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巧用简笔画 激活语文课

巧用简笔画 激活语文课

巧用简笔画激活语文课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要求知识传授到位,而且必须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使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

我在担任小学高段的几年语文教学中,经常采用画简笔画的方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不成熟的作法和体会。

一、在预习课文时,巧用简笔画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激发主体意识的前提。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一般都要经过由具体形象到抽象逻辑的思维过程,小学生更是如此。

在语文课的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必须预先创设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教《邯郸学步》一文时,课前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任务是:1、那个年青人学步的最终结果为什么是不会走路了?2、你小时候是先会爬,还是先会走?3、年青人走着来,爬着回去,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从中应该吸取哪些教训?在早读的预习课上,我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勾了两幅简笔画,一幅是那位年青人学步前的走路姿态,一幅是学步后狼狈爬回的画面。

刚画完,迅速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个个斗志昂扬,积极主动,兴奋、自觉地投入到预习之中,预习的效果不言而喻。

二、在语文课堂上,巧用简笔画
新课程要求课堂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

教师必须拉近与学生心与心的距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投入到学习中,语文课堂上巧用简笔画,既可创设学生动手氛围,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气息,得到美的熏陶。

如:《燕子》是一篇描写春景的优美散文,我先让孩子通读全文后,把他们各自在头脑中形成的画面动手画在黑板上或练习本上:蓝天白云之下,桃红柳绿的春境之中,几只活泼、机灵的燕子在低空的湖面掠过……通过画画,大多数学生当堂就能背诵全文。

使课文内容生动、形象地触及学生的感官,拉近生材距离。

通过简笔画,一节活泼、和谐、自主向上的语文课完成了。

又如: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学生对于为了加快工期,采用“中部凿井法”一段不能理解,这时我采用师生边读边画图的方法,学生看了黑板上的简笔画,豁然开朗,也顺理成章地解决了教学的难点。

三、在布置作业上,巧用简笔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发、唤醒和鼓舞。

”在语文课后的作业布置上巧用简笔画,会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增强知识的趣味性,调动学生作业积极性。

在古诗文教学中,诗词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遂,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窄,生活阅历浅,知识储备不足,对诗歌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难以掌握。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通过简笔画巩固所学知识。

如:我在教《渔歌子》时,课后让学生
根据诗的大意动脑筋画一幅“作品”。

这样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图画,既可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回顾、重组,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又能培养儿童对线条、色彩的感悟能力,提高孩子们的审美知觉。

再如:在看图作文教学中,这里的“图”其实就是一幅简笔画,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发掘简笔画的深刻内涵,透过现象看本质,弄懂画的真实内涵,选择恰当的角度进行写作。

绘画可放飞孩子们想象的天空,绘画可表达他们真实的情感,绘画可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斗志,绘画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导向,绘画展现了课程改革和教学理念。

因为没有一个孩子爱绘画,通过简笔画,我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生动,更有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