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条军规
法国:养猪户不可将所养猪命名为拿破仑。 芬兰:没有阅读能力的人禁止结婚。 匈牙利:对独身者收独身税 。 乌拉圭:决斗者在决斗前必须先献血。 英国:若男子在大庭广众中发誓并做到 一年内不与妻子吵架,他可以从国库领 一只火腿。 沙特阿拉伯:丈夫不能定期供应咖啡的 话,妻子可诉讼申请离婚。
纽约州的卡迈尔市: 如果男人西装上衣跟裤子的颜色不同, 要罚款500美元。 加利福尼亚州: 禁止大象在大街上散步, 除非它们的脖子上拴着一条链子。 犹他州:不喝牛奶违法。 俄亥俄州: 一个已婚男人乘飞机时必须携带自己 的妻子,但如果他结婚超过12个月就 不必了。
约瑟夫· 海勒(1923—1999)
内容提要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海勒的代表 作,“黑色幽默”流派的奠基作,被 西方评论界誉为“60年代最好的一部 小说”。 小说以二次大战为背景,描写一 支驻扎在意大利附近的皮亚诺扎岛上 的美国空军部队的生活内幕,中心情 节是飞行员轰炸手约翰•尤索林要求 停止飞行复员回国的斗争经历。空军 大队指挥官卡思卡特一次次任意提高 飞行员执行任务的指标,致使飞行员 们个个得了恐惧症。尤索林为逃避飞 行,躲进医院装疯。 5/3/2016
5/3/2016
作品分析
• 尤索林身上绝无传统英雄所具备的崇高壮烈的 行为和出类拔萃的品格,其非同一般之处仅在于 面对疯狂世界不放弃自由选择。他成了当代世界 文学画廊一个典型的“反英雄”形象。
• 作者写在小说扉页上的一句话——“我敢打赌,它 根本就不存在。”尽管他确信无疑,可那又有什 么用呢?问题在于每个人都认为它存在。而更糟 糕的是,它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内容或条文可以 让人们嘲笑、驳斥、指责、批评、攻击、修正、 憎恨、谩骂、啐唾沫、撕成碎片、踩在脚下或者 烧成灰烬。
第二十二条军规
“难以逾越的障碍”“无法摆脱的困境”
作者简介
美国黑色幽默派及荒诞派代表作 家,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一个 俄裔犹太人家庭。二战期间曾任 空军中尉。战后进大学学习, 1948年毕业于纽约大学,获文学 学士学位。1949年在哥伦比亚大 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后,赴牛津大 学深造。1950到1952年在宾夕法 尼亚州立大学等校任教。1961年, 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问 世,一举成名。除《第二十二条 军规》外,海勒还发表过长篇小 说:《出了毛病》(1974)和 《像高尔德一样好》(1979)
5/3/2016
作品分析(选文)
• 1.尤索林与丹尼卡医生的对话
• • • • • • • • • • • • 尤索林极严肃地看着他,想用另一种方式试试。“奥尔是不是疯子?” “他当然是疯子,”丹尼卡医生说。 “你能让他停飞吗?” “当然可以。不过,先得由他自己来向我提这个要求。规定中有这一 条。” “那他干吗不来找你?” “因为他是疯子,”丹尼卡医生说,“他好多次死里逃生,可还是一个 劲地上天执行作战任务,他要不是疯子,那才怪呢。当然,我可以让奥尔 停飞。但,他首先得自己来找我提这个要求。” “难道他只要跟你提出要求,就可以停飞?” “没错。让他来找我。” “这样你就能让他停飞?”尤索林问。 “不能。这样我就不能让他停飞。” “你是说这其中有个圈套?” “那当然,”丹尼卡医生答道,“这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凡是想逃脱 作战任务的人,绝对不会是真正的疯子。” 5/3/2016
谢谢
• 一天,英国作家狄更斯在河边钓鱼,一个陌生人问 他:“先生,你在钓鱼?” • “是啊!钓了半天没钓到一条。”狄更斯露出遗憾 的样子,“可是,昨天,也是这个地方,我钓到了 15条鱼。” • “啊!”陌生人狡黠地笑着说,“先生,你知道我 是谁吗?我是这个地方管鱼的,这段江上严禁钓 鱼!”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准备记下狄更 斯的名字罚款。 • “你知道我是谁吗?”狄更斯告诉陌生人,“我是 作家狄更斯。所以,你不能罚我的款。” • “为什么?” • “别忘了,虚构故事本来就是我的职业。”
"第22条军规"代表了一种捉弄人的乖戾的 社会力量,是灭绝人性的官僚机构的象 征。它无处不在,成为弱小人物的命运 之网;它更是离开具体社会条件的存在, 具有支配一切的神奇力量,人无法逃避 它,只能消极地受其捉弄。 “第22条军规”达到了象征高度,成为美 国社会“有组织的混乱”和“制度化的 疯狂”的绝妙概括。
5/3/2016
作品分析——“catch-22”
• 小说自始至终都笼罩着“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阴 影。尽管它没有实在的文本,但从尤索要的求生 过程可知,无论人们怎样挣扎总也逃不出它的钳 制。 • 作家从社会生活和切身体验中发现,无论战时战 后,美国人都处在一种不可捉摸又无所不在的异 已力量胁迫之下,岌岌惶惶而无可奈何。就虚构 了“catch-22”这一寓言形象。定名“军规”, 既使它更具令人畏惧的强制性,又使它跟世界荒 诞的极端—战争紧相关联。冠之以“第二十二 条”,则使它成为不存在的存在。而“catch”的 5/3/2016 原意就是陷阱、圈套。
作品改编
• 同名喜剧电影
5/3/2016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时常会遭遇大大小小的“第 二十二条军规”,其实就是形形色色的制度陷阱,通常 在资源被强势一方所垄断,当事人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 或权利不平等的情况下最容易产生。它类似“霸王”条 款,就像是为官员权力或行政免责而量身订造的。 比如在某些国家,你要当医生就必须先获得从业资 格,而资格的认定条件却是“行医××年以上”。也就 是说,要取得从业资格必须先有从业经历,可没有从业 资格你却无法取得从业经历。
作品分析——“catch-22”
• 由于“catch-22”含有上述种种超乎常情常理的 因素,所以作品问世之初,一度使人大感莫名其 妙。但随之发生的越南战争所带来的混乱和疯狂, 使读者们立即认同了小说中所揭示的那个非理性、 无秩序、梦魇式的荒诞世界,从而破译了 “catch-22”的内涵,引起了灵魂的震动。 • “军规”就像灭绝人性的官僚体制,也像统治世 界的专制势力,更像主宰普通人命运的荒诞力量。 因此,“第二十二条军规”一词 很快进入英语词 典,作为“难以逾越的障碍”或“无法摆脱的困 境”的代名,在西方人日常生活中被普遍沿用。
作品分析
• 2.尤索林又寄希望于军规另一规定:
• 根据司令部规定,完成25次战斗飞行的人就有权申请回国, 但必须得到长官批准。 • 当尤萨林完成32次任务时,联队长卡思卡特上校已经把指 标提高到40次了。等他飞完44次,上校又改成50次。当 他飞完51次,满以为马上就能回国了,定额又提高到60 次。 • 因为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军人必须服从命令,即使上校 违反了司令部的规定,在他飞完规定次数后还叫他飞,那 他也得去,否则他就犯下违抗命令的罪行。所以无论他飞 满多少次,上校总可以继续增加定额,而他却不得违抗命 令。如此反复,永无休止。官兵们的精神已近乎崩溃,可 谁也不可能停飞。他飞了70次后终于明白军规是个圈套, 是场骗局,就驾机向中立国瑞典逃去。
5/3/2016
作品分析——主人公尤索林
• 尤索林是清醒的,他是一个向第二十二条 军规“所面临的荒谬的世界和人生困境 之时,坚持自由意志的选择,一再追求那 种避开别无选择的前提的自我选择。 • 然而他的自我存在意识在荒谬的现实中处 处碰壁,他显示得十分无能为力,但又不 甘放弃自由意志,于是就形成了以自我嘲 弄来戏谑外部世界的行为方式。
普希金在成名之前,一次在彼 得堡参加一个公爵家的舞会。他邀 请一个年轻而漂亮的贵族小姐跳舞, 这位小姐傲慢地看了年轻的普希金 一眼,冷淡地说:“我不能和小孩 子一起跳舞!” 普希金没有生气,微笑地说: “对不起!亲爱的小姐。我不知道 您正怀着孩子。”说完,他很有礼 貌地鞠了一躬。
“黑色幽默”作家擅于运用一种 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来表现人与自 己处境的对立,并把这种不调和的 现象扭曲变形,使它显得滑稽可笑 他们看到生活存在着荒谬和可怕的 东西,于是加以揭露和嘲讽. 通过奇思异想的漫画式夸张把讽 刺象推向荒谬的极致,也是海勒幽 默的一种手段。
5/3/2016
艺术特色之黑色幽默
海勒说:“我要让人们先敞怀大笑,然 后回过头去以恐惧的心理回顾他们所知 的一切。”
• (选文)他的左右胳膊肘内侧绷带上各缝入了一条装有拉 链的口子,纯净的液体从一只明净的瓶里由此流进他的体 内。在他腹股沟处的石膏上安了一节固定的锌管,再接上 一根细长的橡皮软管,将肾排泄物点滴不漏地排入地板上 一只干净的封口瓶内。等到地板上的瓶子满了,从胳膊肘 内侧往体内输液体的瓶子空了,这两只瓶子就会立刻被调 换,液体便重新流入他的体内。这个让白石膏白纱布缠满 身的士兵,浑身上下唯有一处是他们看得到的,那就是嘴 巴上那个皮开肉绽的黑洞。” 5/3/2016
军规内容
• 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只有 疯子才能获准免于飞行,但 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但你 一旦提出申请,恰好证明了 你是一个正常人,还是在劫 难逃。 • 第二十二条军规还规定,飞 行员飞满25架次就能回国, 但它又说,你必须绝对服从 命令,要不就不能回国。因 此上级可以不断给飞行员增 加飞行次数,而你不得违抗。 如此反复,永无休止。 5/3/2016
内容提要
两派人物 :军事官僚集团和普通军人
• • • •
1.特种警备司令佩克姆将军 2.飞行大队司令官卡思卡特上校 3.负责空军军官操练的谢司科普夫中尉 4.伙食管理员迈洛中尉
5/3/2016
内容提要
5.主人公尤索林是处于被主宰地位的 普通军人的代表
• 本是个热情、诚实、富于正义感的爱国青年。 • 后来对战争大失所望,认识到替卡思卡特之 流升官发财卖命是毫无意义的愚蠢行为。 • 从此变成了怕死鬼,“活下去”是他生活的 唯一目的和“最高准则”。 • 最后在几个知心朋友帮助下,他驾机逃往瑞 典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