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因素
目前有关大学生价值观的理论探讨和调查研究已成为热点问题之一。
那何为价值观呢?根据哲学上的意义来说,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简而言之,价值观就是每个人判断是非黑白的信念体系,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不成文的法律,是决定人们所持看法和所采取行动的根本出发点。
而大学生是构建和谐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观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社会的进步使得当今大学生价值观和心态变得开放、多样、务实,但同时也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不少的负面影响。
通过综合分析,我认为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因素如下:
1.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是其价值观演变的内在因素
大学生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真正成熟的关键时期,分辨力与自控力不强,各种心理活动相互交织,情绪容易波动。
同时在短暂的大学生活中,他们面临的问题与任务比较多,这使他们处于各种强烈需求和压力的包围之中,当然随着他们知识储备的不断丰富和自我修养的不断提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这些需要的变化,但又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的变化,这种内在需求的变化和满足需求的各种条件的限制,导致了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变化中的波动。
因此,大学生身心矛盾运动和外界环境变化的冲突是他们的价值观发生变化的主观原因。
2.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是大学生价值观演变的社会动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革必然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进而引起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
经济结构的变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演变有着双重效应: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自由化使大学生主体意识加强,自我意识提高,创新意识明显,价值理想趋于现实。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中的价值尺度也会被大学生引入自己的价值观中,甚至使大学生产生了拜金主义倾向,从而导致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
因此,经济结构的变化构成了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社会动因。
3.网络文化给大学生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毋庸置疑,互联网已经走进了每一个大学生的生活,网络文化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无政府性、异质性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
隐藏在网络文化背后的大量不良因素给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产生了很多消极的影响和冲击。
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使西方意识形态的入侵和价值观念的广泛传播更加便捷,这势必会淡化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使他们的价值观发生倾斜并重新分化组合,从而导致了大学生价值观的不稳定性,使其不断发生变化。
4.家庭背景给大学生价值观带来的各种心理变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最早熟悉的生活环境,因此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生活环境、父母综合素养、示范效应家庭因素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有一定的影响。
而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挥金如土,加上社会上有一些不良风气影响,加上媒体的渲染和不良引导,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也受此冲击和影响,少数大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费。
大学生的价值观在扭曲,价值观的体现不仅仅在于金钱,金钱只是一个用来体现出自身价值的媒介,如果在误解了金钱的本质,价值观也会随之而改变性质。
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当竭尽全力控制好自己价值观的发展取向,走正确的发展路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