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从2002年表看我国的经济状况_2002年投入产出表系列分析报告之二
从2002年表看我国的经济状况_2002年投入产出表系列分析报告之二
China ,some useful proposals can be achieved on economic scale , structure of industry and economic growths.
关键词 : 经济规模 ; 产业结构
投入产出表系统描述了社会再生产的全过 程 ,协调和细化了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三种方法 , 从生产 、收入与使用不同的角度 ,揭示国民经济各 部门之间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 ,是宏观 经济分析的有效工具 。通过中国 2002 年投入产 出表提供的丰富的宏观经济信息 ,可以对我国 2002 年的经济规模 、产业结构及经济增长等进行 系统的描述和分析 。
比重达到了 13 % ,这些部门资本密集 ,科技含量 高 ,也是工业中十分重要的部门 。
① 各年数据来自经济普查后修订的 GDP 生产核算数据 。 投入产出表中的增加值不包括进口关税等 ,绝对值与 GDP 修订 数据略有不同 。
中国投入产出学会课题组 :从 2002 年表看我国的经济状况
5
食品制造业 、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及 其他制造业的总产出 ,各占全部工业的 9 %左右 。 这些部门提供食品衣着生活必需品 ,也是工业重 要的组成部分 。
2006
年第
12
期
统计研究
No. 12 2006
Statistical Research
3
从 2002 年表看我国的经济状况
———2002 年投入产出表系列分析报告之二
中国投入产出学会课题组 3
ABSTRACT The input2output table systematically describes the whole procedure of social production. From three different angles which consist of the production , income and consumption accounts ,the input2output table reveal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economic sectors. By analyzing 2002 input2output table of
按生产法 ,增加值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 。
2002 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 12185819 亿元 。其
中பைடு நூலகம்,第一产业增加值为 1663015 亿元 ;第二产业增
加值为 5510112 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为 5012712
亿元 。按可比价计算 ,2002 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
年增长 911 % ,“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
感应度系数 4160 4101 3115 2199 2181 2173 2167 2151 2147 2146 2119 2116 2106 2103 1194 1176 1172 1171 1169 1169
表 4 列出了根据 2002 年投入产出表计算的 各部门感应度系数中位于前 20 位的部门 。由表 中可以看出 ,感应度系数排在前面的部门中 ,批发 和零售贸易业排在首位 ,说明该部门对国民经济
(二) 工业内部结构
工业在我国的经济中居主导地位 ,是经济增 长的主动力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举足轻重的地 位 ,其内部结构比例关系的优化 、协调与否 ,将直 接影响到整个经济的结构和效益 。表 3 给出了工 业各部门总产出在工业总产出中所占的比重 。
表3
工业各部门总产出结构
工业部门
机械设备制造业 化学工业 金属产品制造业 纺织 、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 食品制造业 其他制造业 采掘业 电力及蒸汽 、热水生产和供应业 炼焦 、煤气及石油加工业 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影响力系数是反映国民经济某一个部门增加
单位最终使用时 ,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 产需求波及程度 。当影响力系数大于 1 时 ,表示 该部门的生产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
超过社会平均影响水平 ;当影响力系数小于 1 时 , 则表示该部门的生产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
响程度低于社会平均影响水平 。
图 1 从生产与支出两个方面反映了国民经济 的全貌 。
增加值 中间投入 12185819 亿元 19157116 亿元
总产出 31343015 亿元
总供给 34000415 亿元
进口 27574 亿元
总使用 34000415 亿元
农村居民消费 1627117 亿元
中间使用 城镇居民消费 3629916 亿元
影响力系数 1139 1132 1131 1128 1127 1125 1123 1122 1122 1121 1121 1121 1121 1120 1119
四 、产品部门的使用结构
从货物和服务的使用去向来看 ,各部门所生 产的货物和服务 ,有的作为中间使用 ,有的作为最 终使用 。中间使用率高的部门 ,一般为原材料 、能 源等基础部门 ,这些部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 如果这些部门的发展不能与经济发展同步 ,就会 影响到整个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而最终使用率 高的部门 ,则多为轻纺 、机械设备和服务等部门 , 它们生产的货物和服务可以直接满足消费活动和 投资活动的需要 。
容易成为投资的热点和经济增长的主动因 。第三
产业的增长明显 ,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不断提高 。
表2
增加值的三次产业结构 ①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5
1918
4712
3310
1997
1811
4715
3414
2000
1418
4013
3110
2002
1315
4418
4117
三次产业结构变化表明 ,我国“二 、三 、一”的 产业格局并未改变 ,工业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导 因素 。因此 ,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调整工业内部 结构 ,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 ,加快第三产业 的发展 ,使各产业协调发展 ,是今后产业政策调整 的基本要求 。
增长速度为 915 % ,2002 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
度低于“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
014 个百分点 。
按收入法 ,增加值包括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
额 、固定资产折旧与营业盈余四部分 ,2002 年收
入法计算的增加值结构如表 1 所示 :
表1
2002 年增加值结构
增加值项目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固定资产折旧 营业盈余 合计
4
统计研究
出口三部分 。2002 年全国最终消费 7169112 亿 元 , 固 定 资 本 形 成 总 额 4363211 亿 元 , 出 口 3094215 亿元 ,进口 2757410 亿元 。前三部分占最 终使用的比例分别为 4814 % , 2914 %和 2019 %。 由此可见 ,尽管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 ,国民经 济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支出的主体仍然是国 内消费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
总产出
绝对数 (万元) 构成 ( %)
444322891
27136
215726168
13128
213653418
13115
156354358
9163
144807828
8192
144581021
8190
103171891
6135
79116903
4187
64483952
3197
58045337
3157
机械设备制造业包括机械工业 、交通运输设
三 、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分析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应用最为广泛 的是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
(一) 感应度系数
感应度系数是反映当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
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 ,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 求感应程度 ,也就是该部门为满足其他部门生产 的需要而提供的产出量 。当感应度系数大于 1
时 ,表示该部门受到的感应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感
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部门 ,其总产 出为 4443213 亿元 , 占全部工业总产出的 27 %。 这些部门技术密集 ,单位劳动力产值水平高 ,成长 性强 ,代表了产业发展的方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 产业结构的调整 ,将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
化学工业和金属产品制造业占工业总产出的
金额 (亿元)
5626715 1826712 1870016 2862316 12185819
比例 ( %) 4612 1510 1513 2315 10010
(三) 最终使用
最终使用包括最终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和净
3 顾问 :陈锡康 、刘起运 、佟仁城 ;组长 :许宪春 ;副组长 :齐舒 畅 、杨翠红 、赵同录 ; 课题组成员 : 许宪春 、齐舒畅 、杨翠红 、赵同 录 、夏明 、许健 、李花菊 、张红霞 、陈杰 、祝坤福 、唐志鹏 、裴建锁 、喻 春琳 、李敬军 、刘轶芳 、蒋雪梅 、满讲义 、胡晓群 、王璐 、肖丽 、曹淑 霞 、潘登 、付庆波 、林晨 、杲海青 。
出口
19157116 亿元 政府消费 1911919 亿元
3094215 亿元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1870016 亿元
存货增加及其他 316711 亿元
图 1 国民经济生产与使用示意图
二 、产业结构
(一) 三次产业结构 按照 新 的 国 民 经 济 行 业 分 类 ( GB/ T47542 2002) ,2002 年投入产出表中的三次产业与以往年 度有所不同 ,第一产业除包括传统的农 、林 、牧 、渔 业四个部门 ,还增加了木材及竹材采运业及农、 林 、牧 、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包括的范 围也做了相应的调整 。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构成变 化如表 2 。 表中数据表明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 程的深入 ,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稳定而缓慢地 下降是产业结构变化最显著的特点 。第二产业仍 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 ,特别是在经济扩张时期 ,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