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三圣乡景区空间现状调查研究

关于三圣乡景区空间现状调查研究

关于三圣乡景区空间现状调查研究
摘要本文以三圣乡景区为调研对象,调查研究三圣乡景区的空间现状。

通过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法、访谈法调查研究了三圣乡景区的现状、产业链、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成功经验等,来看中国现如今的乡村建设如何进行,向哪方面进行。

在进行乡村建设中,科学规划,规模经营,创新品牌注重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政府主导,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是成功建设新农村的必须之路。

关键词三圣乡景区乡村建设文化内涵科学规划
一、绪论
1.1 调研背景
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设统一的标准,但有统一的目标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俗、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国家对乡村的建设力度正在逐步加大,城乡统筹发展,为实现中国梦、为实现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乡村重点建设已成为必然。

而如何平稳有序、健康、和谐的建设发展乡村,这就值得深入的研究。

而三圣乡景区作为全国农家乐的发源地,以他作为借鉴,调查研究他的空间现状就显得尤为必要。

1.2 调研目的
三圣乡景区作为全国农家乐的发源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其成功是有目共睹。

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实地调研和分析反思来实现以下目的:(1)分析三圣乡景区游客的数量、身份特征、客流量的季节变化等,进一步探讨三圣乡景区产业链,了解其运作模式;
(2)了解三圣乡景区的成功之处,分析其原因;
(3)找出三圣乡景区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建议;
1.3 调研对象
(1)三圣乡景区的原著居民、经商人员、服务人员及相关空间;;
(2)三圣乡景区的游客
(3)三圣乡景区的周边居民
1.4 调研方法
(1)文献分析法:查阅文献、报刊杂志、相关报导下的网友评论等,获得三圣乡景区相关资料以及对此普遍看法。

(2)实地调研法:实地观察三圣乡景区的现状、环境以及产业状况。

(3)访谈法:在考察路上,对三圣乡景区内居民、游客、经商人员、服务人员和三圣乡景区的周边居民进行访谈,了解三圣乡景区的游客身份特、产业状况和对三圣乡景区的看法。

共采访20人,其中:三圣乡景区内居民访谈4人,游客访谈7人,经商人员访谈3人、服务人员访谈2、三圣乡景区的周边居民访谈4。

1.5 调研区域
三圣乡景区位于成都市锦江区,面积12平方公里,距离成都市区二环路5公里。

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辖5个村,红砂村、幸福村、江家堰村、驸马村、万福村,分别打造了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等不同特色的旅游村,人称“五朵金花”。

而我们实地考察的区域为“幸福梅林”,位于成都市成龙路西段,占地面积3000余亩。

二、调研与分析
2.1 三圣乡景区的概况
三圣花乡旅游区隶属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面积12平方公里,距离成都市区二环路5公里,是以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题,集休闲度假、
观光旅游、餐饮娱乐、商务会议等于一体的城市近郊生态休闲度假胜地,包括花乡农居(红砂村)、幸福梅林(幸福村)、江家菜地(江家堰村)、东篱菊园(驸马村)、荷塘月色(万福村)等5个景区。

景区先后被国家旅游总局、建设部、文化部、林业局等部门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市级森林公园”、“省、市首批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

2.2 三圣乡景区的产生的背景
成都市在三圣乡举办“中国成都首届花博会”之际,集中财力,借势造势,将花博会周边的五个村庄在原来经营花卉的基础上,由政府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在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别打造了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等不同特色的旅游村,人称“五朵金花”。

2.3 三圣乡景区的客源市场特征
2.3.1三圣乡景区的主要客源
访谈了一位三圣乡的游客中心的管理工作者,根据访谈结果,三圣乡95%以上的游客来自成都中心城区。

根据访谈得知:成都市消费者占了绝大多数,所占比例为86.68%,其中东南片区占37.3%,东北地区占19.84%,西南地区占12.7%;其它地区占10.32%。

2.3.2 产业链和收入
根据访谈结果显示:目前,三圣乡的产业链主要意义旅游方式为主,方式为乡村休闲,集观光、喝茶、打牌、餐饮为一体,而又以餐饮收入为主。

游客大多停留半日或一日,很少有过夜的。

2.3.3 淡旺季
访谈得知,三圣乡虽然全年都可旅游,但淡旺季还是比较明显的,旺季为2月、3月、4月、5月、9月、10月,以三个“黄金假日”为高峰;其余为淡季。

2.4 三圣乡景区成功的原因
2.4.1 成都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发展成熟;
2.4.2 政府主导,规范化发展;
2.4.3 地理位置优越,课可进入强;
三圣花乡的公路形成“两横两纵”城市交通网络。

“两横”指东西方向的外环路(绕城高速路,80米宽的双向八车道)、石胜路(70米宽双向四车道,一级油路)。

“两纵”指南北向的成龙路(70米宽双向四车道,一级油路)、成仁路(40米宽双向四车道,二级油路)。

可快速通达成渝高速、成绵高速、成南高速、成雅高速、成乐高速、机场高速等高等级公路,距离二环路仅7公里,距火车南站约10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约15公里。

交通发达,区位优越
2.4.4 三圣乡花木种植传统,花卉产业兴盛;
2.4.2 景区的发展方式完善、独特
(1)农房改造景观化
(2)基础设施城市化、现代化
(3)景观打造生态化、田园化
(4)开发土地集约化
(5)开发建设注入文化因子和产业因素
三、总结与建议
3.1 对三圣乡景区的评价
3.1.1 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地,全国都市近郊大规模的乡村旅游区
三圣花乡是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社区特色鲜明,包括5个景区,面积12平方公里,是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旅游产业结合典范,是全国都市近郊大规模的乡村旅游区。

3.1.2 景观组合型好,各有特色
花乡农居以花卉产业为特色,幸福梅林是全国四大梅花基地之一,荷塘月色观赏荷花,东篱菊园观赏菊花,江家菜地以认种、代种蔬菜的生态农业体验为特色,景观组合型好,特色鲜明。

3.1.3 乡村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形成特色主题,有一定独创性
旅游区内有特色鲜明的川西民居建筑、特色花卉、人工湖泊和堰塘、缓坡起伏的山际线、乡村特色餐饮,乡村风情浓郁。

3.2从三圣乡景区的成功之处可以学到的经验
3.2.1 科学规划,规模经营,创新品牌
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要规模化经营,用连片联户开发,共同扩大发展的市
场空间,破解农民单家独户闯市场的风险,走出了一条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之路。

在产业布局上,围绕共同做大做强观光休闲农业这一主导产业,五个景区实现一区一景一业错位发展的格局。

3.2.2 注重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
文化品味融入于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之中,增加其文化和人文价值。

同时,注重改变单一的农业生产为吸引市民体验、休闲的文化活动,使文化产业与农业产业相得益彰,以文化支撑产业,以品牌塑造形象,按照“一村一品”的文化格局不断推出和延伸新的品牌项目,使其接连不断的萌发出新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3.2.3 政府主导,政策扶持,资金支持
休闲观光农业是一个高投入、关联性很强的产业,打造精品观光农业示范点和旅游农家乐,需要政府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

政府主导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前提。

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导地。

各级政府应围绕发展思路、政策导向、设施建设、市场推介、人才资源建设、资金投入等诸多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在旧村庄改造中,涉及拆迁等各种农民实际利益的问题,各级政府不回避矛盾,按照“宜拆即拆、宜建则建、宜改则改”等办法改造旧农居。

3.3三圣乡景区建设的不足与建议
(1)滨湖水污染严重,污水排放处理不合理景区内路牌较少,游客不容易找到游览路线
(2)景区内的零售商很多,但商品没有特色,不能吸引游客进行购买。

(3)餐饮业卫生不规范,游客自觉性不高,食用后的垃圾清理不到位。

(4)景区内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够完善。

如,栅栏等,有损坏的应及时维护和修理,防止危害游客的生命安全。

(5)虽然三圣花乡拥有“五朵金花”这些特色景区,但每个景区的游玩形式单一,游客到景区玩耍停留的时间不长,最多半天就返回,游客流量大但是游客的普遍人均消费很难超过200元。

(6)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加强管理体制的完善
(7)文化内涵尚待深入发掘和丰富
景区文化内涵不够,特别是缺乏三圣花乡和锦江区特有历史文化内涵。

应大
力加强文化项目建设,丰富人文内涵,突出文化特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