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辩证法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自然辩证法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总的说来,科学理论越来越倾向于以假说形 式提出,从这一假说可以推导出某种预测,而 理论是否正确,相应地越来越倚重于预测是 否得到证实。
在关于科学实在论的争论中,科学预测能够 得到证实这一点也成为科学实在论者最重 要的论据。预测得到证实还为科学理论带 来极大的公信力。
预测能力为什么对理论具有这么重要的意 义?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科学假说
假说的来源:
– 为解释新事实的猜测性说明; – 把理论外推,遇到新的现象而提出的新假说 – 新旧事实间的矛盾
彭齐亚斯和威尔逊1965年发现宇宙背景辐 射,后来更敏感的仪器测量到宇宙微波辐射 的温度为2·7K,正符合大爆炸理论的预言,这 对大爆炸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科学方法: 归纳-假说-验证
我们既可以说实证化的科学失去了形而上 学的支持,也可以说实证科学抛弃了形而上 学的支持,总之,它不用形而上学原理来支持 自己,而转向用证据来支持自己。事实以及 对事实所做的数学处理,取代了经验观念和 哲学原理
假说需要验证。而对这种外部验证来说,预 测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库恩总结出了评 价科学理论的五个尺度,第一个就是预测 的准确度,然后依次是一致性、广度、简单 性、丰饶。其中第五项,丰饶(fertility),其实 也差不多等于说能够产生新的预测。马赫 甚至把预测成功视作一个理论是否可被接 受的唯一标准。
牛顿有一句名言:“我不杜撰假说”。
这句话引发了研究者广泛而持久的讨论,因为,如研 究者早已指明,牛顿本人像所有科学家一样提出假 说。
“假说”有多种相互纠缠的含义。我们说牛顿本 人也经常提出假说,指的是现在流行意义上的假说。 假说是需要加以验证的模式或理论。在这个意义 上,牛顿当然提出假说。但牛顿说到假说,意思不同。 牛顿认为:科学研究应当从现象中归纳出某种法则, 然后再尝试把这些法则应用到更广泛的现象中去, 在这个过程中检验这些法则是否正确。
理论的普遍性不是靠在广度上外推,理论的 普遍性是深度带来的。没有哪种成熟的科 学理论是根据现象的重复预言它还将重复。 科学是通过发现机制做出预测的,通过对机 制的把握,它能预言一种从没有出现过的新 颖现象。
科学理论所做的预言有意思,恰在于它们会 超出份。
经验的机制。我们只有通过理论的、推理 的方式才能到达那里。近代物理学通过数 学化获得了这种远行的能力。我曾经在别 处表明,量的纯外部关系保证了长程推理的 可靠性。正是这种长程推理的可靠性使得 科学可以发现或建构远离经验的深层机制。 科学做出预言的能力是以数学化的方式达 到的。
“太阳明天会从东方升” 是不是预测?
起这里说到预测,指的是不通过理论就原则 上无法做出的预言。我们很早曾说过,理论 通过类推或推理达到我们不能直接经验到 的事物。同样,理论也能够预测到单凭经验 无法预言的事情。
预测的能力似乎确立了科学理论的优越性。 科学理论在提供解释的能力之外还多出一 种能力———预测能力。
概念、原理、推论是科学理论的三元素。 概念是反映自然事物本质属性;
基本原理反映研究对象的本质和普遍关系, 一般以全称判断来陈述;
推论,由基本原理演绎推导而来,是理论 的解释和预见力的表现。
科学理论的普遍特征
理论具有普遍性
万有引力不是对苹果、冰雹、眼泪这些下落的东 西的归纳,不是在“反复出现”这一含义上的“规 律”,有很多东西落下来、很多东西互相吸引,同样 也有很多东西上升、飘浮、互相排斥。但显然,牛 顿不是从恩培多克勒的吸引和排斥中减去了排斥 就会得到万有引力概念。万有引力不仅要参与解 释物体的互相吸引,而且要参与解释为什么月亮不 落到地球上来,要解释木星卫星的旋转、地球的形 状、潮汐运动等等看似完全无关的各种现象。
论发展的形式。
假说的建立
1.解释性原则:假说就与已知的经验事实相 符合。
2.对应性原则:新假说能包容原有理论所能 解释和无法解释的事实,而不能与原有科 学理论想矛盾。
3.可检验性原则:假说必须能用可观察实验 加以检验,从而判定其实真伪。
假说的检验
假说的可检验性,是通过其推导出的预见 而表现出来。
现在通常所称的假说,当然不仅仅是逻辑上 可能的,而且是材料最鲜明地指示的。
与此相对,杜撰假说是把单纯由逻辑构造或 心智构造而成的东西当成某种实在的东西, 赋予它们以实在。
牛顿所称的假说,大致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形 而上学思辨。就此而言,“我不杜撰假说”实 际上是近代科学向形而上学发起根本挑战 的宣言。
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提供多种多 样的解释,却往往找不到什么确定的标准来 判断哪种解释为真,或较优。
那么我们就只有指望它们提出的预测不同 了。一旦某种预测得到证实而另一种预测 被证伪,这两种解释谁对谁错就判然分明了。
准确预测的能力似乎单单属于科学。罗 杰·牛顿评论道,在一种广泛的意义上,神话、 占星术、巫术、哲学、历史学,都是对世界 的理解。但只有在科学中我们要求,理解了 一个过程,“我们就应当能够依以作出准确而 不含糊的预言……而对一连串事件作历史的 或哲学的理解就没有这种要求。”
科学怎么一来就有了预测的本领呢?
最容易想到的是,科学理论能够发现规律,一 旦发现了规律,当然就能够做出预测。
所谓“发现规律”,是在并非理应如此的地 方发现规律。这是科学的特长。
假说的特点与作用
科学性:假说以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为依 据。
假定性:包含留待确证或否证的成分 假说的作用: 是发展理性思维的创造性媒介,是科学理
第一步:逻辑分析论证 :证明;证伪
– 反驳
第二步:实践检验
– 具体的实践,与普遍的假说间的矛盾; – 实践的历史局限性
实践检验与逻辑证明结合。
证实与证伪
假说的两种结果: 被观察实验证实,上升为理论; 被观察实验证伪,被淘汰。 假说的证实与证否,是个复杂过程,从而
引入“确证度”概念。
科学理论的结构
假说是一种特殊的前提,我们不知这个前提 本身的真假,但它是一个逻辑出发点,可由此 出发进行推论。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并不关 心假说本身是否为真,我们设定假说只是为 了便于清晰地论证。
但在另一些情况下,我们关注的恰恰是假说 本身是否为真。我们设立假说,看从它那里 能推导出什么东西,意在从所推导出的东西 反过来检测假说是否为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