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性肠系膜缺血

急性肠系膜缺血

病程相对缓慢 侧枝循环 肠缺血的症状 血栓形成后-----肠坏死可
发生
2 病理生理
EAMI
TAMI
危险因素
肠系膜静脉内膜损伤:腹部手术、外伤、炎症等 血流速度缓慢: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切除、充血性心力
衰竭等引起的血液淤滞 血液高凝状态:肿瘤、骨髓增生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
TAMI VAMI
缺血致肠痉挛 腹痛
糜烂
溃疡 早期出血
栓塞缺血
平滑肌缺血 肠黏膜病变
NOMI
平滑肌逐渐松弛 数小时候肠袢出现青紫
2 病理生理
EAMI
肠系膜动脉血栓 TAMI
VAMI NOMI
危险因素 高龄 动脉粥样硬化高危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常年吸烟史等 动脉炎 外肠系膜血管移植术后 血管创伤 血液高凝固状态
对梗死的肠道则应 手术切除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非阻塞性 肠系膜缺血
NOMI
1 解剖
2 病理生理
3 临床特点 AMI
4 实验室检查
5 影像学检查
6 治疗
3 临床特点
症状重 体征轻Leabharlann EAMITA M I
VA M I
NOMI
Bergan 三联征 突发剧烈腹痛 强烈的胃肠道排
空症状(频繁呕吐 和腹泻) 既往器质性全身 血管阻塞病史(冠 心病、肢体血管 闭塞、脑梗死等)
7. 阑尾动脉
8. 直肠上动脉 9. 乙状结肠动脉 10. 左结肠动脉 11. 肠系膜下动脉 12. 空肠和回肠(肠的)动脉
1 肠道血管解剖学
1 肠道血管解剖学
1 肠道血管解剖学
1 解剖
2 病理生理
3 临床特点 AMI
4 实验室检查
5 影像学检查
6 治疗
肠道血供
• 静息需CO的25% • 餐后需CO的35% • 70%供应黏膜及黏膜下层 • Cap.开放20%足够 • 缺血时下调25%,12H • 肠系膜完全闭塞,6H不可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VAMI)
非阻塞性肠系膜缺血(NOMI)
1 解剖
2 病理生理
3 临床特点 AMI
4 实验室检查
5 影像学检查
6 治疗
1 腹部解剖学
1 腹部血管解剖学
1 肠道血管解剖学
1 肠道血管解剖学
1. 肠系膜上动脉 2. 中结肠动脉
3. 直动脉 4. 边缘动脉
5. 右结肠动脉 6. 回肠结肠动脉(结肠动脉分支;回肠支)
症、长期口服避孕药及继发性蛋白 C 缺乏、蛋白 S 缺乏、 抗凝血酶 Ⅲ缺乏等引起的
复供,肠上皮再生
肠系膜静脉血栓 VAMI
静脉血流减缓
黏膜层出血、溃疡
超过3小时 黏膜脱落
血栓逐渐形成
闭塞
NOMI
肠壁淤血肿胀
超过15分钟 小肠绒毛结构破坏
全层,血 性肠坏死
2 病理生理
EAMI TAMI VAMI
降低灌注压、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肠系膜外周动脉收缩 • 心力衰竭 • 血管活性药物:肾上腺素、抗利尿激素 • 休克、心律失常、长期透析等 反复间歇性缺血再灌注,肠道损伤严重,加之缺乏临床特异性,患者 预后较差
1 解剖
2 病理生理
3 临床特点 AMI
4 实验室检查
5 影像学检查
6 治疗
4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WBC 碱性磷酸酶ALP 乳酸脱氢酶LDH 肌酸激酶CK
意义有限
D 二聚体
敏感性 96%
特异性 40%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敏感性 77%
D-乳酸
特异性 77%
敏感性 74%
特异性 74%
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
持续性(数小 时)钝痛
餐后腹痛 不如EAMI症状
急、腹痛剧烈
腹部胀痛 食欲缺乏 大便习惯改变 可持续 1 ~ 2 周,
然后突发腹部剧 烈的疼痛、呕吐, 约1 / 5 的患者可 有腹泻与血便
多合并低血容量 性休克、心力衰 竭、主动脉供血 不足等疾病
可表现持续性腹 痛,对腹痛的性质 及定位模糊
SMA栓塞,可见肠系膜上动脉内有充盈缺损(无对比剂充 盈)
5 影像学检查
肠系膜血管闭塞
SMV血栓形成,表现同上,为充盈缺损。
5 影像学检查
肠壁增厚
通常管壁显示低/等密度为水肿;密度增高(高于肠内液体)为出血
5 影像学检查
肠管扩张
5 影像学检查
串珠征
5 影像学检查
肠腔内积液
5 影像学检查
肠系膜水肿 肠系膜静脉扩张
敏感性 68%
特异性 85%
1 解剖
2 病理生理
3 临床特点 AMI
4 实验室检查
5 影像学检查
6 治疗
5 影像学检查
肠系膜血管闭塞
SMA栓塞,可见肠系膜上动脉内有充盈缺损(无对比剂充 盈)
5 影像学检查
肠系膜血管闭塞
SMA栓塞,可见肠系膜上动脉内有充盈缺损(无对比剂充盈)
5 影像学检查
肠系膜血管闭塞
逆损伤
病因
急性肠系膜缺血
肠系膜动脉栓塞 肠系膜动脉血栓 肠系膜静脉血栓 非阻塞性肠系膜缺血
2 病理生理
肠系膜动脉栓塞 EAMI
危险因素
心源性栓子: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和房颤的附壁血栓,亚急性 感染性心内膜炎和人工瓣膜上的赘生物
血管源性栓子:动脉硬化斑块脱落、动脉瘤附壁血栓脱落或介入导 管操作时脱落等
1 解剖
2 病理生理
3 临床特点 AMI
4 实验室检查
5 影像学检查
6 治疗
6 治疗
1. 晶体补液 2. 避免使用羟乙基淀粉 3. 避免、慎重使用血管加压药
在诊断急性动脉缺血后,无论是栓塞 还是血栓形成等原因导致的缺血, 也无论缺血发生的部位或血管的节 段,都应立即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 抗凝治疗
1. 抗凝剂、溶栓剂、血管 扩张剂等
关键 1. 充分复苏 2. 尽早开通肠系膜血管 3. 早期血运重建 4. 去除不可逆性坏死的肠袢 5. 阻断毒素吸收并减少毒素被
吸收后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1. 应尽早使用广谱抗生素 2. 选用的抗生素应该同时覆
盖革兰阴性菌及厌氧菌
6 治疗
EAMI
TAMI
VAMI
N0MI
5 影像学检查
肠系膜水肿 肠系膜静脉扩张
5 影像学检查
漩涡征
5 影像学检查
肠壁血肿
5 影像学检查
肠壁内气体
5 影像学检查 肠系膜静脉和/或门静脉内气栓
5 影像学检查
肠壁延迟强化、弱强化、 强化不均或不强化
5 影像学检查
对比黏连性肠梗阻,增强扫描,肠壁强化正常。
5 影像学检查
腹腔游离气体
快速去除栓子,使循 环系统复苏与稳定, 减小肠道切除范围, 避免短肠综合征
首先扩张血管,当肠 道黏膜完整性没有受 到损害时,血管内技 术应作为肠系膜动脉 血栓的一线治疗。
系统性抗凝治疗应尽 早开始。
连续输注抗凝药或低 分子肝素为一线治疗 方法。
去除任何可能存在 的病因
通过直接输注血管 扩张剂来改善肠系 膜灌注
急性肠系膜缺血
—欧洲创伤和急诊外科协会(ESTES)
消化内科 刘孟麟
急性肠系膜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
肠系膜动脉栓塞(EAMI)
突然发生的肠系膜动脉或静脉闭塞或
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TAMI)

血液循环压力降低导致肠系膜循环流

量不足以满足代谢的需要,就称为急
性肠系膜缺血(AMI)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