不躲呢?粮仓在那一刻大悟,姑娘大了,岂能打得?于是,粮仓蒙被卧炕,绝食。
绿豆不劝,顿顿调制香喷喷菜肴三二盘,置于炕头,再温一壶酒。
首日,粮仓不动,绿豆当其面狼吞虎咽,消灭之。
次日,又如此,三日,粮仓鱼跃而起,娘的,好人还能让尿憋死?绿豆与娘隔了窗户嘿嘿而笑。
绿豆终于出嫁,视公婆为亲父母,且小两口甩开膀子干,不几年功夫,一摆溜儿红砖红瓦房拔地而起。
一日,绿豆说,该把俺爹俺娘接来了。
男人问,那跟养老女婿有啥区别?绿豆一瞪眼,有啥区别你还不清楚?叫你去你就去,胡罗嗦个啥?男人一笑,跟你闹着玩呢。
就把粮仓老两口接来了。
顺便还打了一桶散酒。
男人知道,老丈人最喜的就是闲空儿抿点小酒。
(选自《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微型小说卷)》)⒈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A.“弓”“挥汗如雨”等词简洁而生动地描写出粮仓在地里卖力劳作的辛苦场景。
B.“面冲门外”“半截腚却在门框里”这些神情、动作描写表现了粮仓矛盾的心理。
C.“一株绿豆还是长得跟钻天杨似地”这一句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绿豆茁壮成长的状态。
D.“你咋不躲,你咋不躲呢?”这一句运用反复、反问手法表明了粮仓愤懑不已的心绪。
E.“瞪”“叫你去你就去,胡罗嗦个啥?”这些神情、语言描写突出了绿豆专横、霸道的性格。
⒉按照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⑴对小说中画线①处的加点动词进行赏析。
⑵指出小说中画线②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这样写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心情。
⒊依据小说内容,概括粮仓形象的特点。
⒋通读全文,概括绿豆形象的特点。
⒌请赏析这篇小说的情节结构艺术。
【参考答案】⒈D. E.(D.“愤懑不已的心绪”这一表述不恰当,应该是“心疼、内疚、自责”等交织的复杂感情。
E.“突出了绿豆专横、霸道的性格”这一表述不恰当,这些神情、动作描写表明绿豆对她男人的“那跟养老女婿有啥区别?”的陈腐观念的不满,体现了她的孝心。
)⒉⑴“粮仓就戳在当地”这句中的“戳”字是“竖立、站立”的意思,用这个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粮仓听闻老婆又生了个闺女的消息之后的极度失望而刹那木然的心态。
⑵画线②句“哭,哭,有本事你给我哭出个茶壶嘴儿来?”运用了人物的语言描写(这从上文语境中的“吼”字可以明显看出)。
这句话,可以见出粮仓内心的烦躁、郁怒,他接连育了三个女孩,又面临相当严峻的计划生育的形势,想生男孩的愿望已经难以实现了,谁来负担将来养老呢?这是让他倍感纠结、焦虑的。
⒊粮仓的形象特点:①勤劳、善良、淳朴(如,他的卖力劳作、他对绿豆的心疼等);②隐忍、认命、但又有农民式的机智(如,他的“宏伟计划”);③有家长制的固执已见,但又能随顺自然(如,他最终认同了“绿豆”的自主恋爱与婚姻)。
⒋绿豆的形象特点:①性格倔强、大胆泼辣;②坚韧、独立、自强;③孝敬父母,有情有义;④聪慧机智,有主见。
⒌①这篇小说以“绿豆”为线索贯穿起全篇故事情节:绿豆的出生给粮仓带来了烦恼,绿豆的培养承载着粮仓的宏伟计划——养老,绿豆的自由恋爱否决了粮仓的安排而由此产生父女矛盾冲突,绿豆出嫁后勤劳创业孝敬双方父母。
作者从绿豆成长的上述四个阶段中剪辑了精彩场景来结构成文,刻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
②这篇小说故事情节张弛有致、波澜起伏。
作者巧妙地运用激烈的矛盾冲突来推动情节发展,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全篇安排了两个回合的“张弛”:一是粮仓渴望男孩与老婆又生女孩使他深感绝望的矛盾,这是小说情节结构的第一次“张”;粮仓老汉萌生让绿豆招女婿上门养老的宏伟计划,引出一段动人情景的描写,这是小说情节的第一次“弛”;绿豆自由恋爱冲决了粮仓的美好计划而引出父女矛盾,这是小说情节的第二次“张”;绿豆出嫁后接回二老,好好孝敬,这是小说情节的第二次“弛”。
如此安排,起伏跌宕,意趣横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红绣鞋王奎山一大早,七婶就起来了。
今天是麦苗出嫁的日子。
今天是腊月二十四,是麦苗出嫁的日子。
她想简单地弄点饭吃吃,就到黄瓜园贵他姑家去。
她想躲过这一天,免得自己看到麦苗出嫁伤心,也免得麦苗难受。
刚刚做好饭,麦苗就一头撞了进来。
麦苗进了屋冲她叫了一声“婶”,就到西间里去了。
她没有往西间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