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爱心伴孩子成长-家长教育[宝典
爱心伴孩子成长-家长教育[宝典
学一句做一句 —用心就是圆满,就有真受用
1、《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洗脸 可以开悟:学儒(力行)不等于儒学(研究) 2、整洁为强身之本,自重而后人重(力行孝道—身有伤, 贻亲忧) 3、善巧方便(游戏) 4、《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准备小方巾) 5、《礼记》:慎于始的教育。(抡袖口) 6、诚敬细腻之心的培养(往脸上沾水) 7、《大学》: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拧毛巾,洗脸部位) 8、动物归原(放回原处) 9、孟子:亲亲仁民爱物(水回收) 10、《论语》: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擦台面/凳子)
爱心伴孩子成长
——教儿教女先教己
南平市关工委阳光心理服务团志愿 者 延平区社区学院志 愿者 南平三中 末学孙雪霖
见面礼——自我介绍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末学(自谦)---是一种学习中华文化的谦 逊心态
心态告诉我们:台下的是真正的老师, 台上的才是学生。
一、家庭教育的思考
1、《人民日报》:教育改革从家长教育 开始
“啊!感谢生命中的贵人,教会我洗脸!”
入则孝: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百善孝为先:教养父母之身/之心/之志/之慧 反省自己:不孝 (1)半个月/一个月没打一通电话 (2)炒股票 (3)关心广东两位弟弟不够
入则孝: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教育首先要让一个人有仁爱心,而仁爱的 原点在孝道。 恭敬心、真诚心、谦卑心的培养。
“《弟子规》不仅仅拿给孩子背的,而是 家长父母老师在生活中做出来给孩子学 的。”
《弟子规》就是最好的一把尺子
告诉孩子:你有正确的判断力你才 能够做对的事情。怎么样才能有判 断力?--学习力行《弟子规》
学《弟子规》会让孩子学呆、学傻, 今后吃亏吗?与社会格格不入 ?
孩子最危险最吃亏的莫过于误入歧途。孩子为什么会误入 歧途?是由于善恶不分。学《弟子规》的孩子,头脑中有 清晰的善恶观念。就能很好的把握自己和选择良善的朋友。 正所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未来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弟子规》给他扎好 德行的根,赢在起跑线上。 学习《弟子规》:重要是善察每一句经典背后圣贤的存心, 不能死在句下,依文解义。 《弟子规》虽出于清人之手,但是它讲的理和事,均为远 古人的智慧,有的源于四书五经,有的源于四书五经之前 的经典;圣人经典满载天道和人道。《弟子规》讲的是做 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而不是小聪明)
欲孩子改变,家长必须先来一些改变与成长!
其实,家庭教育就是通过家长言传身教、对 孩子生命成长的教育,就是让孩子们萌生会 学习、善于学习,会生活、善于生活,会相 处、善于相处的意识,并乐于去实践和探究。 家庭教育,就是对“根”的教育,“心灵” 的教育,只有“根壮”“心灵好”,状态好, 才能“根深业茂”,这恰是“庄稼养根,育 人养心”啊!
话说多,不如少,话少不如话好! ——存好心,说好话,做好 事 话前三个筛子: (1)是否真实 (2)是否善意的 (3)是重要的吗? 说话注意三个因素: (1)时间 (2)地点 (3)对象
事虽小、勿擅为
时时恭敬、谨慎 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
感 恩 大 家!
4、爱孩子,首先从改变自己做起!
“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是国 家的一桩大事了,需要才能和全部的生活知识。” -----高尔基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当天下伟大的母亲忍受着疼痛指数为9.9 的痛苦生下自己的孩子的时候,这个孕育着万物之灵的小生命从 此需要你的培养和教育,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扪心自问,您具备一个称职的爸妈所具有教育的智慧才能和知识 吗? 或许,您一直在以自己的经验和才识摸索前进,岂不知那早已是 过时的经验。 或许,您用您全部的爱来呵护孩子,得到的确是事与愿违的结果。
3、七种情况造成当今家长对家庭教育不上心
1、认为孩子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与自己教育不教育关 系不大; 2、认为自己忙,身心憔悴,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心 力不足; 3、认为家庭教育是空洞理论,是听起来好听,用起来 不管用; 4、认为树大自然直,对孩子放任自流,顺其自然,过 问不多; 5、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学习的教育,学习的教育就是做 作业,上补习班。 6、认为家庭教育就是让孩子们上各种辅导班,音乐、 美术、弹钢琴等。 7、认为家庭教育就是提要求,至于怎么学习,不知道, 也不愿意探究。
凡取予、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吃菜误导孩子:”我只要喜欢,我就可以多拿, 我就可以多吃“。(取拿之间心中没有别人)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钱字的智慧:金、戈、戈,钱:见水见财,财为 通货(厚藏必亡) 买需要的(生活/学习必需品)不是买想要的。 得财富的真因:是要奉献与付出,广结善缘(布 施真诚心)量大福大,爱越分越多!
一 體
老
承 傳
子
如何教孩子孝?
知恩图报(就是先明理:父母的恩德(父 母十大重恩:生日/父忧母难日 以身作则(故事一:35岁女儿力行孝道) 亲师配合教孝 夫妻配合教孝 教育原则一致,共学《弟子规》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智
一滴墨汁入一盆清水的启示。(对染污要有警 觉—童蒙养正) 电视、网络被欧美教育界认为是插电的毒品。 (多宣扬色情暴力,内容充斥杀盗淫妄) 言论自由,资讯爆炸时代。一个人不会判断 【是、非、善、恶】的时候就麻烦了。接触的 讯息、知识愈多,头脑就会愈混乱。
育 : 养 子 使 做 善 也 。
教 : 上 所 施, 下 所 效 也。
身 教 长 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言教 救失
知其心才能救其失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傲不可长, 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恭敬心/真诚心/谦卑心——教育成才的关键
家庭教育是根本
《弟子规》是家规家训集大成,像一位 5000岁的长者,有5000年的智慧。由七部 分组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 众、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共1080字、 113件事。为人处世的善恶评判标准。 《弟子规》就是最好的一把尺子。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 礼勿动——“论语”
1、电视选择性看台:科技频道/中国教育: 后来基本不看,闭路切断。 2、选择有意义的动漫片:中华弟子规《中 华德育故事》、《一休和尚》 3、电脑只用收发邮件,查阅资料。 4、书籍:经典《三字经》、《千字文》、 《笠翁对韵》、《论语故事》 5、音乐:孝亲感恩歌曲、静心音乐(佛曲)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 家教是什么?(言传身教/非智力因素/成为一个 合格的社会人) 教育改革,首先应当从改变家长入手,让家长明 白自己的责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人才观, 真正懂得如何引导孩子成长成才。 家长到位,正确的理念到位,中国的教育问题才 会有根本性的改变。--(马振翼 《人民日报》 2013年10月31日-18版)
2、回顾家父家母的教育观念
母:勤俭持家、辛劳一生。 父:作业本空出第一页的习惯—教诲说: 学生来到老师面前如白纸,而以后所学到 的知识也好、技能也好、还是为人处世的 态度,都得感恩老师的辛勤教导;做学生 要时时让自己归零、谦卑受教、向周围所 有的人学习。
回顾家父家母的教育观念
教子三句话: 1、“孩子、爸妈没本事,你要靠自己”。 (这是不包办、把责任还给孩子、让孩子有 责任心)。 2、“孩子、做事先做人,一定不能干伤害 别人的事情”。(这是讲德行、做人的标 准)。3、“孩子、撒开手闯吧、实在不行, 回家来还有口饭吃”。(这是无私的爱、无 尽的爱)
二、教育的根本
诸位家长:您的孩子好教吗? 都存在哪些问题和过失?
列举: 自私. 懒惰. 傲慢无礼. 任性逆反. 脾气大 烦躁好动.。。。。。。。。。。。。
问题是结果,原因在哪?
抓住教育的本质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给妈妈洗脚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感 恩 大 家!
恭祝各位: 子孝双亲乐,家和万事兴!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这句经文您真的做到了吗?
经典无量义,每一条/每一句都直指我们的 心性与性德。
盥
教之2—3岁小孩洗脸:好,今天爸妈与你 一起做洗脸的游戏: 准备(小方巾小脸盆)—打水—抡袖口— 往脸上沾水—拧毛巾—洗脸正确部位—方巾 脸盆放回原处—水回收—台面/凳子擦干
三、个人家庭教育心得分享
爱是陪伴、教练、尊重(君亲师)
一、夫妻和睦、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二、通过孩子的问题、找出我们家长自己 的问题。 三、学习传统文化、力行《弟子规》、做 个明白父母、多为孩子种善因、行善事、 多积福德与阴德。--《易经》:积善之家必 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人生的四种教育? 1、家庭教育(扎根的教育:胎教—家规家训?三 岁看大、七岁看八十。洒扫/应对/进退—生活的 教育/做人的教育)—根没了?教养?(辨别是非 善恶美丑) 2、学校教育 (延续)知识技能的传习所,重知 识轻德育(东山小学领导有智慧啊!) 3、社会教育(拓展)现在是功利社会—污染严 重:急功好利(电视网络)——“思无邪” 4、圣贤教育(圆满)——根本没人讲?(断了 近100多年)[让人彻底了解宇宙人生真相]
5、优秀家长分五层次
处于今天的信息时代,我们的家长不学习,很难教育好孩子。 因为身处急功近利的时代,很多人心浮气躁,跟着社会思潮走, 被大众化思潮裹挟,缺乏理性思考,和长远眼光。那么怎样做 一名优秀的家长呢?
第一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 第二层次:舍得为孩子花时间。 第三层次: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 。 第四层次: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第五层次: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 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
恭祝各位: 子孝双亲乐,家和万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