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校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张文学同志们、同学们:根据团中央的统一部署,2005年9月至2006年1月,在全团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这是广大团员青年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我们今天在这里召开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和启动我校实施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
为了帮助指导我校搞好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叶芃教授和共青团湖北省委学校部副部长、全省共青团组织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高校指导组组长曾庆东同志以及校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的领导也亲临会场,曾庆东同志还将作重要讲话,在此我代表校团委,代表全校近两万名共青团员对校党委、团省委以及学校相关部门的关怀表示衷心的感谢!对这些领导同志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按照共青团中央[2005]26号文件精神和鄂先组办发[2005]30号文件要求,我们做了一些前期准备工作,成立了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工作小组,专题研究活动方案,并召开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工作布置会,经反复讨论研究,决定从2005年10月上旬至12月上旬,在全校广大共青团员中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
下面我就如何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谈四点意见。
一、把握活动主题,充分认识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具体讲,就是要牢牢抓住“一条主线”、把握“一个主题”、坚持“四个结合”,实现“一个目标”。
抓住“一条主线”。
就是要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
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是共青团继续深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延伸。
始终践行“三个代表”,是做好共青团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团、教育青年是共青团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
几年来,我校共青团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学校实际,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但我们也要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深刻理解和自觉掌握这一理论并用以指导实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广大团员、团干部必须长期坚持学习,常学常新,不断深化。
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就是运用坚持经常性教育和适当的集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经验,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引向深入,努力把广大团员、团干部锻炼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实践者,这是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根本所在、关键所在。
把握“一个主题”。
就是“永远跟党走”。
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是全面贯彻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精神的延伸。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
共青团与党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共青团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跟党走,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所以,永远跟党走,是当代青年运动的永恒主题,也是这次教育活动的灵魂,在安排教育活动时,要围绕这个主题来设计、来规划、来部署、来开展,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使广大团员青年了解党、热爱党,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决心,把广大团员紧密的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党不断巩固和扩大青年群众基础。
坚持“四个结合”。
“四个结合”是本次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坚持将团员意识教育有机融入到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之中;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坚持组织推进与充分发挥团员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坚持统筹安排和分类指导相结合。
有力推动团的各项工作的开展。
实现“一个目标”。
就是要增强意识、健全组织、活跃工作、服务青年,解决基层团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把我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打下坚实的青年群众基础。
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是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校团的基层组织是有战斗力的,广大团员也在学生群体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但是,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与共青团肩负的任务还不能完全适应,特别是少数基层团组织松散,团员意识、组织观念淡薄、模范作用不突出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团组织作用的发挥。
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切实解决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扩大组织覆盖,完善组织体系,健全工作机制,这是共青团适应新形势、开创新局面,建设一个有强大凝聚力的共青团组织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
二、围绕指导思想,努力实现“增强意识、健全组织、活跃工作、服务青年”的工作目标这次教育活动,我们将目标定位在“增强意识、健全组织、活跃工作、服务青年”这四个方面,这个目标是相辅相承的统一整体。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始终坚持教育活动的正确方向,突出教育活动的重点环节。
增强意识。
坚持用科学理论构筑广大团员的精神支柱,自觉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切实增强政治意识;保障和维护团员的基本权利,明确团员的各项义务,提高团员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切实增强组织意识;引导团员在学习和工作中自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团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增强模范意识。
健全组织。
把教育活动与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创建“五.四红旗团委”、“优秀团支部”活动,完善“三级联创”工作机制。
通过教育活动,达到提高团员队伍素质,巩固和完善团的基层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基层团的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构建多层次的组织覆盖、多形式的阵地覆盖、多渠道的人员覆盖体系,做到“哪里有团员,哪里就有团组织;哪里有青年,哪里就有青年工作”,整体推进基层团建工作。
活跃工作。
进一步提高团组织的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不断提高团的工作水平。
着重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推动各项工作任务深化落实,努力构建有效的服务青年、服务学校工作大局的工作体系。
以增进团员青年的归属感和责任心为目标提供发展性服务,不断增强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联系,不断提高团建工作水平。
服务青年。
要把服务青年作为第一要务,努力通过整合校内外、团内外的资源,搭建服务平台,巩固服务阵地,创新服务方式,强化服务手段,努力构建和完善面向青年、具有共青团特点、开放互动的服务机制,为青年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用服务青年工作的成效和青年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准。
增强意识、健全组织、活跃工作、服务青年这16个字归结为一个核心目标就是: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突出工作重点,着力解决团的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努力推动团的工作迈上新台阶1.加强团员队伍建设,增强团员意识共青团的光荣历史是靠广大共青团员书写的,共青团的光辉未来也要靠广大共青团员去创造。
团员是共青团组织的主人翁,只有团员自身的意识增强了,团员队伍的状况稳定了,才谈得上建设一个有凝聚力的共青团组织。
与此同时,我校团员队伍建设和团员意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例如,政治意识、团员意识淡漠,学习党的理论和团的基本知识不自觉、不主动;理想信念动摇,组织意识弱化,不参加组织生活等现象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身份淡化”、“身份淹没”,很多学生团员对“班级”概念的认同远高于对“团支部”概念的认同;模范意识缺失,团员的自豪感、荣誉感不够,团干的表率作用不明显;一些青年团员对“利益”的追求远高于对“先锋”、“模范”等价值的追求,忘记了共青团员是先进青年的光荣称号。
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增强团员意识,我们要切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增强团员的政治意识。
坚持用科学理论构筑广大团员的精神支柱,要紧紧抓住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条主线,牢牢把握“永远跟党走”这个主题,学习借鉴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在广大团员中广泛深入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识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形势教育和团史团情教育,使广大团员自觉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
二是大力推进团内民主建设,切实增强团员的组织意识。
在当代青年中,蕴藏着巨大的民主参与、政治参与的热情,但他们的民主素质还需要在有序参与的实践中进一步提高。
因此,对共青团组织来说,要切实增强团员的组织意识,就必须要加强团内民主建设,尊重和保护团员的民主需求,拓宽政治参与的渠道,保证团员健康有序参与,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团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团员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是继续开展成才活动,切实增强团员的模范意识。
共青团组织要从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两个方面,为青年发挥模范作用搭建舞台。
结合青年学生的职业生涯导航,大力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全方位为青年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提高青年在课外学术科技文化活动中的参与率。
拓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载体,继续加大优秀青年典型的宣传力度,维护团员青年评先争优的积极性。
2.健全基层组织,扩大组织覆盖团的基层组织直接担负着将党的要求和团的任务落实到团员青年中去的重要任务,是共青团凝聚力的基础和依托,是团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但是,我校基层团组织的自身建设在有些方面还明显滞后,有不适应的地方。
例如一些团支部组织性、纪律性不强,影响力、凝聚力不够;一些团支部团会主题不明确、针对性不强,甚至定期组织生活得不到保证;一些团支部制度不健全,换届选举不规范;少数教工团支部组织意识淡化,长期不开展团的活动;少数院系团委疏于对团支部的指导和管理,宣传工作弱化;各级团组织对团员只奖不惩,奖惩的透明度不高等等。
除此,与团员青年的选择多样化相比,基层团组织服务青年的观念手段还需要不断创新;与团员青年群体结构的多样化相比,基层团组织的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还有待拓展;与团员青年的需求多样化相比,基层团组织服务青年的项目还不够丰富。
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健全基层组织,就要做到“两个强化”。
一是强化关注基层、支持基层、服务基层的理念。
高度重视抓基层、打基础,多做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工作,多干长久受益的事业,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基层,把心操在基层,把劲使在基层,并紧紧依靠广大基层团干部,尤其要为基层团干部开展工作提供更大的帮助、创造更好的条件,使他们全力以赴地做好工作,并通过服务基层来实现服务青年,从而不断夯实共青团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
二是强化“两手抓”的思路。
一手抓覆盖面的扩大,一手抓内在活力的增强,积极主动地以多样化的联系方式、多层次的组织形式、多形式的阵地覆盖、多渠道的人员覆盖应对青年群体结构和时空分布的变化,进行活动团总支、团支部以及实习期间临时团支部的试点工作,努力做到“哪里有团员,哪里就有团组织;哪里有青年,哪里就有青年工作的蓬勃开展”。
3.体现团的特色,全面活跃工作只有团的工作活跃,团的组织才有活力;只有团的工作有作为,团的组织才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