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纺织品甲醛释放规律的研究进展_何陆春

纺织品甲醛释放规律的研究进展_何陆春


在纺织品甲醛释放的自由释放阶
・ 50 ・
!""#年 $ 月 最大释放值至少降低 /30。 1 减少纺织品甲醛释放的途径 1,/ 整理剂和助剂方面 使用低甲醛或无甲醛整理剂 和助剂。 目前应用于纺织品的防皱 整理剂通常分为两类: 其一是基于 改性 2324!5 类化合物的低甲醛 整理剂, 多为醚化 2324!5 产品, 尽管反应活性较低, 但是其与纤维 的交联键的耐水解稳定性高, 难于 发生酸水解和碱水解反应, 不易导 致甲醛产生。 其二是无甲醛的多元 羧酸类化合物如 6789 等, 但是成 本较高。 对于固色剂和涂料印花黏 合剂,也应尽量使用无甲醛类产 品, 以确保加工织物无甲醛释放。 1,: 热处理和焙烘工艺方面 强化热处理和焙烘工艺条件。 在保证织物基本性能的基础上, 提 高热处理和焙烘温度, 并辅以高效 催化剂或促进剂使交联反应完全 进行, 提高潜含甲醛基团或化合物 的转化率,减少水解或分解反应, 限制甲醛释放量。 1,0 甲醛捕捉剂或吸收剂方面 在使用可能释放甲醛的整理 剂和助剂时应在工作液配方中添 加甲醛捕捉剂或吸收剂如多元醇 类和水合肼等。此外, 大豆蛋白水 解产物能够吸收纺织品上因涂料 印花浆而散发出的大部分甲醛 。
料 [3] 中国纺织出版社, , 北京: :<<<,1// : 8&=.%> ? 8, @+’>ABC ! 8 ,7*> C+ADB%+. [?] $.E E>C+ADB%+. +F F+A#$&E>*)E> ’) F$’A%-C , (;) : /;HI, /; I0 7>GB%&> 8*>#%CB $.E 8+&+A%CB, 0 @+’>ABC ! 8 , @+CC$.+ 9 ?, J+A#$&E>" *)E> A>&>$C> FA+# -+BB+. F$’A%- [?] , 7>GB%&> (0) : 8*>#%CB $.E 8+&+A%CB,/;H1, /K :; 1 2$) 3 L, 8+&&%>A 6 ?, LA>E%-B%+. +F F+A#$&E>*)E> A>&>$C> FA+# E=A$’&> DA>CC BA>$B>E F$’A%-C[?],7>GB%&> 8*>#%CB $.E 8+&" (/ ) : +A%CB, /;;I, :; 00 M 刘瑛, 罗楚成, 张晓利, 纺织品中甲醛释 放机理的研究 [?] , 上海纺织科技, :<<:, 0< ( :) : 0;—1/ K NO+ PE($-%-, 2A$Q+, 7*> >FF>-B +F *>$B%.Q
[!] 。 水解而释出甲醛
化合物, 其通过在纤维素大分子或 基本结构单元间生成共价键交联, 提高纤维素纤维的弹性模量来达 到防皱目的。 而这种共价键交联在 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会发生水解, 导致其中的甲醛释放。 甲醛释放至 少受到整理剂的浓度和类型, 焙烘 时间和温度的影响。此外, 在整理 加工中耐久压烫整理剂中所含的 游离甲醛也会转移到织物中加剧 甲醛释放强度。 -$ 固色剂 常用的固色剂 . 或固色剂 / 通常是由双氰胺和甲醛合成的树 脂, 其固色效力取决于双氰胺和甲 醛的聚合度, 聚合度越大, 固色效 力越强。在固色时, 固色剂中的甲 醛同样会转移到固色织物中导致 甲醛释放。 0$ 涂料印花黏合剂 多为自交联型丙烯酸类聚合 物,在合成时 ,’羟甲基丙烯酰胺 多用来作为交联剂。 其中残余的游 离甲醛也是纺织品释放甲醛的来 源之一。 1$ 阻燃剂 作为纤维素纤维用阻燃剂的 四羟甲基氯化膦 (234%) , 由于在
[;]




%&’$
+. B*> A>&>$C> +F F+A#$&E>*)E> FA+# 2L F%." [?] %C*>E F$’A%-C , ?+=A.$& +F P+-%>B) +F 2)>AC (/<) : $.E 8+&+A%CBC, /;HH, /<1 0H1 I R$&B>A 6 ?,S+>& 8 ?, J+A#$&E>*)E> A>" &>$C> FA+# 2L C*%AB%.Q F$’A%-C [?] , 7>GB%&> (M) : 8*>#%CB $.E 8+&+A%CB,/;H1, /K ;: H 9.EA>TC 6 9 U, 3+AA>&& 6 ? 7, V+.Q 7>GB%&> B>A# F+A#$&E>*)E> >#%CC%+.C FA+# 232" 4!5"J%.%C*>E -+BB+. F$’A%-C [?] , (K) : /;;I, :; /K 8*>#%CB $.E 8+&+A%CB, ; P-*>)>A V !, U$-*#$. P 2, 5C> +F C+) DA+B>%. *)EA+&)W$B> B+ A>E=-> F+A#$&E>*)E> >" , #%CC%+.C FA+# D%Q#>.B DA%.B D$CB>C [?] ( : / H) 1M 99788 3$Q$W%.>, :<</,
[!]
& GJL"?0 ’ H IL0 (009 N, * G 9"II) & G J0"4? ( H 2?> (149 N, * G 9"II) & G J1"?0 ( H 0I0 (1L9 N, * G 9"II) 式中: —— OF(PF; &—游离甲醛,
—— N。 (—焙烘温度, !"> 后处理 Q:%.)- 和 M+)% [>]研究水洗过 程对防皱涤棉混纺织物甲醛释放 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水洗次数 的增加,纺织物释放甲醛量减少。 !"4 贮存时间 在贮存过程中, 纺织物会不断 释放甲醛, 一般而言, 其最大释放 值发生在引入样品后的 0 6(平均 值) , 最小释放值一般出现在 !R!"2 天期间。 <’S-)T/ 和 C+--)%% [4] 以 BCB=DE 为整理剂,对棉印花布 的甲醛长期释放进行了考察。 结果 证明, 纺织物的甲醛释放遵循逐步 衰减规律, 第二个 4 6 释放平均值 为第一个 4 6 释放平均值的 ?9! 7 其 >9!。通常在一个中性洗涤后,
[L]
!"2 织物组织结构 由于纺织品组织结构差异对 释放甲醛的影响能力也有所不同。
[L] 对平纹织物和斜纹 B:K 和 $+%%()-
织物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在相同 的试验条件下平纹织物比斜纹织 物释放更多的甲醛。 这是因为平纹 织物比斜纹织物重量轻、密度小, 对气流抵制作用较弱。 !"? 焙烘工艺 M+-.6 研究表明,对于防皱整 理纺织物, 焙烘时间越长, 其释放甲 醛量越少, 焙烘温度升高, 甲醛释放 量降低。棉纺织物的释放甲醛与焙
6$ 其他助剂 如防水剂、硬挺剂和柔软剂 等,在制备中通常都或多或少地以 甲醛为原料,也会产生释放甲醛问 题。 7 甲醛的释放原理 纺织品中甲醛的释放主要分 为三个阶段: 自由释放、 阻隔性释 放和化学性释放。 自由释放是指在释放初期, 纺 织品表面的甲醛浓度较高, 游离甲醛 作为气体自由挥发, 挥发速度较快。 阻隔性释放则是随着释放时 间的延长, 纺织品表面的甲醛浓度 逐渐降低, 物理性沉积于纺织品中 或与纤维以分子间力结合的甲醛 逐渐克服阻力向外扩散, 但这种释 放因纺织品阻力及作用力的影响, 扩散速度较慢, 挥发量逐渐减少。 化学性释放主要是与纤维进 行交联反应而固着在纤维上的整 理剂在一定条件发生可逆反应, 有 限度地释放甲醛直到平衡。
[0]


工பைடு நூலகம்

!""#年 $ 月 湿度恒定的条件下, 较低温度会导 致释放更多的甲醛, 而在温度较高
[L] 时释放的甲醛反而较少 。
段, 当环境舱中空气的流速分别为 空气中甲 1;9 <$= 和 1"> <$= 时, 醛浓度比为 1;?@1,接近空气流速 。这说明空气流速 倒数比(1">A#) 在此阶段对甲醛的释放起着决定 性的影响。在阻隔性释放阶段, 对 于 BCB=DE 整理的纺织品,分别 以 !F 代表空气中的甲醛 浓度, !/ 代表纺织品表面甲醛的浓度, 当环 境 舱 中 空 气 的 流 速 分 别 为 1;9 两者的关系可 <$= 和 1;><$= 时, 以下列方程表示: ( H 1"190 !F G 9;91>! / "# ! $) (1"9 <$= , - G 9"I>) ( J 1"0>I %F G 9"911! / "$ !$) (1"> <$= , - G 9"I4) 不难发现,空气流速对甲醛在 第二阶段的释放影响显著, 提高空气 流速能够减少空气中的甲醛浓度, 相 应的纺织品表面甲醛的浓度也随之 降低, 从而有利于甲醛的释放。 !"! 湿度 环境的湿度对纺织品上甲醛 的释放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一般而 言, 当温度保持恒定时随环境湿度 的增加, 纺织品上甲醛的释放量相 应提高。B:K 和 $+%%()- 考察了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