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术教学设计

美术教学设计


2.系统方法简述 系统方法简述
系统方法的基本出发点就是整体性,它要求立足整 系统方法 基本出发点就是整体性, 基本出发点就是整体性 统筹全局,综合地考察整体与部分之间, 体,统筹全局,综合地考察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 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争取最优化的 方案与结果。 方案与结果
教学进度计划表是以每个课题教学日程安 教学进度计划表 以每个课题教学日程安 排为主要内容的计划。 排为主要内容的计划 是一种按时间为序的教学进度表。教师可 以根据以上对本学期教学任务的分析情况 进行设计并填写。
11.3单元教学计划的设计 单元教学计划的设计
11.3.1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计划(unit plan)是对一组相对完整的或某 单元计划 是 独立课题的教学内容为单位制定的教学计划,课 独立课题的教学内容为单位制定的教学计划, 时的多少因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而异。 时的多少因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而异 无论是平时的教学设计(日常备课),或是教师 对教学内容的开发或改革,或是设计有特色的自 单元意识”,就是以单元为 创课,都需要确立“单元意识 单元意识 以单元为 单位系统而有侧重地确定每一节课的位置, 单位系统而有侧重地确定每一节课的位置,设计 教学和实施教学活动的意识。 教学和实施教学活动的意识
单 元 教 学 计 划 表
11.4课时计划的设计 课时计划的设计
11.4.1课时计划及其格式 课时计划(teaching period plan)也称教案、教 课时计划 学笔记。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以课时 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以课时 课题)为单位的教学方案。 (课题)为单位的教学方案。 包含了教师对教材的独到理解及其创造性的设计, 包括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也应该 写出预期学生的反应和学生需要的活动,写出教 师着重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板书或板画的内容等。
11.1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设计概述
11.1.1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 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 对教学要素及其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 对教学要素及其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 排与决策。 排与决策 学习教学设计的意义 意义是能使教学工作科学 意义 化、现代化。
11.3.2单元教学计划设计 单元教学计划设计
一般可以分为三阶段: (1)确定本课的位置 ) 教师在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教学参考用书的基础上,理解本单元 的内容在美术教科书的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本课题与其余各课题之间、 与以前学过的知识技能的联系等。 (2)分析教学内容 ) 仔细分析本课题的教学内容,确定本课题的知识结构、知识点和教学 目标(目标群)等,确定本单元应当分为几节课来完成,每一节课应 解决什么问题,其侧重点是什么,以什么教学形式为主等。 (3)提出教学方案 ) 根据本校学生的现状与教学条件,思考完成本单元教学任务的教学策 略和具体的教学方案,形成各具特色的节奏感。
11.1.4教学设计程序 教学设计程序
(1)学习需要的分析 (2)教学内容分析 (3)教学资源和技术分析 (4)教学对象分析 以上四个方面是教学设计之前必须的分析和思考,是做好教学设计的前提。 (5)教学计划的设计与编写 (6)教学目标的设计 (7)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设计 (8)教学媒体选择与设计 (9)教学计划的实施与修改 (10)教学评价的设计
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研究
2.教学设计的特征 教学设计的特征
(1)指导性 ) 教学设计的方案是指导和控制教学的基本依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 设计时,一定要认真思考,全面规划,提高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 性。 (2)统整性 ) 对每—个教学要素作周密地分析和设计,使之达成有机的配合,对由 诸多要素构成的教学活动进行综合的规划与安排,成为完整的统一体。 (3)可行性 ) 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操作行为,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可行依据。 (4)创造性 ) 由于教学设计同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风格、智慧紧密相关,每个教 师设计的教学方案都会不同程度地带有个人风格与色彩,因而它为教 师创造才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天地。
教学过程:
1. 2. 3. 4.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区别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提出的学习任务,客观存在于教材之中, 教学重点 关键需要教师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是“教师-教材”的关 系; 教学难点则是具体的教学任务与学生主观知识能力水平之 教学难点 间的差距,即“教材-学生”的关系,需要教师根据教学 要求准确地判断学生的能力水平。 总结:教学重点具有客观性,对任何学校或学生来说都是 总结:教学重点 一样的;而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则因人而异,对于某些学生而言是难 教学难点 点,而对于水平较好的学生也许并不难,主要取决于学生 的能力水平。
图 11-1
SMCR 传 播 过 程 的 要 素
教学传播的要素
(1)信息源
①传播技能 ②态度 ③知识水平 ④社会及文化背景
(2)接受者 (3)讯息 (4)信道
2.教学传播的特殊性 教学传播的特殊性
开始
(1)明确教学目标 (2)分析学习任务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 (4)课的设计 (5)教学 (6)评价 综上所述,教学传播是一种特殊的传播现 象,相比一般大众传播活动,如广播、文 化交流、人际关系等,有如下特点 : 特点 (1)目标具体明确 (2)学习受到控制 (3)不断评价修正
教学过程:
1. 2. 3. 4.
课 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达标程序 教具准备 学具准备 备 注
课业类型
3.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节课教学后,学生应当掌握的具体内 教学目标 容、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的明细规格。 要从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出发,应当从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技能、 方法与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提出综合性 方法与过程 、 的目标群。 在“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中,还要求写出“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本单元所针对的课程标准或内容大纲)
系统设计(System Planning) 系统设计 ● 分析输入 ● 具体说明目标(输出) ● 确定行为指标(评价指标) 系统编程(System Programming) 系统编程 ● 鉴别和选择要素及功能并最优化地运行 ● 按所选方案将各类资源结合成有机整体 ● 对系统进行运行和评价
系统管理(System M anagement) 系统管理 ● 监控系统运行并评价其输出 ● 分析评价数据 ● 调节和修正原方案,优化系统,实现目标
在拉斯韦尔研究的基础上,1960年伯罗(D. K. Berlo)提出了一个SMCR (Source─Message─Channel─Receiver)的传播过程模式(图11-1), 以直观的方式进一步揭示出教学信息传播过程的复杂性。
信息源 (Source) 传播技能 态度 知识 社会系统 文化背景 讯息 (M essage) 内容 要素 处理 结构 编码 信道 (Ch annel) 视 听 触 嗅 味 接受者 (R ece iver) 传播技能 态度 知识 文化背景 社会系统
教学过程:
1. 2. 3. 4.
课 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达标程序 教具准备 学具准备 备 注
课业类型
4.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指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 教学重点 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 知识或技能,一般来说就是认知目标和技能目标。 知识或技能 教师只有在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了本课题的教学 内容和知识结构之后,才能准确地找到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提出的学习任务,客观存在于教材之中。
3.教学设计的依据 教学设计的依据
(1)现代教学理论 (2)系统科学原理 (3)教学的实际需要 (4)学生的特点 (5)教师的教学经验
11.1.2教学传播过程 教学传播过程
1.教学传播的要素理论背景 理论背景
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H. D. Lasswell)1948年在 《社会传播的构造与功能》一书中阐述了大众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 即著名的“5W公式”
教学过程:
1. 2. 3. 4.
课 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达标程序 教具准备 学具准备 备 注
课业类型
5.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指教材中需要学生掌握而学生却难以理 教材中需要学生掌握而学生却难以理 教学难点 解或难以掌握的知识或技能,通常也包含于认知目 解或难以掌握的知识或技能 标或技能目标之中,与教学重点有必然的联系。 教学难点则是具体的教学任务与学生主观知识能力 水平之间的差距。
5W公式 谁 Who 说了什么 Say What 通过什么渠道 In Which Channel 对谁说 To Whom 产生了什么效果 With What Effect 传 播 学 研 究 的 基 本 范 围 对信息来源组织和传播者背景的研究,亦称分析 对传播内容的研究,包括内容分析,抽样调查等 对各种传播媒体特性的分析研究 对传播对象的分析研究,包括对象的特点、需要、能 力、意图等 对传播给人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和效 果进行的分析研究 教学传播因素 教师 其他教学信息源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 教学对象 教学评价
11.2学期教学计划的设计 学期教学计划的设计
美术教学计划一般可包括学期教学进度计 划、单元(课题)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三 种形式,这样才能将整体的教学任务逐级 落实到每一节课中。
11.2.1教学任务概述 教学任务概述
(1)学生情况简明分析 (2)教学任务和目标
教学任务概述表
11.2.2教学进度计划表 教学进度计划表
教学过程:
1. 2. 3. 4.
课 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达标程序 教具准备 学具准备 备 注
课业类型
2.课业类型 目的在于认识本节课的性质、主要的教学形式和教学特点。 美术课可分为美术常识类、美术欣赏类、绘画类、设计类、 工艺类等,每一类课中还可分成更具体的类型,如构图常识 课、色彩常识课、版画常识课等等;也可根据课业成份分类, 如绘画写生课、绘画创作课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