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富阳文村改造

富阳文村改造

富陽文村改造 | 業餘建築工作室 | 十口攝影
十口攝影2016-06-18 – 20:55
摄影 Photography 社区首页推荐
Nikon F-801s
PC-Nikkor 28mm F3.5
Kodak Professional T-Max 400
Kodak Professional XTOL Developer
富阳文村(1) 2015-12-21
富阳文村有一山,形似毛笔,得名文笔峰;文笔峰的一侧,有
一泓清泉,形似砚台。

村中沈氏大姓的家谱记载:因有笔有砚,故名“文村”。

村东头已有400多年的河山桥,现这座石拱桥上缠满了木莲藤。

河山溪在村前流过,溪水里折射的天光,有意无意地投向岸上的一幢幢建筑。

清澈的溪水中除了浣洗女晃动的身影,在萦迴流转的水波里,漂浮着村屋远近变迁的影子。

去年6月,由省住建厅牵头,中国美院建筑学院院长王澍带领,在富阳文村古村落,以原有建筑、弄堂、走道为肌理,在维护
老屋基础上,主要对近十几年来村中建的农居进行翻建、修缮、改造,打造美丽宜居的样板房。

这是在富阳文村临水而建的14
幢不同风格的新农居。

这幢黄泥墙建筑是王澍的得意之作。

用山里的黄黏土,老祖宗
的夯土法,只是对黄黏土经过了粉碎、水洗、筛选等特殊处理。

夯出来的墙坚韧、光滑、透气。

并用楠竹做支柱、支架,不但
支撑外挑的屋檐,横置一根晾衣杆,还可晾挂衣服和农作物。

中间有天井,除起居间外,有堂屋、农具间、灶间等。

顶层阁
楼作摊场,可堆放农具、谷物、养蚕,四周用竹片围合,通风、防潮、隔热。

当然,村里最能打动人心的还是那一座座老房子。

村中至今仍有40余幢建于明代、清代、民国三个时期的古民居,且保存相对完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