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铜文物腐蚀与保护研究

青铜文物腐蚀与保护研究

青铜文物腐蚀与保护研究
摘要:在青铜文物的表面有两种腐蚀或化学和生物腐蚀、自己的材料和环境相
关的腐蚀速率,因此,在青铜文物保护,我们必须了解腐蚀机理,这样可以更好
的保护,更好地保护重要的遗产。

关键词:青铜文物;腐蚀;保护
一、青铜文物
青铜器是由青铜合金制成的,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

青铜器出现在世
界各地,是一种世界文明。

据考证,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
河谷。

中国古代青铜器制作精美,具有很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我国4000多年来的优秀技术和文化。

在中国,也就是距今5000至4000年间,历史上的尧舜禹时期,据考察发现在,那时人们已经开始冶铸青铜器,在众多青铜器当中,商和周制作的青铜器是
最精美的,中国的青铜器主要指4000多年前用铜锡合制的青铜器物,简称“铜器”,包含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
衡器等。

最初的青铜器多为小型工具或饰品,在商周晚期至西周早期,我国的青
铜器事业发展得最好。

青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于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我国的青铜器相比
世界其他各国出现的晚一些,但是就青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以
及品种来说,是世界上其他地方无法相比拟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这一文化领域,我们有独特的地位并引起重视的原因,青铜器在刚刚打造出来的时候,颜色是非
常漂亮的,呈现黄金般的土黄色,但是由于深埋于地下多年,经过了腐蚀后,它
才变为了绿色。

在商代早期的青铜器上极少有铭文的出现,以前认为个别龟形上面是有文字的,但其实不是,那仍然是纹饰而不是文字。

纹饰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二里冈期
变形动物纹的改进,原来粗犷的线条变得较细而密集,第二类是出现了用繁密的
雷纹和排列整齐的羽状纹构成的兽面纹。

在商代中期仍旧保持着不铸铭文的习惯,但是在某些器皿上可以发现是有作者本人的族氏徽记的。

中国青铜器不但数量多,而且造型丰富、品种繁多,有酒器、食器、水器、
乐器、兵器、农具与工具、车马器、生活用具、货币、玺印等。

每一个器种在不
同的时代都有独特的风采,真可谓是百花齐放、五彩缤纷,这增加了青铜器的观
赏价值,但同时也增加了青铜器的鉴定难度,因为想要鉴定是有一定难度的,所
以这也增加了鉴定的情趣,为青铜器更增添了一份吸引力。

二、青铜文物的腐蚀
随着科学的发展,对于青铜器的腐蚀机理有着各种的理论和观点,目前较为
一致的观点是,由于青铜器深埋于地下,接触到了氯化物,而氯离子的半径又很小,它能够穿过水膜与铜进行反应,生成氯化亚铜,氯化亚铜又与水反应生成氧
化亚铜和盐酸,氧化亚铜遇上氧气、水和二氧化碳时可以生成碱式碳酸铜,最后
氧化亚铜遇水、氧,加上盐酸又可转化为碱式氯化,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青铜器受外部影响的腐蚀产物是层叠状的,这一观点已经被相关部门进行了
证实,氯化亚铜的转化物是一碱式氯化铜,它的表面是疏松膨胀的,并且呈现粉状,我们俗称其为粉状锈。

随着氧和水的进入,它会变成碱式氧化铜,其生成的
盐酸遇到了共析组织,又使铜变成了氯化亚铜,氯化亚铜与氧气和水再次作用,
就生成了反碱式氯化铜,就这样日复一日不停地循环,周而复始,致使青铜器的
表面腐蚀性会不断扩大,腐蚀的面积不断伸展,以至于青铜器出现穿孔,这就是
我在前面,所介绍到的青铜病。

三、青铜器的去锈与保护
青铜器长期深埋于地下,由于地下水与其他在自然因素以及不可抗力的影响,造成了青铜器出现不同程度与不同的颜色腐蚀现象,并形成了腐蚀覆盖层。

前文
已经介绍,刚做出来的青铜器呈现出的是黄金般的土黄色,而经过了这些腐蚀层
的覆盖之后,它则变成了其他的颜色,例如,黑色的氧化铜、红色的氧化亚铜、
靛蓝色的硫酸铜、蓝色的硫酸铜、绿色的碱式硫酸铜、白色的氯化亚铜矿、白色
的氧化锡等不同色彩。

有些覆盖层反而增添了青铜器的艺术效果,古色的锈层代
表着青铜器的年代是久远的,代表了一段历史和一段传奇,锈层并没有改变青铜
器的形态,因为它的性质是比较稳定的,不会破坏青铜器,是可以选择保留的,
但是青铜器被发掘出土时,是包含着土块和锈层的,这样就无法露出它的花纹和
图案,我们就必须把他的锈除去,除锈的含义就是处理氯离子,有两种方法,要
么是将其移出青铜器外,要么就将它封闭在里面,隔绝氧和水,避免受外部因素
的影响。

在除锈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正确的步骤,并且保护好其原有的形态,在有
文字花纹的地方需要小心注意。

一般我们常用的修复步骤为以下两类:机械修复
法和化学还原法。

1、机械法
机械法分为手工操作和机械操作,手工操作主要用于去除暴露在青铜器外面
的粉状锈,可以使用很多工具,例如不锈钢针、凿子、不锈钢手术刀、洁牙机等,可以手工直接在青铜器上操作,这项工作需要很大的耐心和细心,在这过程中会
发现青铜器上出现了一层薄铜,这不是真正的铜体,而是氯化铜水解的产物,这
是使用钢针刺穿薄铜,确系氯化物的话可以去除,直至见到真正的铜体。

机械操作:①喷砂机,这种方法可以清除青铜器表面锈迹,并且快速又方便,而且它清除的面积可大可小,可以去除一些不易去除的锈迹,例如一些不易清洗的边边角角。

②激光去锈,可以有效去除孔洞上的锈迹,会使青铜器表面的温度迅速上升,能够快速有效,无污染地清除锈迹,并且做到延长青铜器寿命、保护文物的目的,但是它有一个弊端就是不适用于大面积清除。

③超声波去锈,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长时间浸泡处理效果。

2、化学法
方法一,将青铜器置5%~10%柠檬酸、5%~10%氢氧化铵、碱性酒石酸钾钠中,然后用脱脂棉蘸除锈液,再敷于生锈的部位。

方法二,倍半碳酸钠法。

也可以称其为碱浴浸泡法,所需化学制品有碳酸钠
和碳酸氢钠,它们合成为碳酸氢三钠溶液,将青铜器置于百分之一或百分之五的
倍半碳酸钠溶液中,最好能够对其加热,使其白天温度保持在40度左右,然后
晚上能够自行冷却,随后用蒸馏水对其进行冲洗,刚开始每周都需要换一次,几
周后可以半个月换一次,这项浸泡工程最少要三个月,所以它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就是极其费时,但是如果想要保留青铜器的铭文、花纹、和古斑等,就可以
选择这种方法,但是经过观察,它的去氯效果并不是很好。

方法三,过氧化氢法。

将过氧化氢视为氧化剂,这种方法不会对文物产生任
何的影响,并且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它的处理时间很短,并且除氯离子比较彻底,可以清除面积大小不同的粉状锈以及深浅不同的粉状锈,并且它的使用范围
非常宽泛,处理也非常简便。

方法四,乙睛法。

用50%、5%乙腈、5%乙醇加水至100%。

乙晴和亚铜离子
相结合,可以生成碱式氯化铜,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弊端,它的效果较差,并且不
能够在短时间内起作用,如果浸泡的时间较长的话,它的绿色铜锈会变成黑色,
并且乙晴在蒸汽时,它有着中等程度的毒性,所以,如果想要使用这种方法浸泡
的话就需要一个通风环境非常好、密闭措施也非常好的环境。

结束语
青铜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我们可以用铜来研究古代历史文明,青铜器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意义,是让更多的
外国朋友来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因此,在青铜器的保护和
修复方面,应严格注意和谨慎,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对青铜器进行修复,恢复其
原有的风貌。

对于青铜器的修复,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如何更好的修复它们,这仍
然是一个需要我们仔细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胡星明,毕建洪.青铜文物腐蚀与保护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77-80.
[2]方柳静,闫莹,周浩,等.气候因素对青铜文物模拟材料大气腐蚀的影响[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489-494,55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