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期末考试文化生活简答题专练(一)一、综合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仅靠短短的数年时间,中国就迈入了信息化时代,成为了网络大国,但要进一步成为网络强国,就离不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础,也离不开全国人民地一道努力。
网络强国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打造网络强国,就犹如一条新的长征之路,我们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就应当秉承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长征精神。
材料二“四海八荒”、“蓝瘦香菇”、“表酱紫”……不知从何时,这样的网络新词开始充斥到社会生活中。
有人认为,网络新词是“接地气”的用语,正是对社会现象的集融,能帮助人们更便捷也更有趣的交流。
有人则认为,大量使用网络新词,严重影响了词义句意的表达,会对传统的汉字文化造成伤害。
(1)结合材料一,请用“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回答,打造网络强国应如何秉承长征精神?(2)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应对材料二中的现象。
【答案】(1)①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秉承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等精神。
②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③我们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2)①对网络时代中出现的现象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要发展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先进的、健康有益的,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即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③要弘扬文化主旋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④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树立共同理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解析】本题以互联网为话题,从建设网络强国和网络新词两个角度组织材料,设置两个问题,检测学生对中环民族精神和发展网络文化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培育政治认同、理性精神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
设问对知识限定明确,第一问难度不大,第二问难度较大。
第一问要求结合材料一,请用“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回答,打造网络强国应如何秉承长征精神?设问要求调用的知识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只需要把相关主干知识与打造网络强国的做法对接即可。
设问属于措施类问题,需要调用的知识可以进一步精确为“然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要包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做长征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
第二问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应对材料二中的现象。
属于措施类问题,关键是分析材料是什么现象,然后才能提出应对措施。
材料反映的文化现象是网络新词的出现对传统的汉字文化造成了伤害,应该如何应对。
这类主观题应该从文化主体入手,对政府来说,应该加强管理和引导,应该发展大众文化,应该弘扬主旋律,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应该弘扬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公民角度看,应该提高修养,增强辨识和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最后整理成完整答案即可。
【点睛】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5)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人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2.法治文化是指从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和现实环境中生长出来,经过长期社会化过程积淀下来的,人们对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包括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法律价值取向等内容。
只有形成了与现代法治要求相适应的文化观念,才能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以新的观念、道德推动法律的执行和发展,从而为法律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分析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
(2)请你就如何“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写出两条宣传标语。
要求言简意赅,每条20字以内。
【答案】(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对人的观念、行为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法治精神的培养,有利于让人们的人际交往和行为选择更加理性、规范;③法治文化作为一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答案示例:加强法治教育,建设法治社会;从我做起,自觉学法、守法、用法。
【解析】本题以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为背景,组织两个设问,检测学生对文化的影响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育理性精神核心素养。
设问对知识限定明确,第一问难度不大,第二问属于开放性设问,较为简单。
第一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分析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为意义类主观题。
首先,设问要求调用的知识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回扣教材,明确知识点。
然后分析材料,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考查方向可以做如下解答: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法治文化影响人的表现和对人影响的特点;法治文化作为优秀文化可以塑造人生。
最后按照先教材理论后结合材料的思路整合为完整答案即可。
第二问要求就如何“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写出两条宣传标语。
要求言简意赅,每条20字以内。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法治文化的宣传、言语简练、两条标语、不超字数限制即可得分。
3.材料一:近日在黄山市“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上,歙砚传承人以“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为主题,开展了歙砚传统技艺大赛,让参观者穿越时空,领略到歙砚的石质之美,赞叹于制砚传承人的艺术构思和高超技艺。
非遗不是文物,而在现代社会被活态传承着,承接于前人、展示于当代、流传于后世。
从徽墨到歙砚,从徽菜到徽戏,从砖雕到木雕,黄山市倡导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充分调动当代社会的创意、创新、创业,找到能与过去关联的器物、味道和情感,全方位激活徽州文化、唤醒乡愁。
黄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路海燕这样阐释:“这样推动文物资源由静态保护向活态利用升级,努力实现保护与利用互促共进、良性循环,让珍贵的徽州文化留下来、活起来。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回答如何实现徽州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答案】(1)深刻挖掘和认识中徽州文化的当代价值,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徽墨、歙砚等文化产业,促进徽州文化与当地经济的协调发展。
(3)既要重视对徽州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又要为徽州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推动传统徽州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4)组织开展有关徽州文化的交流展示活动,满足人民需求,扩大徽州文化的影响力。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如何实现徽州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意设问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两个关键词,强调推动徽州文化创新发展。
徽州文化包括徽州传统文化和徽州区域文化,推动徽州文化发展的主体包括政府,人民群众。
从传承文化角度看,要对徽州文化推陈出新,注入时代精神,要较强文化交流,提高影响力;从政府角度看,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从徽州群众看,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要开展文化活动,满足群众需要;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对全党提出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指引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继续奋斗。
正是因为无数共产党员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正是因为无数共产党员为了理想信念不畏牺牲、无私本献,我们才能不断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
坚守这份理想信念,是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的“根”。
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结合材料,运用“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说明如何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答案】①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培育社会文明风尚;②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础工程。
将理想信念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相契合;③引导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引领社会思潮,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潮的能力;④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说明如何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首先明确需要调用“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其次要注意解读材料信息。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与理想信念相应的关键词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修养等。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需要政府和个人都发挥作用,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可以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角度回答,个人可以从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潮的能力、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等角度分析。
【点睛】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5.2016年是中国航天事业60周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立足基本国情,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国内的材料、技术和产品,按照系统工程的科学方法和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发扬以国为重、诚信为本、敬业奉献、团结协作的航天精神,开拓创新,进行系统集成,掌握了型号研制发展的规律和关键技术,迈向航天强国:这一年,我们挣脱万有引力,探索微重力世界的奇妙现象;这一年,我们将“绝对安全”变成现实,撒下量子通信的“天网”;这一年,我们迈出空间站建设的第一步,将中国的实验室送上太空。
(1)结合材料,运用“我们的民族精神”有关知识,分析弘扬航天精神对实现航天梦的积极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分析中国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