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棉花种植管理要点-吴秀刚

棉花种植管理要点-吴秀刚

棉花种植管理要点
吴秀刚 1 李高成 2
(1.天津市宁河区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 2.河北沃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棉花丰产的主要因素分为“内外”两方面,棉花品种为内在因素,好的品种首先奠定了理论基础;种植管理为外在因素,好种配良法,指的就是棉花生长期的管理;优势再突出的品种,如果栽培管理过程中不到位,仍将不能达到理想的丰收目标。

所以,为了从促保增产增收,在种植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先进科学的管理技术。

面对当前的植棉形势和种植管理中的问题,棉农如何把握好种植棉花的机遇,管理上更加简化及合理到位,为了实现棉花得高产的最终收获,在棉花栽培上提出以下建议:
1、地膜覆盖,高产栽培。

棉花覆膜种植,可以起到保墒、提墒,稳定土壤水分,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状况,并且可以减少土壤水肥流失,还可以提高地温,促进棉花早出苗,早发苗,增长有效结铃期,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预防后期早衰。

2、播前晒种,促苗壮保苗齐。

棉花播种前晒种能促进种子后熟,从而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尤其是包衣棉种,可使种衣剂充分发挥苗期杀菌抗病的作用,同时对防止低温烂子有重要作用。

经过各地多年来的实验,播前晒种后的种子吸水快,出苗快、出苗齐、出苗全、出苗壮,为棉花丰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晒种时应注意的事项,晒种不能直接摊晒在水泥地面或石板地上,避免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形成“铁籽”,这样反而会降低种子的发芽率,严重的将造成不出苗或缺苗断垄。

3、适期播种。

当5厘米地温连续5天平均稳定在14度以上为始播期。

我国棉区因地域和促早措施不同差异较大。

正常年份地膜棉一般适宜播期在4月15日至25日,裸地种植4月25日—4月30日,播种深度为3厘米。

各地情况不同,要因地制宜,例如,河北省春天气候多变,易出现倒春寒,因此适宜播期一般为:地膜棉4月15日以后,裸地棉20日以后;天津和冀东地区,适宜播种期4月15~28日,盐碱地适宜播期4月20~30日。

4、确定种子的播种量,适当增加种子量。

俗话说,“有钱买籽,没钱买苗”。

适当增加播种量,对一播全苗有较好的保障。

为了保证出苗全、苗齐、苗壮,播种包衣种子,一般情况下点播每穴不低于3-4粒,机播亩用量不低于1—1.5公斤。

5、棉田要及时放苗。

先覆膜后播种的棉田,出苗前遇大雨易造成覆土板结,应及时破板结助苗出土;先播种后覆膜的棉田,要在棉苗出土后3天、子叶完全变绿后将苗放出,放苗时掌握“放大不放小,放绿不放黄。

阴天抓紧放,晴天躲中午”的原则,放苗后及时盖严膜孔,以防灼伤棉苗或形成高脚苗,放苗前要先练苗,防止苗小叶嫩风吹失水而干叶,
影响棉花正常生长。

6、合理的种植密度。

不同的地力,不同生态环境,不同水肥条件的棉田要求不同的密度水平,株行距配置是否合理是合理密植的关键。

中高水肥地块,可选用一些生长势强,增产潜力大的品种(例如河北冀丰棉花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冀杂3268、冀丰19
7、特大铃冀66
8、冀丰106、冀丰1056等)。

种植密度一般为:高水肥地块1500-2000株,有效利用叶枝,宽行不低于1m,窄行0.6m,平均行距不低于0.8m,株距0.33-0.42m;中等地力一般在2500-3000株;旱地或水肥条件不好的地块,可选用一些抗逆性强、生长稳健的品种(例如河北冀丰棉花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精品冀668、新陆中22号等),种植密度一般在3000-4000株,瘠薄旱地可增至5000株。

(密度(株)=666.7/(株距*行距))。

7、全程化控技术。

棉花全程化控技术是指在棉花生长的不同阶段使用人工或天然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一项栽培技术。

一般掌握用量是“前轻后重、少量多次、先控后促”的原则,并做到三看:看天、看地、看苗。

整个生育期化控次数根据棉田长势而定。

第一次化控时间一般在蕾期,根据当年天气、棉田地力和棉株长势亩用缩节安0.5-1.0克,兑水30公斤;第二次在花期,亩用量为1.5-2.0克;第三次在花铃期,亩用量为2.0-3.5g克,以后依据棉田长势情况,可适当安排化控次数。

8、及时防治病虫害。

棉花生育期比较长,且具有无限生长的习性。

在棉花一生漫长的生育过程中,常会遭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为害。

在当前的生产条件下,一般年份棉花因遭受病虫为害可造成经济损失5%~15%,如果不进行防治,则可造成30%~50%的损失,少数病虫在特殊年份可造成棉花,80%以上的经济损失。

抗棉铃虫棉田主要以防治蚜虫、棉蓟马、红蜘蛛、盲蝽蟓、象鼻虫、金龟子等害虫为主。

目前抗虫棉田,棉铃虫已降为次要害虫后,盲蝽蟓、象鼻虫、金龟子等成为防治的主要害虫。

病害防治主要是苗期病害,一般包衣种子均含有杀菌剂,具有防治苗期病害的作用。

另外,多中耕,提高地温,也可抑制苗病发生;蕾期枯萎病和花铃期黄萎病主要靠选择抗枯黄萎病的品种来解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