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风管设计
26
送、回风管安装正确
软管
软管 分支管
回风过滤网 和格栅
送风口
送风口
27
机组和风管安装要点
1、在送回风管道各有2个90度弯头 2、主送风管道最小有1.7m直管段,主回风管段最小有3.3m直管段 3、主风管流速应低于3m/s,接近送风口处风速不超过2.4m/s 4、机组与风管之间用帆布连接,机组与水管或电线导管用软管连接 5、如用金属风管,内表面应贴吸声材料 6、在机组与送、回风口之间避免只有直管线 7、设备、风管及其接缝处要密封 8、适当设置平衡风阀 9、安装吊装要有隔振措施 10、防止噪声经过墙、楼板或地板传递
风管的分类
低速风管:传统设计 高速风管:高层建筑空调
4
空气处理系统的分类
单区域系统 :
•房间负荷变化时, 空气流量不变. •中央设备只有一个温控器控制. •风机流量 CFM 保持恒定. •如果采用多速或变速风机, 风机流量CFM可以改变
5
多区域系统 :
• 空气流量根据各区域需求控制 (风阀安装在支风管 上并由各房间或区域温控器控制) • 中央设备由监控区域温控器的微处理器控制. •风机流量 CFM 可以恒定, 但必须安装旁通风门以保 证中央设备所需的空气流量. •假如风机或压缩机的转速 RPM可以连续调节,风机流 量 CFM 也可以变化.
20
静压复得法
• 静压复得法是利用每一分支处的静压复得值 来 克服下一段风管的阻力。
• 使各分支管前的静压值相等。
• 因此这样的管系其平衡很容易。
21
风管设计程序
1、根据建筑条件及设计要求确定布风系统。根据风管的得热、失热以及漏风情况 重新计算实际风量。 根据送风、回风和排风要求重新计算压力,使之满足要求; 2、根据制造商提供的数据选择出风口尺寸; 3、画出系统草图,将送风出口和回风进口与中央空气处理设备连接起来,避免 设备与建筑物的障碍。 尽可能考虑空间的允许程度。尽可能使用圆形风管; 4、将整个系统分段,每段标号。在流量、尺寸或形状有变化的地方必须分段处理; 5、根据选定的方法设计风管尺寸,计算系统压力损失,选择风机; 6、仔细规划整个系统。如果线路或安装有比较大的变化,应重新计算压力损失; 7、重新确定风管尺寸,使每个连接点的压力基本平衡; 8、分析系统的噪声水平,必要时安装消声器。
22
风
1、风机分类:
机
a 轴流式:通过改变通过叶轮的空气的速度提升静压。 三种形式:propeller, tubeaxial, vaneaxial b 离心式: 前倾式:主要依靠动压转换升压;后倾式:主要依靠离心力升压,效 Nhomakorabea比前倾式高。
23
前倾式风机
低转速 高流量 低静压 前倾 后倾 轻结构 在低静压区可以在喘振区工作 而没有大的振动 过载型风机
风管布置 走向 风道材料 所占空间 建筑美观
制冷效果
噪声
风管内空气速度
14
风管内空气流速的确定
若风道内空气流速大,则风道截面小,节省风道材料,少 占建筑空间。 但风速大,则系统阻力也大,需要风机的 压力高,消耗的功率也就多,而且可能导致噪声增大。如 果采用较小的风速, 则出现上述相反的情况。所以在风 速的取值上,必然有一个最经济的风速值。 根据经济比较,空调系统中的风速可如下采取:在一般空 调系统中,采用低风速;对高层建筑,因风道占用建筑空 间的矛盾较为突出,为了节省造价,一般采用较高风速.
风 管 设 计
1
风管设计
简介 风管阻力计算 风管管路设计计算 布风的基本概念
2
空气的参数
• • • • • • • • • 压力 Pa 温度 ℃ 含湿量 kg/kg干空气 相对湿度 % 速度 m/s 洁净度 级 密度 kg/m 流量 m /h 运动粘性系数 m /s
3 3 2
3
风管的作用
冷 风 风管 房 间
V V S S
24
后倾式风机
高转速 低流量 高静压 前倾 强结构 高效率 功率与RPM几乎平行
V
V S
S
后倾
25
空调房间的布风
送风口的气流形式 基本知识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送回风口的形式
在空调房间中,经过处理的空气由送风口进入房间,与室内 空气进行热质交换后, 经回风口排出. 空气的进出, 必然会引起 室内空气的流动, 而不同的空气流动状况有着不同的空调效果. 合理地组织室内空气的流动, 使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等 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舒适感觉或工艺要求。
11
测量全压
倾斜式压力计
12
动压测量
MANOMETER
PT
PT - PS =
PV
PS
13
风管的设计原则
运转 投 资
费用
大尺 寸
已知风量
1、考虑噪声、材料、能耗和安装空间的 条件下将风速确定在允许范围内; 2、避免风速、风向的陡变; 3、方形风管尽可能设计成正方形,高宽 比不得超过8:1,一般应控制在4:1范围 内; 方形风管当量直径的计算: dc=1.30(ab)0.625/ (a+b)0.25 4、采用光滑的风管材料; 5、安装时由于材料、安装连接方式等方 面的变化会导致实际阻力与设计阻力存在 差异,因此选用风扇和电机时应考虑一定 的安全系数; 6、避免风管与管道或其他建筑设施冲突。 不可避免时要采用平滑过渡,过渡段的长 径比要大于3。
19
等摩擦法
等摩擦法是假定风管系统的各个部位的摩擦损失相等。
因而风管的总阻力同风管的长度成正比。
原则
等摩擦系数的选取同风管内空气速度有 关。 一般取: 0.05“H2O/100’。 最大阻力为最长的风管阻力。 1. 管路及风管编号,标出各个管路的流量。
步骤
2. 确定等摩擦系数。
3. 计算或查表求风管尺寸和空气速度。 4. 计算风管压降。
28
18
速度法
速度法是首先给出各风管的速度。一般讲风机出口速度 最高,随着流动方向越来越小,到送风口速度最低。
原则
主风管速度:1000 - 1300 FPM 支风管速度 :600 - 900 FPM 速度随流动方向越来越小。 速度选取要合理。
步骤
1. 2. 3. 4. 管路及风管编号,标出各个管路的流量。 确定各个风管的速度。 计算或查表求风管尺寸。 查表求风管压降。
15
风道计算方法
计算风道系统的要点是首先要选定系统最不利的环路, • 一般即指最长或局部构件最多的分支管路; • 其次是根据风量和所选定的风 速,计算各管段 (指该环路) 的断面尺寸,并根据该尺寸求出各管段 阻力和系统总阻力, 根据总阻力选定风机; • 最后,按系统阻力平衡的原则,确定其余分支管路的管径,要 求各环路间的总阻力差别不 大于15%,在不能通过确定分支 管路管径达到阻力平衡要求时,则利用风门进行调节。
6
送风风管系统的分类
送风风管的几何形状
1. 主风管与支风管
辐射式
主风管与支风管
2. 辐射式
3. 周边环路式
周边环路式
7
送风口位置 :
1. 周边送风系统 2. 顶棚送风系统
与围护结构有关
3 . 内墙高端送风系统
风管材料 : 根据需要及当地建筑规范选用
1 .不锈钢板 2 . 镀锌钢板 3 . 涂塑钢板 4. 铝板 5. PVC 塑料板 6. 玻璃纤维增强型塑料板 7. 8. 9. 10. 玻璃钢板 柔性金属螺旋风管 水泥 石棉
16
风道阻力计算
直风道沿程阻力 风管尺
风道阻力
非直风道局部阻力 查表
弯头 分叉 伸缩
当量长度
装置 将弯管或其它非直管以一定的直管长度来表示, 使 它们的摩擦损失相等,此时直管的长度就称当量长 度。见表。
17
风道设计计算
速度法
设计方法
等摩擦法
静压复得法
选择原则,主要取决于风管的尺寸大小。小型风 管系统,如家庭、 小商店和小型办公室等,用 速度法。大型高压风管系统,主要用静压复得法。 中间大小的风管主要用等摩擦法。
8
风管系统阻力
空气分配系统或风管系统对于每个流量都存在一定的阻 力。 这个阻力是空气流经管道、送风口、调节风门、过 滤器和风机盘管等的压降总和。 风机必须克服这一阻力 才能保证一定的送风量。
3.5''
1.5“
2''
9
外部静压
外部静压 = 系统单元之外的压降总和。
机内静压
外部静压
10
静压测量
倾斜式压力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