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十二条军规》赏析

《第二十二条军规》赏析

《第二十二条军规》赏析翻着一部关于描写疯子生活的书,一个个荒诞无比的故事跃入眼帘,但人们又告诉你这些都是真实的,你会有何感想?美国作家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便是如此——一部在幽默下悲伤的后现代经典之作。

读者在看本书时想笑不难,但笑后内心的酸楚却常油然而生。

作者运用了在谈笑之间对荒诞性进行异常深刻披露的手法,典型地代表了黑色幽默小说的艺术风格。

《第二十二条军规》既是一部讽刺现代战争的“黑色幽默”小说,又是一部揭示战后美国荒诞现实的社会小说。

作者海勒不但继承而且进一步发展了现代主义的创作风格,他用异乎寻常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自己对西方现代生活的新的体验,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同时还包含追求自我生命价值的意义。

下面本人从四个方面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不足之处希望大家多给予指教。

(一)荒诞的故事,荒诞的人物一大堆光怪陆离、形形色色、不可理喻的事件、场面、人物,展现了一个疯狂的世界、一种荒谬的现实和一群异化了的军人。

《第二十二条军规》全书凡42章,各章一般以某个人物为中心向读者讲述这样一个个故事。

其中又以尤索林这个人的经历贯穿始终,从而串联起一组滑稽的浮雕式人物画像展览。

作品中的人物分别属于军事官僚集团和普通军人两大部分。

军事官僚集团利用战争满足私欲,为求得个人的飞黄腾达,置他人的生命于不顾。

他们操纵着第二十二条军规,利用它制造悖谬来维护权威,愚弄下属,主宰普通人的命运。

而普通士兵则是被大人物任意摆布的对象。

飞行大队司令官卡思卡特上校是军事官僚集团中一个典型代表。

他冷酷残忍,对军阶无限向往,一心想当将军。

为此,他千方百计要设法博取上级的欢心。

上级一皱眉,他就惶惶不安。

他企图利用部下的全部生命去换取自己的晋级升迁,他的主要手段是任意把飞行次数一次一次地增加。

而卡思卡特下属的官兵虽然言行各不相同,但人人却为自己盘算,没有一个具有献身精神。

食堂管理员迈洛则是卡思卡特上校众多荒诞残酷下属中的荒诞典例。

他貌似“忠厚老实”,可是赚钱有术,以伙食采购为名,大搞投机倒把,办起了一个跨国公司。

他用大批飞机走私,甚至还雇用敌人的飞机为公司运输,向敌人承包保卫桥梁等等。

后来居然成为国际知名人物,当上欧洲不少城市的市长和马耳他的副总督。

在迈洛的心中只有金钱和利润,根本就没有祖国的概念。

书中大部分人物的性格都如以上两位一样残酷与荒诞,他们已失去了军人的职责与尊严,变成了赤裸裸的剥削者或被蹂躏者,而心中的爱国意识更是丧失殆尽。

如此的荒诞在当今社会现实却无处不在,这着实为现实的悲哀。

当权者失去了良知,何谈为人民谋幸福?一个丧失本职道德的人,何来资格立足?且不说官道,其他职位尚且如此。

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本身为教师的范美忠在灾难来临时刻,大肆宣传自己的“跑跑”宣言。

这一荒诞言行真是令人汗颜,而更多的则是众人的一致唾弃。

一个丧失师德的人,还有什么资格称教师?!作品中的主人公尤索林是处于被主宰地位的普通军人的代表。

他本是个热情、诚实、富于正义感的爱国青年。

入伍初,他把战争看成张扬正义维护真理的神圣事业,空战十分勇敢,出色完成飞行轰炸任务,为此获得一枚勋章,被晋升为上尉。

他不像卡斯卡特上校那样想升官,也不像迈洛那样想发财,他对死恐惧,对生渴望。

在一次轰炸阿维尼翁的行动中,目睹同伴死亡的惨状,开始意识到人之生命存在的神圣性,就再也不愿意想那样白白地送掉自己的性命了。

“于是,绞尽脑汁逃避飞行任务,包括无病找病、装疯卖傻。

只要能摆脱战争,简直干什么都行。

”然而无处不在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却使其希望一次次落空。

他感到自己的处境越来越危险,觉得上司命令的结果必凶多吉少,甚至连伙食的安全性也产生怀疑。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便以为他发了疯。

殊不知,处于全是疯子的环境里,唯一不疯的人才是人们眼中的疯子,因为他们已不属于同类。

在此,我们暂且抛开疯子,即使在所谓正常人的世界里,类似容纳不了异类人的现象比比皆是,人与人之间的妒忌让不和谐遍布各地,“眼中钉”这一词早已成为后现代的俗词。

再加上如此烦躁的现代人类心理,让代沟呈快速增长,一句“理解万岁”或许不知还要喊几个世纪。

然而这种疯子的舆论倒是对尤索林摆脱战争有利,因为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精神错乱者是不可担当轰炸任务的”。

他想利用之,不料医生告诉他,“如果终止飞行,还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问题是该军规有附加条款,即加入申请者能够意识到自己脑子出了毛病所以才提出终止飞行的申请,则恰好证明他实际上一点事也没有,属于头脑正常者。

”显而易见,不管尤索林多么想逃避执行飞行任务均不能如愿,他不禁暗自惊叹这条军规真是天衣无缝。

好在据说军规还有规定,“凡飞行次超过32次者可以回国休假”,然而事实是,尤索林后来早已超过了这个数目。

所以只要军规还存在,飞行次数甚至增加到九千次都不会含糊!这些规定在尤索林看来,如同套在颈上的一条绳索,一张网,你越想动弹,绳索就会套得越紧。

这有点像《酷刑吏》里面所记录的那样,17世纪英格兰有一个官僚用一种特别的手段惩罚女巫,让一个老妇人游泳,以验证她是不是女巫。

如果她漂在水上面,她就被看做有罪而被绞死;如果她沉下去,就说明是无辜的,但她也就淹死了。

小说的最后,尤索林识破了圈套,想尽法子挣脱这一张网,在朋友的帮助下,他破网而出,逃到了瑞典。

故事以一种反疯狂的疯狂、反荒诞的荒诞,表现了反抗精神。

主人公尤索林生活在“疯狗”一样的世界里,因而免不了歇斯底里。

起初,他只有一种自发的求生本能,只觉得周围的人都在迫害他,因此,他在恐怖情绪支配下只是一味地逃避,其行为荒诞可笑。

以后这种自发的本能成了自觉的挣扎,比盲目的求生更近了一步。

他在死亡面前不仅选择了生,而且选择了自由的死。

从逃避死亡到正视死亡,这是对荒诞和死亡的主动挑战,是对荒诞世界的自主超越。

在这个荒诞沉睡的世界里,主人公是难得的觉醒者,他用自己的疯狂行为去唤醒那些沉睡者,以勇敢的自我选择为被唤醒者树立抗争的榜样。

另外,故事的结局是一个很有趣的构思,一个很有意思的载体,通过它,能够装上一些不适合直接露面的东西,比如对现实怀疑,现实充满了荒诞性、反思逻辑性。

特别是尤索林,他感觉他的现实像一张网,无论如何是无法挣脱的,解开了这一头,那一头又合拢了,原来这是一张捉弄人、困扰人的网。

当然这个载体显示了某种特征,这种象征的好处是能把那些难以表达的观念装进去。

(二)解读本书的潜规则——“第二十二条军规”世上不存在真的无解的方程。

任何一种后现代主义的艺术作品也应该是有解的。

关键在于需要用非常规的方法,对其艺术结构的解构和认知,以及对表层与深层的双重把握。

本书中海勒在借鉴了卡夫卡的佯谬秘方——《变形记》中的“变形模式”与《城堡》中的“城堡模式”,加缪的《西西弗斯神话》中的“神话模式”和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中的“等待模式”之后,终于用自身的心灵体验,打造出另一种新颖别致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军规模式”。

这是一种“处于形而上与形而下的中介地带的圆周形循环模式”,是造成众多人成为疯子的核心因素,是整部小说的命脉和灵魂,也是小说最具恒久魅力的深层结构的生动概括。

它是动态的,不可捉摸的,遍布于小说的每个角落和人际空间。

就其外在形式而言,它又是变化多端的,既有文本式的,又有再生式的,更有衍化式的,抑或象征式的,等等。

例如,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规定:“疯子,可以停止飞行。

但要求本人提出申请,而一个人意识到飞行危险而提出申请要停止飞行,这证明他的神志清醒,并不是疯子,还得继续执行飞行任务。

”——这是文本式的军规内涵,可谓是荒诞的大型怪圈。

又如,第二十二条军规还规定:飞行满32驾次可不再执行任务;当尤索林完成任务时,军规又改为40架次、50架次,飞行大队司令官卡斯卡特为早日当上将军,便利用军规,一再增加轰炸飞行次数,甚至想提高到100次、300次。

——这是再生式的军规内涵,可谓是荒诞的中型怪圈。

再如,在小说的第39章中,我们看到这一段描述:“当尤索林飞到罗马时,发现一所房内所有年轻女人全被美国宪兵赶走,只剩下一个老婆子。

尤索林问她:‘宪兵为什么要这样做?’回答说:‘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

’又问:‘他们有没有拿出来给你们看?’答:‘因为有法律规定,不必拿来看。

’再问:‘什么法律?’答:‘第二十二条军规。

’”——这是衍化式的军规内涵,可谓是荒诞的小型怪圈。

在这种荒谬与滑稽的交织中,体现得不正是层层叠叠的圆周型的循环结构模式吗?的确,《军规》揭示的正是这样一个非理性、梦魇般的荒诞世界,所谓“第二十二条军规”,这条抽象不成为的“弯弯线”,它更是一场噩梦,是个无论怎样都解释不清的骗局,是逻辑混乱、自相矛盾的混账玩意,实际上他根本就不存在,只不过是官僚机器借以控制下属而设的圈套,是把人困在死亡之境的罗网。

有时表现为个人强力意志,有时表现为社会意识形态,不论变换成何模样,无不以侵犯人的自由和权利为目的。

它是人的异己,是不合理制度的衍生物,当然不光在军队中存在,更主要的也许是普通的社会存在。

它之所以无所不包,成为控制一切的巨大而难以挣破的网,本质问题在于其根深蒂固的社会思想根源,隐藏在个体的内心和整体人的文化深层。

类如第二十二条军规这种东西,或许在战争的非常阶段作为军队的准则尚可理解,但如果运用到和平时期,那就不可避免荒谬的情形、甚至悲剧的出现。

不幸现实中这类事情屡见不鲜,特别是当今处于转型期社会中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而农民工子女入学的难题就是一例。

南昌市曾在2005年出台规定,划定14所公办中小学接纳农民工子女入学,可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农民工却被要求必须全部符合四条硬性规定,其子女才可享受此待遇。

但由于诸多不成熟因素,四项规定中“养老保险”一项对于农民工兄弟来讲只能是“自叹不能”。

那么南昌的这一项政策对农民工来说就成了典型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其实问题的症结是南昌市中小学为了保护学校的承受能力,因此制造出为难农民工的规则。

然这并非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

因此,如何直面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第二十二条军规”,这值得每个人去深思。

(三)本书的写作技巧——“黑色幽默”本著作是公认的“黑色幽默”的杰出代表作之一,有人称它为“荒诞小说”或“黑色喜剧”,是一种“大难临头的幽默”。

从艺术表现上看,他经常用荒诞怪异的想象;对人物和环境进行极度夸张的、批判式的、嘲讽性的描写,以表现当代西方世界的荒谬、冷漠自相矛盾和残酷无情。

从美学形式上考察,它属于戏剧范畴,但这是一种带有悲剧色彩的变态喜剧。

这类小说的情节缺乏逻辑的内在联系,作者故意把真理与谬误、严肃的哲理和插科打诨式的胡闹混在一起,来讽喻现实,给人一种似是而非的印象(四)对本书的反思——走出荒诞,直面现实荒诞是现代人的一种存在状态,也是人的一种心理感悟。

20世纪现代主义作家在感悟到了理性世界的荒诞性后,从非理性的视角透视人的荒诞处境,他们的作品中普遍有一种荒诞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