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冬种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李小波;刘晓津;方志伟;张小兰;何琴;彭小江;安康【摘要】对引进的5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对照品种粤引85-38折合产量最高,为44 319.0 kg/hm2,云薯501、大西洋产量分别为43 008.0、42 382.0 kg/hm2,分别比对照种减产3.0%、4.4%,差异不显著;云薯301、S03-2691较对照种减产幅度均较大,差异极显著.初步筛选出云薯501和大西洋等两个优良品种,为进一步示范推广,筛选适宜广东省冬种的马铃薯新品种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39)018【总页数】3页(P26-28)【关键词】冬种;马铃薯;品比试验;产量【作者】李小波;刘晓津;方志伟;张小兰;何琴;彭小江;安康【作者单位】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32.022马铃薯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仅次于水稻、玉米和小麦,居第4位。
在未来全球的农业发展中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我国不同地区的科技人员不断进行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1-5]。
为促进广东省冬种马铃薯产业持续高效发展,筛选适宜广东省冬种的优良马铃薯新品种,丰富品种类型,满足市场不同用途的需要,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在2010年秋季引进5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以粤引85-38为对照种,通过对各参试品种(系)产量、生育期、商品性状、抗病性等指标的评价,以期进一步明确各品种丰产、抗病性能,为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供试马铃薯品种(系)为云薯501、云薯301、S03-2691(云南农科院经作所提供)、大西洋(内蒙古牙克石齐元丰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粤引85-38(对照种,内蒙古惠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方法试验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分别在广东省惠东县农科所(简称惠东点)、博罗县园洲镇土瓜墟村(简称博罗点)、阳东县红丰镇珍珠村(简称阳东点)进行,前作为水稻,土壤为(沙)壤土,肥力中等偏高。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分别为 13.2、20.0、13.2 m2,3 次重复,行距40 cm,株距25 cm。
播种时间分别为2010年11月16日、11月12日、11月20日,收获日期分别为2011年4月2日、3月26日、3月24日。
基肥:每667 m2施用复合肥(15∶15∶15)30 kg、鸡粪 500 kg、硫酸钾镁 15 kg;3 次追肥,第 1次追肥(水淋施):每667 m2施用复合肥20 kg、尿素8 kg;第2次追肥:每667m2施用复合肥20 kg、硫酸钾5 kg;第3次追肥:每667 m2施用复合肥20kg、硫酸钾5 kg,各地追肥、灌水时间根据苗长势具体而定。
1.3 生物学特性调查1.3.1 田间性状调查调查各处理的出苗期、成熟期、出苗率、主茎数、株高、病株率。
1.3.2 项目测定产量测定:收获时按小区测产,取3次重复实测的平均值折算每公顷产量;每个处理调查10株,取3次重复的平均值,测定平均单株结薯数、平均单株产量;商品薯率测定:收获后的薯块按大(50 g以上,薯片加工型马铃薯为直径4~10 cm的薯块)、小(50 g以下)分级称重,以50 g(含)以上的薯块计算商品薯率;比重及干物质含量测定:水比重法测定比重,根据比重查Mepkep干物质含量表得到干物质含量及淀粉含量[6]。
1.4 数据处理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03和DPS软件(V7.55)进行处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试验点马铃薯各品种的产量试验结果(表1)表明,对照品种粤引85-38 3个试点的平均产量最高,折合产量44 319.0 kg/hm2;云薯501、大西洋产量分别为43 008.0、42 382.0 kg/hm2,分别比对照种减产3.0%、4.4%,但差异不显著;云薯301、S03-2691较对照种减产幅度均超过20%,差异极显著。
表1 3个试验点不同品种产量(kg/hm2)比较分析注:表中同列数据后小写英文字母不同者表示差异显著,大写英文字母不同者表示差异极显著。
-3.0-4.4-22.5-26.4品种粤引 85-38(CK)云薯501大西洋云薯301 S03-2691惠东点50719.5 44251.5 47436.0 38112.0 32365.5博罗点48460.5 44403.0 45486.0 31567.5 33268.5阳东点33778.5 40369.5 34225.5 33409.5 32190.0平均产量44319.0aA 43008.0aA 42382.5aA 34363.5bB 32608.5bB比对照种±(%)2.2 不同试验点马铃薯各品种的田间性状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试验点对马铃薯不同品种田间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中,大西洋和对照粤引85-38在惠东点的出苗期最早,生育期也最短、为84 d,S03-2691的生育期在3个试验点均表现最长,3个试验点的平均生育期为104 d;5个品种中S03-2691的平均出苗率最高,云薯501平均出苗率次之,对照种粤引85-38的平均出苗率排第3位,大西洋的平均出苗率排第4位,云薯301的平均出苗率最低。
5个品种的主茎数以云薯501最多、为1.37个,尤其是在阳东点表现最多、为1.6个,S03-2691和对照种粤引85-38的平均主茎数最低为1.1个,云薯301和大西洋平均主茎数位居第2、3位;云薯301的平均株高最高为48.2 cm,对照种粤引85-38平均株高最低、为28.1 cm,云薯501、大西洋、S03-2691平均株高分别排2、3、4位,分别为 45.6、39.6、29.5 cm。
表2 3个试验点不同品种的田间性状品种云薯501云薯301 S03-2691大西洋粤引 85-38(CK)出苗期成熟期生育期(d)出苗率(%)主茎数株高(cm)惠东12-20 12-25 12-15 12-07 12-07博罗12-13 12-10 12-12 12-07 12-05阳东12-15 12-15 12-15 12-10 12-15惠东03-22 03-21 04-03 02-29 02-28博罗03-18 03-18 03-25 03-03 03-15阳东03-19 03-19 03-20 03-10 03-08惠东93 87 110 85 84博罗96 99 105 88 101阳东95 95 97 92 84惠东95 93 97 95 90博罗98 88 96 90 95阳东94 85 95 96 97惠东1.1 1.0 1.1 1.2 1.1博罗1.4 1.3 1.2 1.3 1.0阳东1.6 1.6 1.1 1.1 1.3惠东48.1 54.8 28.8 41.8 31.5博罗36 37 27 41 28阳东52.8 52.8 32.7 36.0 24.82.3 不同试验点对马铃薯不同品种商品性状的影响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试验点对马铃薯不同品种单株薯块重及商品薯率的影响较大,其中阳东点所有品种的单株薯块重均最低;5个品种在3个试验点的商品薯率的平均值最大的为粤引85-38,大西洋次之为95.1%,云薯501、S03-2691的平均商品薯率位居第3、4位,分别为90.7%、86.0%云薯301的商品薯率最低、为83.0%。
表3 不同试验地点对马铃薯不同品种商品性状的影响注:小薯为重量<50 g的薯块;大薯为重量≥50 g的薯块,大西洋为薯片加工型品种,商品薯为直径4~10 cm的薯块。
单株薯块重(g)小薯(kg)大中薯(kg)商品薯率(%)品种云薯501云薯301 S03-2691大西洋粤引 85-38(CK)平均90.4 83.0 86.0 95.1 96.1惠东701 762 520 880 1116博罗697 622 661 705 816阳东636 385 292 413 468平均678 590 491 666 800惠东0.67 1.5 0.76 0.37 0.37博罗0.68 1.08 0.54 0.14 0.2阳东0.59 0.53 0.56 0.35 0.27平均0.65 1.04 0.62 0.29 0.28惠东6.34 6.12 4.44 8.43 10.79博罗6.29 5.14 6.07 6.91 7.96阳东5.77 3.32 2.36 3.78 4.41平均6.13 4.86 4.29 6.37 7.72惠东90.4 80.3 85.4 95.8 96.7博罗90.2 82.6 91.8 98.0 97.5阳东90.7 86.2 80.8 91.5 94.22.4 不同试验地点对马铃薯不同品种品质的影响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试验点对马铃薯不同品种品质有一定影响,其中,S03-2691的比重、干物质含量及淀粉含量均最高,大西洋次之,而粤引85-38这3项指标均最低。
表4 不同试验地点对马铃薯不同品种品质的影响品种云薯501云薯301 S03-2691大西洋粤引 85-38(CK)惠东1.0863 1.0723 1.0994 1.0880 1.0646比重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博罗1.0767 1.0682 1.0873 1.0796 1.0652阳东1.0781 1.0697 1.0765 1.0867 1.0651惠东20.927 17.931 23.731 21.419 16.476博罗18.916 17.204 21.184 19.665 16.476阳东19.172 17.439 18.916 21.184 16.476惠东15.160 12.164 17.964 15.652 10.709博罗13.149 11.437 15.417 13.898 10.709阳东13.405 11.675 13.149 15.417 10.7092.5 不同马铃薯品种抗病性比较从表5可以看出,环腐病和青枯病在5个品种上均未见发生;5个马铃薯品种对病毒病、早晚疫病的抗性强弱均不一致,对照种粤引85-38的病毒病、晚疫病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均最高,而品种S03-2691这2种病害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