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总论部分1.绪论(掌握)2.细菌的基本形态(掌握)和结构(熟练掌握)3.细菌的增殖与代谢(掌握)和人工培养(了解)4.噬菌体(了解)5.细菌的遗传变异(了解)、实际应用(掌握)6.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熟练掌握)物理及化学灭菌法(掌握)7.细菌的致病性和机体的抗免疫性(掌握)8.病毒概述(掌握)9.真菌概述(掌握)10.其他微生物(了解)11.免疫学基础(1)抗原、抗体的概念(熟练掌握);(2)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掌握);(3)变态反应的概念与分类(掌握);(4)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如干扰素(熟练)(5)免疫学诊断的基本概念(了解)一、绪论(掌握)1.病原生物与病原生物学①微生物:个体小,显微镜才能看到②微生物的种类特点举例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细胞结构,仅含RNA或DNA一种核酸,只能在活细胞中繁殖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双链DNA和RNA组成,无核膜、核仁、有核糖体,无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能在体外生长繁殖真菌③正常菌群:定居于人体表面和开放性腔道中。
④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是在抵抗力低下时才导致疾病。
⑤引起人类和动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有完整细胞核的微生物是A.立克次体B.放线菌C.细菌D.真菌E.衣原体『正确答案』D二、细菌的基本形态(掌握)和结构(熟练掌握)(一)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杆菌外形呈杆状螺形菌螺菌菌体有数个弯曲弧菌菌体只有一个弯曲,霍乱弧菌(二)细菌的基本结构及特殊结构1.细菌的基本结构结构特点及功能细胞壁主要组分为肽聚糖,其功能是维持细菌固有的外形,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起到屏障作用细胞膜功能:渗透和运输作用;呼吸作用;生物合成;参与细菌分裂细胞质细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胞质内含有核酸和多种酶系统,参与菌体内物质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核质无核膜、核仁,双股环状DNA和RNA聚合而成,亦称为细菌染色体2.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抗吞噬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和黏附作用鞭毛是运动器,具有抗原性并与致病性有关菌毛普通菌毛可促使细菌黏附于宿主细胞表面而致病;性菌毛使噬菌体吸附于F+菌,并使后者获取致病物质芽胞抵抗力强,耐高温。
为休眠状态,内含生命物质,可以再生。
通常以杀死芽胞作为灭菌指标细菌芽胞最显著的特性是A.抗吞噬性B.具有毒素活性C.耐热性D.黏附性E.侵袭性『正确答案』C三、细菌的增殖与代谢(掌握)和人工培养(了解)1.细菌的生长繁殖营养物质(包括水分、无机盐类、蛋白胨和糖)、酸碱度、温度、气体等生长方式二分裂法繁殖生长曲线分为4个期,即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退期2.细菌的新陈代谢(1)细菌的能量代谢:能量代谢的基本生化反应是生物氧化。
(2)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用代谢产物来区别和鉴别细菌种类的生化实验,称为细菌的生化反应。
用来鉴别细菌。
(3)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如抗生素、维生素等3.细菌的人工培养(了解)37℃培养四、噬菌体(了解)其特点是:①个体微小,在电镜下才可见;②不具备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构成的衣壳和包含于其中的核酸组成;③只能在活细胞内以复制的方式增殖,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五、细菌的遗传变异(了解)实际应用(掌握)1.细菌的遗传物质及变异机制(1)细菌的遗传物质:①细菌染色体:DNA,可控制细菌的各种遗传性。
②质粒:细菌内染色体以外的双股环状DNA③噬菌体:可整合基因至细菌上(2)遗传与变异原理:常见的变异有抗原性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等2.细菌变异的实际应用(A1)(1)影响细菌学诊断:发生变异的细菌可以失去其典型的特征。
(2)预防耐药菌株扩散。
(3)制备疫苗。
(4)检测致癌物。
(5)基因工程方面的应用。
六、消毒与灭菌1.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消毒: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包括芽胞。
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
全歼无菌:不含活菌的状态。
即灭菌的效果。
无菌操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
2.物理消毒灭菌法(A1)是指用物理因素进行消毒灭菌的方法。
主要包括热力灭菌法、紫外线、电离辐射、超声波、滤过除菌法等。
3.化学消毒灭菌法①促进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的,如酚类、醇类、醛类等;②干扰细菌酶系统和代谢、破坏菌体蛋白与核酸的,如氧化剂、重金属盐类等;③损伤菌体细胞膜的,如酚类、脂溶剂等。
七、细菌的致病性和机体的抗免疫性(掌握)1.细菌的致病性>>致病性:细菌引起感染的能力>>毒力:致病性强弱记忆:外阳内阴;外活内死;外蛋内糖;外强内弱内毒素和外毒素外毒素内毒素来源G+菌与部分G-G-菌存在部位分泌到菌外,少数是崩解释出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出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糖稳定性60~80℃,30分钟160℃,2~4小时毒性作用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较弱,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脱毒形成类毒素弱,不能形成类毒素2.抗细菌感染的免疫(1)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天然免疫)并非针对一种病原体1)屏障结构:皮肤、血脑屏障、胎盘屏障2)吞噬作用:中性粒、单核巨噬细胞3)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作用:NK细胞4)体液因素:补体、溶菌酶和防御素(2)特异性免疫机制个体在生活过程中接受病原微生物等抗原物质刺激后产生的,具有明显的针对性(特异性)和记忆性。
①体液免疫:IgA、IgM,IgG②细胞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CTL)和Th1细胞(分泌细胞因子)3.细菌感染(1)感染的来源:内源性和外源性(2)感染途径: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接触感染、创伤感染、虫媒感染(3)感染类型可分为: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和带菌状态(4)病原微生物侵入体内,其发生、发展和结局,主要取决于病原细菌的数量、毒力的强弱和侵入的途径以及宿主的抵抗力的强弱,其结局不同八、病毒概述(掌握)【概述】非细胞型微生物特点体积微小,测量单位为纳米(nm)只含一种类型核酸严格的细胞内寄生增殖方式:复制1.病毒的形态与结构病毒的结构和组成-核心成分- 核酸病毒的结构和组成-衣壳成分- 蛋白质病毒的结构和组成-包膜成分- 蛋白质、多糖、脂类- 刺突2.病毒的繁殖方式增殖的方式:在活细胞内经过复杂的生化合成过程、复制→转录→翻译等完成的。
复制周期:分为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与成熟→释放子代病毒,六个步骤。
不属于病毒复制周期的是A.吸附B.脱壳C.组装D.成熟E.扩散『正确答案』E3.病毒的感染与免疫主要包括两类:(1)非特异性免疫:主要是靠干扰素(诱导产生抗病毒蛋白+激活细胞免疫应答)和NK细胞(与靶细胞接触裂解靶细胞)。
(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抗体)和细胞免疫(T细胞)。
九、真菌概述(掌握)真菌是一大类不含叶绿素,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有的可入药。
真菌在药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1.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形态与结构】分类特点单细胞真菌出芽方式繁殖,如酵母菌(无菌丝)多细胞真菌(霉菌)孢子+菌丝组成菌丝:识别不同菌种的依据孢子:真菌的生殖结构注:细菌芽孢非繁殖方式【培养和致病性】培养真菌的温度为22~28℃,最适pH为4.0~6.0。
真菌的致病性:大多数真菌对人无害,只有少数能引起人类疾病,即为致病性真菌,如脚癣、皮肤癣等。
2.真菌与药学之间的关系生产多种抗生素。
十、其他微生物(了解)(一)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可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增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二)立克次体:体积微小、专性活细胞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三)衣原体:体积微小、专性活细胞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四)螺旋体:一类细长、柔软、弯曲、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十一、免疫学基础1.抗原、抗体的概念(熟练掌握)(1)抗原概念:凡能刺激机体使其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
必有三大性质(异物性、特异性和大分子性)。
(2)抗体抗原进入体内后,体内产生的一种能与相应抗原结合的球蛋白。
因为它参与免疫应答,最终清除抗原物质,故称免疫球蛋白。
即IgG、IgA、IgM、IgE、IgD,其功能各有不同2.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掌握);(1)非特异性免疫(2)特异性免疫同前3.变态反应的概念与分类(掌握);【概念】略【分类】类型Ⅰ型(速发型)Ⅱ型Ⅲ型Ⅳ型(迟发型)临床疾病过敏性休克、过敏性鼻炎输血反应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病接触性皮炎4.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熟练)(1)用人工的方法,把减毒或无毒的但具有抗原性的病原体(细菌或病毒)经过一定工艺制成菌苗或疫苗,如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等,用来预防疾病。
(2)经过人工的方法,将某种特异性抗体注射于患者,用来治疗或应急预防疾病。
如给患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等。
(3)干扰素的制备与应用。
5.免疫学诊断的基本概念(了解)一般采用血清学反应的方法,对某些疾病进行诊断。
各论部分1.病原性球菌(掌握)2.肠道杆菌——大肠杆菌(掌握)、伤寒、痢疾(了解)3.厌氧性细菌——厌氧芽胞杆菌(掌握);无芽孢厌氧菌(了解)4.弧菌属与弯曲菌属(了解)5.肠道病毒(掌握)6.呼吸道病毒——流感、风疹(掌握)、麻疹(了解)7.肝炎病毒(掌握)8.虫媒病毒(乙脑掌握)9.疱疹病毒(了解)10.其他病毒——HPV、微小病毒(了解)、HIV(掌握)11.原虫——概述(了解)、余下掌握12.蠕虫(1)线虫概述及似蚓蛔线虫主要特征(掌握)(2)吸虫概述及血吸虫主要特征(掌握)(3)绦虫概述及猪肉绦虫主要特征(了解)一、病原性球菌(掌握)1.葡萄球菌属生物学形状:呈葡萄串状,无鞭毛,无芽孢,一般不形成荚膜。
抗原:最主要的是葡萄球菌A蛋白(SPA)葡萄球菌主要的致病物质是血浆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血毒素、杀白细胞素和肠毒素。
2.链球菌属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链球菌别称草绿色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不溶血性链球菌溶血现象甲型溶血(α溶血)乙型溶血(β溶血)不产生溶血致病力多为条件致病菌致病力最强,引起多种疾病不致病,常存在乳类和粪便中肺炎链球菌有较厚的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
肺炎球菌主要的致病物质是荚膜、溶血素、神经氨酸酶等。
所致疾病主要是引起人类大叶性肺炎3.脑膜炎球菌:抗原结构:①荚膜多糖抗原;②外膜蛋白抗原;③脂多糖抗原;④核蛋白抗原致病物质:荚膜、菌毛和内毒素所致疾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二、肠道杆菌1.大肠杆菌(掌握)为肠道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
多数能发酵乳糖,并产酸、产气,可用于细菌鉴别。
致病物质:①黏附素;②内毒素;③外毒素。
所致疾病:①肠道外感染,如败血症、泌尿道感染、胆囊炎等;②肠道内感染:主要以腹泻为主的疾病。
2.伤寒杆菌(了解)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