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
智力因素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
学生的学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发展始终起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加强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较好的非智力因素可使智力一般的学生进入成绩优秀的行列,而较差的非智力因素也会使智商较高的学生进入成绩后进的行列。
因此,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至关重要。
笔者的做法是:
一、加强情感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情感是教学活动的催化剂,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能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
我们应当把自己的爱和热情倾注到教学中,营造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要严谨、简洁、逻辑性强,但也不能摆出一副师道尊严的面孔,讲授行为要体现和蔼可亲的一面,让学生感到亲切。
这也就是说,教师的讲授不仅要逻辑性强,还要以情感人。
只有师生心心相融,学生才会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而愉快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才会自动调节自己的行为,在行动上做出积极的反应。
反之,就会引起情绪上的抵触和行为上的抗拒。
教学要更注重用多种方式与学生形成心与心的交流,在师生间架起爱与信任的桥梁,使学生主动说出心里话,以便更好地把握每个
学生的品格特点,让学生觉得教师可信、亲切。
这样,学生就会把对教师的爱和尊重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从而认真刻苦地学习。
二、优化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利用实物、挂图、幻灯片、多媒体等创设情境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置身于语言环境中;二是运用简笔画对课文情节进行传神达意的表现,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在理解课文时留下清晰的印象;三是在课文整体教学中播放轻音乐,引起学生心理共鸣,使其心灵振奋,灵感迸发。
直接兴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可它是一种短暂的兴趣,只能作为培养稳定兴趣的开端。
因此,在培养学生直接兴趣的同时,还应注意学生的间接兴趣:
(1)帮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语言操练活动,如唱英语歌、听故事、用英语交谈等。
(2)创造良好的课外学习环境。
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介绍补充读物,开阔眼界,培养兴趣。
(3)因势利导,培养思想。
教师要经常向学生灌输学习英语对祖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性,使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学有所用,具备学习的整体动机,发挥最大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意志,坚定学习信念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
非智力因素除天生的性格品质的可塑性有限,其他因素的可塑性空间都比较大。
需要强调
的是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拓展离不开意志品质的参与,比如兴趣的培养,比如不服输的精神等。
无论智商高低,这些因素都是成功者应该具备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结合在英语教学中的经验,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经常给学生讲述名人故事以及进入二十一世纪外语的重要性,鼓励他们知难而进。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其实还有一个比教书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育人。
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永远优于填鸭式的灌输。
比如告诉学生改革开放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这就会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积极性、兴趣才是成功学习的第一要素。
(2)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如每周给学生规定一定的学习任务,并及时检查;一段时间给学生制定一个学习目标,逐步推进。
(3)让外语较差的学生开展友谊比赛,营造“看谁意志坚强,谁能持之以恒”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意志。
四、注重性格培养,陶冶学习进取精神
性格是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本质属性,它是对客观现实的态度及其行为方式经多次重复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尽管学生的性格各异,但教师还是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性格,陶冶其进取精神,教育培养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谦虚好学,求知若渴,不断进取,永不自满。
(2)刻苦努力,勤学苦练,不怕困难,认真学习。
(3)关心同学,乐于助人,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4)勤于思考,严谨治学,认真踏实,稳步前进。
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较之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个人未来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发展等都和非智力因素密不可分。
面对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教师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