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1、《八音和鸣》曲:田世昌。
所谓八音是指: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湖北省歌舞团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创作排演了《编钟乐舞》。
《八音和鸣——楚调》为其中一首。
音乐要素:【旋律】古朴、优雅;【节奏】平稳、流畅;【节拍】4/4;【力度】较弱;【速度】中速,稍慢。
体裁与形式:以民间的变奏形式创作而成。
风格与流派:民族音乐楚调,乐曲古朴典雅。
2、《酒狂》古琴曲,出自(明)《神奇秘谱》。
魏国司马昭统治下,以阮籍为老大的“竹林七贤”为免遭杀戮便隐居山林,弹琴吟诗、借酒样狂,以洁身自保,并表不满。
此曲反应的正是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士大夫阶层的精神状态。
音乐要素:【旋律】古朴;【节奏】跳跃;【节拍】3/8;【力度】中等;【速度】中速。
体裁与形式:古琴独奏曲风格与流派:民族曲调,全曲具有一种狂放、浪荡不羁的风格。
3、《阳关三叠》词:王维(唐)曲《琴学入门》(清)《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
音乐要素:【旋律】古朴;【节奏】舒缓、自由;【节拍】4/4;【力度】较弱;【速度】慢速。
体裁与形式:古琴弹奏下演唱的词调歌曲风格与流派:民族风格曲调,全曲简淡、朴实无华。
4、《黄莺吟》谱选自《事林广记》(宋)。
《黄莺吟》歌词韵味十足,曲调朴实无华,是一首优秀的词调歌曲。
音乐要素:【旋律】朴实无华;【节奏】舒缓;【节拍】4/4;【力度】较弱;【速度】稍慢。
体裁与形式:古琴弹奏下演唱的词调歌曲风格与流派:民族风格曲调5、《湘妃泪》琵琶文套大曲《塞上曲》第三段这首乐曲以哀怨、凄楚的音调,细腻地描写了王昭君出塞和番,远嫁匈奴,在外宫中思念祖国,四年亲人,怨恨国君将国家安危寄托于一个弱女子身上的情绪。
音乐要素:【旋律】哀怨凄楚;【节奏】舒缓;【节拍】2/4;【力度】较弱;【速度】稍慢。
体裁与形式:琵琶文套曲风格与流派:民族曲调,全曲哀怨、凄楚。
6、《黄河》词:杨度曲:沈心工。
此曲是我国近代学堂乐歌中最早依词谱曲的齐唱歌曲,约作于1905年音乐要素:【旋律】慷慨激昂;【节奏】整齐、紧凑;【节拍】4/4【力度】铿锵有力;【速度】稍快。
体裁与形式:学堂乐歌。
风格与流派:曲调雄沉慷慨,具有号召性。
7、《卖布谣》词:刘大白曲:赵元任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其中受外贸影响最大的是手工纺织业。
这首歌反映的正是这种社会现实情况。
音乐要素:【旋律】流畅;【节奏】整齐;【节拍】5/4;【力度】中等;【速度】中速。
体裁与形式:艺术歌曲。
风格与流派:民谣风格。
8、《开路先锋》词:孙师毅曲:聂耳。
《开路先锋》是中国最早的工人歌曲,作于1934年。
当时聂耳仅22岁。
创作这首歌曲时,他深入工人中,亲身感受到工人阶级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和乐观主义精神。
音乐要素:【旋律】昂扬;【节奏】明快;【节拍】2/4;【力度】铿锵有力;【速度】中速体裁与形式:进行曲风格与流派:借鉴外国进步歌曲的手法,但又是中国五音调式的风格。
9、《光明行》二胡曲,曲作者:刘天华。
《光明行》是刘天华在三十六年的思索与追求中,对光明、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作品。
音乐要素:【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节拍】2/4;【力度】较强;【速度】小快板体裁与形式:进行曲风格与流派:乐曲中首次用了功能性很强的五度关系的转调,调性明亮,音区的递换也极富色彩。
作者将在我国民族音乐传统习惯用的循环变奏的基础上,采用西洋的复三部曲式的特点,结构严整。
10、《台湾舞曲》管弦乐作品,曲作者:江文也。
作者早年离开故乡台湾赴日求学,对家乡的风物、人情有着强烈的怀恋和幻想。
这首乐曲充分表现了作者对阔别已久的故乡的思念和憧憬,同时又隐藏着对祖国古代文化的缅怀和向往。
音乐要素:【旋律】悠扬;【节奏】明快;【节拍】3/4;【力度】较强;【速度】小快板。
体裁与形式:回旋奏鸣曲形式。
风格与流派:受西方浪漫乐派及印象主义乐派的影响,但作品中却含有大量的中国艺术的因素。
11、《全世界人民心一条》词:招司曲:瞿希贤。
《全世界人民心一条》作于1950年,在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中获奖。
全曲形象鲜明、感情奔放,旋律优美流畅,切分节奏和八度大跳的应用,表现了全世界人民为争取持久和平,手挽手,肩并肩,团结一心的形象。
音乐要素:【旋律】优美流畅;【节奏】大量使用切分节奏;【节拍】2/4;【力度】坚定有力;【速度】中速。
体裁与形式:进行曲风格与流派:歌曲采用了明朗的大调式,进行曲风格。
情绪高亢,感情奔放。
12、《瑶族舞曲》民族管弦乐作品刘铁山、茅沅作曲,彭修文改编。
在旧中国,少数民族处境艰难。
新中国成立后,获得新生的少数民族人民歌唱新生活、歌唱社会主义制度。
《瑶族舞曲》即以器乐曲的形式,反应了人们的心声。
音乐要素:【旋律】优美民族旋律;【节奏】舞蹈性节奏;【节拍】2/4,3/4;【力度】柔美中不失奔放;【速度】行板,中板,快板。
体裁与形式:单乐章民族管弦乐曲。
风格与流派:是一首按照“西方化”的表现手法,由中国民族乐曲改编成的现代乐曲。
突出了民族乐器的音色与性能。
13、《挑担茶叶上北京》词:叶蔚林曲:白诚仁从20世纪40年代到毛主席逝世,前后长达三十余年,出现了许多歌颂毛主席的优秀歌曲。
《挑担茶叶上北京》是流传时间较长,流传面较宽的一首。
音乐要素:【旋律】轻快、乐观,富有幽默感;【节奏】明快跳跃;【节拍】多变换;【力度】较弱;【速度】较自由。
体裁与形式:民族音乐。
风格与流派:运用了湖南布城县的苗歌音调,旋律轻快,富有幽默感。
14、《我们走在大路上》词曲:劫夫在中国人民面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1959~1961),这首歌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独立自主、自立更生、奋发图强,起到了很好的社会作用。
音乐要素:【旋律】跌宕有致;【节奏】整齐;【节拍】4/4;【力度】坚定有力;【速度】进行曲速度。
体裁与形式:进行曲风格流派:进行曲风格,旋律起伏跌宕有致,情绪昂扬,富于号召性。
15、《在希望的田野上》词:晓光曲:施光南。
这是一首20世纪80年代广为传唱的歌曲。
作品描绘了改革开放后广大农村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喜人景象。
音乐要素:【旋律】优美流畅上口;【节奏】鲜明有活力;【节拍】2/4;【力度】中等;【速度】中板。
体裁与形式:民族音乐体裁风格与流派:作曲家将南北民间歌曲的风格糅合在一起,朴实而生动,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16、《春天的故事》管弦乐曲原曲:王佑贵改编:叶小钢歌曲《春天的故事》作于1994年,是词曲作家沐浴了改革开放的春风,以亲身感受表达的人民群众对总设计师邓小平由衷的爱戴和感激之情。
作曲家叶小钢用管弦乐队的丰富音色和宏大的气势,用器乐化的形式将歌曲再现出来。
音乐要素:【旋律】时而低回,时而高扬;【节奏】紧凑;【节拍】2/4;【力度】较弱;【速度】中板。
体裁与形式:管弦乐曲风格流派:作曲家将南方的秀美与北方的粗犷柔和起来,抹掉了单独南方或北方的音乐风格。
是一首将政治和抒情完美结合的音乐作品。
17、《春》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之一。
曲:维瓦尔第(意)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作于1725年,是维瓦尔第大约五十岁时发表并献给波希米亚伯爵W.冯.莫尔津的一套大型作品《和声与创意的尝试》共十二部协奏曲的第一号到第四号,合称《四季》。
是维瓦尔第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音乐要素:【旋律】华丽洒脱,欢乐愉悦;【节奏】欢快;【节拍】4/4;【力度】中等;【速度】快板。
体裁与形式:标题音乐风格与流派:巴洛克风格18、《水上音乐组曲》第一曲曲:亨德尔(英籍德国作曲家)。
传说是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上为新即位的英皇乔治一世演奏的,故有“水上音乐”的美名。
全部组曲由二十首小曲组成。
音乐要素:【旋律】华丽妩媚;【节奏】欢快;【节拍】3/4;【力度】中等;【速度】快板。
体裁与形式:管弦乐组曲风格与流派:巴洛克风格19、《第一百零一(时钟)交响曲》曲:海顿(奥地利)。
本曲的曲名《时钟》,为十九世纪初所命名,源于第二乐章有规则的伴奏节奏,会令人联想起时钟的钟声。
事实上,本曲是海顿交响曲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内容充实、稳健。
音乐要素:【旋律】精巧妩媚;【节奏】稳健;【节拍】2/4;【力度】中等;【速度】慢板。
音乐的体裁与形式:交响曲流派与风格:维也纳古典乐派20、《弦乐小夜曲》第二乐章曲:莫扎特(奥地利)此曲作于1787年,这是莫扎特的小夜曲中最受人们欢迎和喜爱的一首。
音乐要素:【旋律】温柔恬静;【节奏】有流动感;【节拍】4/4;【力度】较弱;【速度】行板。
体裁与形式:弦乐小夜曲风格与流派:维也纳古典乐派21、《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选段曲:贝多芬。
这部交响乐是贝多芬一生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它构思广阔,思想深刻,在体裁上创造性地加入了合唱队和独唱、重唱,与交响乐队一起构成一部英雄史诗般的颂歌。
全曲长一个多小时。
音乐要素:【旋律】具有宗教色彩,气势恢宏;【节奏】紧凑;【节拍】变奏曲节拍变换(3/4、4/4、6/8、3/2、6/4、2/2、4/4);【力度】坚定有力;【速度】快板。
体裁与形式:创造性地加入了合唱队和独唱、重唱的交响乐。
风格与流派:维也纳古典乐派。
22、《c小调练习曲》曲:肖邦(波兰)。
1831年肖邦离开祖国波兰前往巴黎,途中听到波兰起义失败后又陷于帝俄之手的消息,极为愤怒。
在这种悲愤的心情下,他创作了此练习曲。
又名《c小调革命练习曲》音乐要素:【旋律】慷慨激昂;【节奏】不断变化;【节拍】/4;【力度】较强;【速度】快速。
体裁与形式:钢琴练习曲。
风格与流派:兼具浪漫主义乐派与民族乐派风格。
23、《飞行的女武神》曲:瓦格纳(德)。
这首作品是瓦格纳的代表作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第一部《女武神》。
音乐要素:【旋律】具有流动性;【节奏】不断变化;【节拍】4/4;【力度】较强;【速度】快速。
体裁与形式:歌剧风格与流派:浪漫主义乐派。
悠长舒展,富有诗意。
24、《芬兰颂》曲:西贝柳斯(芬兰)。
作曲家在1899年,为支持人民反对沙俄的压迫和统治,掀起捍卫芬兰自由和维护宪法的运动,创作了《芬兰颂》。
音乐要素:【旋律】流畅;【节奏】舒缓;【节拍】4/4;【力度】中等;【速度】较慢。
体裁与形式:管弦乐曲风格与流派:民族乐派,民族意识强烈。
25、《海妖》(《夜曲》第三乐章)曲:德彪西(法)。
《海妖》选自《夜曲》,《夜曲》完成与1899年,作品由《云》、《节日》和《海妖》三幅生动的音乐画面组成,体现了三种自然现象,是印象派音乐的重要文献之一。
音乐要素:【旋律】具有律动感;【节奏】多变化;【节拍】4/4;【力度】较弱;【速度】中板。
体裁与形式:在管弦乐的华丽背景下引入女声合唱,但合唱没有歌词,全部用哼唱。
也就是说将合唱声部完全器乐化。
风格与流派:印象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