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辩证法 4第四讲 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和结构

自然辩证法 4第四讲 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和结构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科 学 造 假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2005年8月3日在英国《自 然》杂志上报导,韩国首尔大 学教授黄禹锡教授带着世界第 一只克隆狗正式露面。
2005年12月23日韩克隆之父 被认定论文造假, 向国民道歉
---韩国国耻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2、技术的本质
(1)技术的内涵: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 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 的总和。
积性。
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
项目
科学
技术
1、目的和任务
认识客观世界回答是什么,为 变革客观世界,解决做什么,
什么
怎么做
2、活动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从物质到精神 从认识到实践,从精神到物质
3、形态
表现为概念、原理、学说、理 可操作的知识及知识的物化形
论的知识形态
态,
4、评价标准
一元性:真理性
④探索性和创造性——科学的生命在于创造,不断探索未知和创 造新的知识是科学的根本任务和一大特征。
⑤主体际性(交流性)、通用性和共享性——科学知识要接受不 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重复检验、讨论、交流。科学本身 没有阶级性。
⑥生产力属性——科学从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需 要技术的中间环节。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3)伪科学
①什么是伪科学
打着科学的旗号,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 方法宣称为科学,甚至比科学还要科学.
日本物理学会2006年3月在爱媛大学、松山大学召开的第 六十一次物理学会年的主题为“伪科学”的研讨会:
“伪科学”不是指位于科学与潜科学之间的微妙活动,而是 指尽管其在科学上的错误(乃至无意义)已经明确无疑,却仍 然在表面上假装科学进行的活动。
比萨塔 客观事实
二、科学和技术的构成
1、科学知识的构成要素
(2)科学定律
科学定律是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之间的必然性关系的科学命题。
科 学 事 实
归纳法 经验定律
想象 直觉 灵感
理论定律
描述性 直接实践性
本质性 普遍性
科 学 定 律
科学定律的特征: 它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具有简明性特征。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又是产生知 识体系的认识活动,还是一种“社会建制”。
词源: 西方,古拉丁语Scientia,——“知识”和“学问”。 中国,“格物致知”——穷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
清代,称声、光、电、化等自然科学为“格致学”。 19世纪——日本把Science译为“科学”,意思是分门别 类加以研究的学问。 1893年,康有为最早将“科学”一词引进中国。
7、与 与 生 产 经 济 和 间接的、潜在的、根本性、不 直接的、现实的、确定的、近
社 会 生活
确定的、长远的
期的
的 关 与政治、法律 弱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3、科学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2)联系
①科学研究为技术发展提供理论基础、知识准备和 开拓新领域
②技术发展为科学研究提出新的课题、提供新的经 验知识、探索手段和物化形式。
它体现在技术活动和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术工艺与物 质设备)当中。
它表现了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 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 西方现代:“方法技能说”、“劳动手段说”、“知识应用说” 词源: 古代西方, technology= techne+ ology
技术=技艺(手艺、技能、本领)+学问(学说) 中国古代,技术泛指“百工”。
梁启超 《变法通议》 严复译 《天演论》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2)科学的基本属性
①客观真理性——科学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②可检验性(实证性)——科学的结论必须经过科学实验的检验, 这也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基本的和显著的特征。
③系统性(理性化)——科学理论是一个由概念、定律、定理、 学说和数学推理等构成的有条理的完备的具有逻辑性的知 识体系。
(1) 科学事实 科学事实——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事物(事件、
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 命题。 作用:它是形成科学概念、定律、假说、理论的基础; 是评价科学理论和假说的基本手段。
科学事实
物质燃烧后形成灰 比萨斜塔斜了10度 (陈述和判断)
科学事实的特点: 可重复性 系统性 相对独立性 观察渗透着理论
科学定律的作用: 它揭示了事物的本质或规律;有助于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的形
成;是科学解释和预测的有效工具。
二、科学和技术的构成
1、科学知识的构成要素
(3) 科学假说

二、科学和技术的构成
1、科学知识的构成要素
多元性:合理性,有效性,可 操作性,安全性,宜人性等
5、研 究特 征
选题 方法 完成课题期限
自由探索 实验、归纳、分析、推理 较长或很长,难以严格约束
目标明确 试验、综合、想像、试错 较短、有明确规定
6、工 人员 作主 直接结果 体
社会回报
研究员、学者、教授 新思想 荣誉与奖励
工程师、农艺师、设计师等 新设备、新工艺 专利和收益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2、技术的本质 (2)技术的本质属性
①自然性和社会性——符合自然规律,满足人类需要。 ②主体性(精神)和客体性(物质)——是主体的知识、经验、
技能与工具、机器设备的客体要素统一。 ③中立性与价值性——内在价值(自然价值)和现实价值(社会价值)
的统一。 ④跃迁性和累积性——在技术发展过程中既具有跃迁性又具有累
第四讲 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和构成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 1、科学的本质 2、技术的本质 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二、科学技术的构成 1、科学知识的构成要素 2、技术的构成和技术体系 3、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二、科学和技术的构成
1、科学知识的构成要素
科学知识是科学认识的成果,它是由科学事实、科学定律、 科学假说以及由逻辑推理和实验而建立起来的科学理论要素 构成。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
第四讲 科学与技术的本质 和构成
主讲人: 王秦俊
第四讲 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和构成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 1、科学的本质 2、技术的本质 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二、科学技术的构成 1、科学知识的构成要素 2、技术的构成和技术体系 3、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1、 科学的本质 (1)科学的内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