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胸与肺挫伤

气胸与肺挫伤


气胸病因分类 自发性气胸( )
外伤性气胸 ( )
医源性气胸 ( )
根据脏层胸膜破裂情况及胸腔内压力变化
❖ 闭合型(单纯性)气胸 ❖ 开放型(交通性)气胸 ❖ 张力型(高压性)气胸
裂口特点 现 闭合
闭合性:
胸腔压力
轻度升高 抽气后负压
临床表

交通性:
开放
接近大气压 抽气后不能维持大气压
重,可呼衰
治疗: 少量 时间长 不需处理 周可自行吸收
大量 胸穿、闭式引流 应用抗生素
少量气胸 肺压缩 < 中量气胸 肺压缩 大量气胸 肺压缩 >
二、临床分型
、交通性气胸(开 放性)
胸膜腔与持续外界 相通,空气自由进 出胸腔;
破口大或有粘连, 胸膜腔内压在上下 波动,抽气后呈负
病理生理
❖ .纵隔移位

病理生理
肺萎陷→
通气功能↓ 肺内右至左分流
→缺氧
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程度取决于气胸产生速度 和量的多少及伤员呼吸循环储备能力的优劣(老 人、儿童症状重)
病理生理
肺压缩在以下(约为胸腔的),为少 量气胸,可无明显症状.
肺压缩在以上(约为胸腔的),为大 量气胸.
大量气胸导致通气功能减低,可引 起缺氧.
急诊处理
⒈保守治疗 ⑴小量闭合性气胸(<),天内可吸收。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气胸发生后小时内有 可能症状加重。 ⑵严格卧床休息,酌情予镇静、镇痛药物。 ⑶吸氧( < 浓度)。 ⑷基础疾病治疗。 ⑸监测病情,防止发生呼吸衰竭(分流致比 例失调;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排气减压治疗: 适应症:适用于呼吸困难明显者,或肺 压缩﹥以上,尤其是张力性气胸病人
症状 胸痛:多为诱发(持重物、屏气、剧烈运动),
呈刀割样或针刺样疼痛。 胸闷和呼吸困难 张力性气胸时: 烦躁不安、发绀、冷汗、脉速、
意识不清、呼吸衰竭。 诱抬举重物 因咳嗽、喷嚏、屏气、高声大笑
高压状态进入低压状态
体征
❖ 少量气胸时体征不明显 ❖ 大量气胸时:气管向健侧移位,患侧胸部膨
隆 ,呼吸运动和语颤减弱 ,叩诊呈过清音或 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有液气胸时, 则可闻及胸内振水声 。血气胸如果失血过多, 血压下降,甚至发生失血性休克。 ❖ 休克体征:张力性气胸、血气胸时
闭合性气胸:每日或隔日抽气一次,每次 抽气不超过,直至肺大部分复张。
右 侧 气 胸
左侧血气胸
左侧大量气胸
线:诊断气胸的重要方法
肺脏萎缩及程度,胸膜粘连、胸腔积液和纵隔 移位等。
纵隔旁出现透光带提示有纵隔气肿 气胸线以外透亮度增高,无肺纹可见
三、治疗要点
目的: 促进患侧肺复张, 消除病因 减少复发
❖ . 保守治疗 ❖ . 排气减压治疗 ❖ .胸膜粘连术 ❖ .外科手术 ❖ .原发病及并发症处理
. () 吸气时健肺扩张,既从外界吸入新鲜空气,同时也从伤肺吸入 含氧量低的气体. () 呼气时健肺既将气体排出体外,同时亦有部分气体进入伤 肺;如此恶性循环,其结果必然造成严重缺氧,导致呼吸功 能衰竭.
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
肺萎陷 纵隔移位 纵隔扑动 摆动气
肺内右→左分流量上升 呼吸-通气功能障碍
→缺氧
胸腔镜下的 肺大疱
一、病因
、继发性气胸:在肺部疾病基础上发生的气胸 以最常见 肺结核、肺癌侵犯胸膜 偶见子宫内膜异位-月经性气胸
一、病因
、其他: 如气压骤变、正压人工呼吸加压过高、
剧烈咳嗽等 气胸并发血管撕裂则形成自发性血气
胸。
二、临床分型
、闭合性气胸(单纯 性) 空气进入胸膜腔后, 裂口随即关闭,胸 膜腔与外界不再相 通 伤侧肺部分萎陷
循环-静脉回心血量下降 肺门、胸膜神经反射
→休克
二、临床分型
、张力性气胸(高压性) 由于裂孔呈单向活瓣作
用,吸气时,空气进 入胸膜腔,呼气时, 空气滞积于胸膜腔内, 胸内压急剧上升。 常由肺裂伤、气管、大 支气管破裂所致。 胸膜腔内压常超,甚至 高达,抽气后胸膜腔
张力性气胸
吸气时空气从肺破口 处进入胸腔
自发性气胸( )
是指在无外伤或人为因素 情况下,因肺部疾病使肺组织 及脏层胸膜自发破裂,空气进 入胸膜腔造成的胸腔积气和肺 萎缩。
根据病因不同: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特发性气
一、病因
.特发性气胸: 指常规胸部线检查肺部无明显异常者所发生的
气胸。 多为脏层胸膜下肺泡先天发育缺陷或炎症癍 痕引起肺表面细小气肿泡破裂所致。 多见于瘦高体型的男性青壮年。
单向活瓣 张力性:
显著升高
呼吸、循环衰竭
抽气候后压力很快回升
三种气胸比较
闭合性气胸 开放性气胸 张力性气胸
病因
肋骨骨折
锐器火器弹片
胸膜腔压力 <大气压
大气压
特点
不再继续发展 继续漏气
伤口
闭合性伤口
开放性伤口
临床表现
中度以上不同程 伤侧肺完全萎陷
度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紫绀
休克
肺大疱肺裂伤支气 管破裂 >大气压 进行性呼吸困难 伤口形成活瓣 极度呼吸困难、紫 绀休克,胸穿有高 压气体向外冲
胸壁伤口面积较小者,呼吸时伤侧肺
仍可经气管、支气管吸入和呼出部分空气,
保留一部分肺的正常气体交换功能。创口面
积大,超过气管横截面积时,则经创口的空
气进入量很多,伤侧肺萎陷,呼吸功能丧失,
而且由于伤侧胸膜腔压力高于健侧,致使纵
膈被推向健侧,健侧肺也部分萎陷。
病理生理
. () 吸气时大量气体进入患侧,患侧压力继续升高,纵隔进一步移 向健侧. () 呼气时空气由伤口排出体外,二侧压力差缩小,纵隔移回伤 侧. () 纵隔随呼吸左右移位,此反常呼吸运动称为纵隔扑动. () 纵隔扑动严重影响静脉回心血流,导致循环功能障碍.
肺缩小
呼气时肺破口闭合, 胸腔内空气不能排出
胸腔压力急剧增高
空气进入皮下 把心脏挤向对侧
张力性(高压性)气胸
张力性气胸病理生理
肺大疱破裂
伤侧肺萎陷
吸吮性胸壁伤 活瓣机制—胸腔压力 对侧肺受压
பைடு நூலகம்持续升高
大而深肺裂伤
纵隔移位
呼吸衰竭
严重缺氧 回心血量↓→ 心律失常
食管破裂
纵隔、皮下气肿
循环衰竭
临床表现
气胸与肺挫伤
井郁陌
胸部解剖:
软组织胸廓: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组织
骨性胸廓:胸椎、肋骨及胸骨
胸膜腔:密闭而且负压呼气时 ∼,吸气时∼,之间差 约为
胸内组织器官:肺脏、气管、食管、心脏、 主动脉、 肺动脉、上下腔静脉和胸导管等
(Traumatic Hemothorax)
❖ 胸膜腔是由胸膜壁层和脏层所构成不 含空气的潜在性腔隙。任何原因使胸 膜破损,空气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 状态时称为气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