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_管理科学.doc

试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_管理科学.doc

试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_管理科学论

项目、重大项目、规划项目、一般项目、自选项目5类,根据以上这种分类可分别给以100分、80分、60分、40分、20分的评分。

(3)发表(出版)等级。

发表(出版)等级是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发表的刊物或出版的出版社的等级。

一般情况下,刊物或出版社的等级越高,其价值也越大。

我们将刊物分成国内外权威刊物、国内核心刊物、省内一级刊物、其他公开刊物、内部刊物5类,分别给以100分、80分、60分、40分、20分的评分;将出版机构分为中央级出版社、省级出版社、其他出版社、在一定范围内交流、内部印刷5类,分别给以100分、80分、60分、40分、20分的评分。

(4)获奖等级。

获奖等级是指某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已经获得的奖励等级。

一般分为国际奖、国家奖、部省级奖、厅局级奖、其他奖,由于每种奖励中又分为一、二、三(或更多)等级,故其评分也应是一个区间,拟分别给以100分~70分、80分~50分、70分~40分、50分~30分、40分~20分评分。

3.创新力度。

创新力度是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内容的评价。

一项没有新意的成果是不会有多少价值的,只有使科学成果成为具有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并且处于领先水平,在推广中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才说明这项科技成果具有创新力度。

我们拟用以下几个指标来衡量其创新力度。

(1)惟一性。

惟一性是指在科研成果中提出的理论、思想、观点或方法,在古今、在国内外绝无仅
有,第一次提出来。

惟一性又分为国际惟一性和国内惟一性。

国际惟一性的成果给予100分,国内惟一性的成果给予50分。

(2)新颖度。

新颖度是指科研成果中提出的理论、思想、观点、方法,虽然不是惟一的,但属于较早提出或较早对其进行阐述、解释、论证的以及较早应用这些理论、思想、观点、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并且具有的科学性较强,有可能较早的应用于实践,产生社会效益。

我们可根据其在国际或国内出现的时序,根据填补空白、国际领先、国内领先、部分创新、较早应用等5种类型分别给以100分、80分、60分、40分、20分的评分。

(3)转引率。

转引率是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中引证其他成果的理论、观点、方法的次数与本成果中的理论、观点、方法被其他文章所引用次数的比率。

如果转引率越大,说明引证他人的成果越多,而自己的成果被别人引用少,创新力度不强;转引率越小,说明引证他人的成果越少,而自己的成果被别人引用多,创新力度强。

我们可以根据转引比率的数值大小分别给以0分~100的评分。

4.影响广度。

影响广度是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问世后,在理论界和实践中所带来影响的范围和广度。

影响越大,价值也越大。

影响广度包括被引用强度和被引用比率。

被引用强度指被引用的广度、被引用频度和被引用深度三个指标的得分简单相加。

被引用比率指某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在一定时期内被引用次数占同期同学科全部被引用次数的比率。

5.系统性。

阐述全面、精当、知识结构系统完整可打100分、
90分。

主要方面全面阐述,次要方面略有欠缺可打80分、70分;主要方面基本阐述,初步建立知识结构基本框架可打60分、50分;主要方面有遗漏或知识结构混乱可打40分、30分、20分、10分。

6.可靠性。

理论前提科学,概念明确,逻辑严密,资料准确、充实,研究方法科学、深究、适当,可打100分、90分;理论前提科学,在资料、研究方法、概念和逻辑等某个方面略有欠缺可打80分、70分;理论前提科学,在资料、研究方法、概念和逻辑等某些方面有欠缺可打60分、50分;理论前提、资料、研究方法、概念和逻辑等某些方面有严重欠缺可打40分、30分、20分、10分。

7.引证规范性。

引证规范,所有引用资料、观点来源清楚可打100分、90分;引证较规范可打80分、70分;引证基本规范可打60分、50分;引证不规范可打40分、30分、20分、10分。

8.研究难度。

问题十分复杂,或理论难点多,或学科基础薄弱可打100分、90分;问题复杂或有理论难度,或学科基础薄弱可打80分、70分;问题较复杂,有一定难度可打60分、50分;难度很小可打40分、30分、20分、10分。

9.资料搜集处理难度。

资料的搜集与处理难度很大可打100分、90分;资料的搜集与处理有难度可打80分、70分;资料的搜集与处理难度不大可打60分、50分;难度很小可打40分、30分、20分、10分。

10.学术价值社会价值。

具备下列任何一项即可:(1)对解决重大理论或现实问题有推动作用;(2)对学科发展有奠基作用,可打100分、90分。

具备下列任何一项即可:(1)对解决重大理论或现实问题有推动作用;(2)对学科发展有促进作用,可打80分、70分。

对解决理论或现实中的一般性问题有推动作用,可打60分、50分;对学术研究或社会发展作用很小,可打40分、30分、20分、10分。

三、社会科学成果及其常用的评价方法
社会科学成果是指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探索未知、推进社会和经济发展、深化认识为目的,对所研究的问题经过周密的分析、论证,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结论,其成果的表现形式一般为著作、论文、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咨询建议、方案论证、工具书、译著、译文等。

1.定性评价法
社会科学研究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长期、深远、间接的作用和影响,由于社科成果自身所具有的描述性、模糊性等特点,它难以像自然科学成果那样通过精确的计算、反复的科学实验来加以验证,也无法用数据或指标来作简单的测定。

因此,目前对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大多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来进行,即同行的专家进行评定。

定性评价法是以评价者的主观判断为基础的一种评价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同行专家的知识、经验以及调查分析能力,对要进行的评定成果进行定性评价。

这种方法通过不断的发展完善,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定性评价分为会议评价和通讯评价,前者为会议组织者聘请相关专家召开会议,听取被评人员对其成果的汇报,进行面对面的质询、答问,然后给出评定;后者是以信函形式送审成果,聘请有关专家进行背靠背的评价。

定性评价法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专家的智慧和经验,对信息资料的数据需求程度比较小,从而避免和减少了因信息数据不全或不精确而造成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定性评价法特别适用于某些因素难以量化的情况,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评价中的随机因素影响较多,由于
评价者的价值观和主观意识的影响以及专家知识经验的局限性,往往使评价结果带有个人偏见和片面性,因而评价结果有可能不是很客观、准确的。

此外,评价成果通常没有经历被检验和被认识的过程,因此可信度和可靠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2.定量评价法
许多社会科学管理部门和研究人员为了使社会科学成果的评定结论尽可能地符合客观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开始不断探索如何借助科学计量分析指标来评价社会科学成果。

目前,常用的计量分析指标包括主体成果发表的刊物级别,论文收录、转载情况,成果被引证情况,获奖情况等。

定量指标分析法的优点是,由于它是根据登载成果刊物的权威程度和成果被转载、引用次数来作为评价标准的一种评价方法,因此它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不受个人主观因素干扰和其他非科学因素的影响,有助于规范评价行为。

然而,对于以著作和科学论文为主要产出形式的社科成果来说,采用计量分析法也有不足之处。

首先,在成果统计上有时间的滞后效应,由于论文发表或著作出版通常要等若干年才能验证其真正价值,因此
不可能对成果进行及时的评价。

其次,定量分析指标只适用于已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公开出版的著作等科研成果,而对于那些不宜公开发表,已被有关部门采用,并已取得明显经济社会效益的科研成果却无能为力。

目前,定量分析指标法已在我国自然科学界基础研究领域的评价工作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但对于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工作还存在着某些局限性,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社会科学情报信息系统还很不完善,无法使成果的引用情况和引用次数被及时、准确地检索出来。

3.多因子综合评价方法
综上所述,由于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目前社科成果评价工作仍以定性评审作为主要评价方法。

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定量评价方法也开始在社会科学领域得到广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