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系统建设概述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系统建设概述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农业部、人事部等部门 已经接入政务外网;
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问基础信息库、国家应急保障系统采 用外网;
外网CA建成己为“纠风之窗”发政务电子证书;
15
二、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16
建设目标
电子政务外网安全保障体系一期建设的主要目标 是:
[2004]2412号、[2005]1306号、[2005]1534号)。
项目建议书确定国家信息中心为中央投资部分工程 的承建单位。
4
定位
是服务于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和检察院 的政务公用网络,
覆盖中央、省、地、县四级政务部门, 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面向
社会服务的需要, 支持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和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信息
政
务
网络管理
外
网 管
安全与认证
理
中
呼叫中心
心
政务资源目录体系
存储与备份
…... 中央部门2
中央部门N
中央门 户网站
公众用户
安
安
国家电子政务 外网网络
全 外网 全
隔 离
门户 隔
离
互联网
企业
公务员
…... 地方政务外网1
地方政务外网M
政府部门
地方部门1
地方部门2 地方部门N
地方部门1 地方部门2
地方部门N
国家根CA
国家商务根CA
国家政务根CA
国家政务外网CA
国家政务内网CA
北地京方市CCAA
浙 部江委省CCAA
劳动地部方北京R市ARA
部委RA
36
信任体系一期工程中央节点建设内容
顶层认证中心(外网 CA)
密钥管理中心(KMC)
运行CA
部委证书审核注册中心(RA)
部委证书审核注册中心(RA)
37
使用外网CA的部委
¾建成政务外网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网络 信任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和统一的技术 标准规范体系,保障电子政务外网的安 全可靠运行与有效的应用。
17
一期工程建设内容
安全策略与管理制度建设 ¾ 制定统一的外网安全管理组织与策略 ¾ 建立全网安全事件的预防、监控、备份、处理 与恢复联动机制
标准规范建设 技术平台建设
¾ 中央节点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¾ 安全管理平台 ¾ 网络信任体系
18
安全保障体系架构
安全保障体系
网络信任体系
基 于 桥
CA 的 互 联 互 通
PKI/
CA 证 书 管 理 系 统
密 码 服 务 管 理 体 系
密 钥 管 理 服 务 体 系
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物 传系应 管 理 输统用 理 层 层层层 层 安 安安安 安 全 全全全 全
一期工程建设外网信任体系的组织管理系统和身 份认证技术平台,提供电子政务认证服务;
二期工程考虑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问题; 外网信任体系的组织管理系统是在全国每个省建
本地外网网络信任中心,为本地外网政务应用提 供信任服务; 身份认证技术平台采用PKI/CA技术。
35
外网CA在国家CA体系中的位置
6
管理体制
中办发[2006]18号文件确定国务院信息化 工作办公室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负 责统筹协调政务外网的管理。
7
建设目标
依托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通信传输网 络,整合建设电子政务外网,支持电子 政务业务系统的运行,支持跨部门、跨 地区的信息资源共享,支持电子政务业 务的互联互通和信息交换,促进政府监 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部委的中央城域网 ; 近三分之二省级政务外网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部分省级
外网已经覆盖到县,并利用政务外网进行网上办事和在线 处理等服务。 。
14
建设现状
2006年12月30日,中纪委、国家监察部在京召开“纠风之窗” 网站开通仪式,宣布利用国家政务外网网络作为传输平台的 “纠风之窗”网站正式开通;
级结构的方式,对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实施安全集中管理
,主要提供对如下信息的集中管理和控制:
¾ 网络安全防护系统
¾ 应用系统
¾ 网络管理系统
¾ 下级安全管理平台
¾ 综合审计系统
¾ 策略管理系统
¾ 管理子系统
¾ 安全控制
28
安全管理平台架构
29
安全管理平台功能
1)安全预警管理 预警系统让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在安全风险影响 运作前实施有效的安全策略从而达到提前保护 自己的作用。
资源库的运行,支持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资源共 享和交换。
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党委 政府 人大 政协 高检 高法
中央各部委
部委内部网络
国家政务外网管理中心
服务器
特殊个人用户
省级政务外网管理中心
省政府及委办厅局 服务器
市级政务外网管理中心
市政府及委办厅局
服务器
县级政务外网管理中心
县政府及委办厅局
服务器
一级网 二级网 三级网
8
建设内容
统一的网络平台
政务外网 广域骨干网
中央城域网
省市 政务外网
网管中心
统一的系统支撑平台
外网 数据中心
外网信息资源 目录体系
面向业务协同 的支撑环境
外网门户
统一的安全保障体系
安全策略和 管理制度
政务外网网络 安全防护体系
政务外网 信任体系
政务外网 安全管理平台
统一的服务体系
网络管理
数据管理 与信息交换
22
安全域划分示意图
23
安全保护等级要求
最低安全保护等级要求; 对于网络的安全保护按照如下等级要求进行:
¾ 中央网络管理中心局域网、中央城域网接入单位 的网络管理中心局域网和各省市节点的二级网络 管理中心局域网, 至少达到第三级(监督保护 级);
¾ 中央城域网接入节点单位和各省市的网络,至少 达到第二级(指导保护级)。
24
安全域等级防护设计
25
政务外网防护措施
■ 防火墙系统 ■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 抗拒绝服务系统 ■ 防病毒网关 ■ VPN网关 ■ 安全认证网关 ■ 网管中心主机加固
26
政务外网安全管理平台
27
安全管理平台建设目标
通过国家级政务外网安全管理中心、省级政务外网
安全管理中心、地市(县)级政务外网安全管理中心三
2)安全监控管理 实时监控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的安全态势,实时 监控整个信息网络中发生了哪些攻击,出现了 什么异常,每台主机存在什么漏洞以及产生了 哪些危险日志等等,并为其他安全子系统提供 及时、准确的信息。
30
3)安全防护与响应管理 提供多种报警方式,如 警灯报警、窗口报警、
邮件报警报警,然后将日志保存本地数据库或者异 地数据库中。 此外,安全防护和响应还能根据报警 信息为管理员提供帮助。 4)安全追踪管理
安全管理
客户服务
9
建设规模
一期工程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将首先横向连接16个中央单位,纵向联接31个省、自治区、直
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第二阶段,将横向再连接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和检察院中央各
单位,纵向开展向地市延伸。
10
政务外网总体功能结构示意图
中央部门1
数据交换
专用VPN业务区。用于因 业务工作需要设置的多(n )个纵向或横向VPN,主 要提供通道级服务。
专 用
共 用 网
互 联
络
网
业
平
务
台
政务外网
13
互联网
建设现状
建成连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的广域骨干网 ,建立了中央网管中心,初步具备了承载
网络应用的能力; 建成可连接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和检察院在京
信息安全基础设施
安全服务体系
安安安安 全全全全 咨评加培 询估固训
安全策略
安全管理体系
管理制度
法律法规
技术标准
19
政务外网一期工程网络安全防护建设目标
1)实现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与互联网的逻辑隔离; 2)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中央网络管理中心不因拒绝
服务攻击而瘫痪; 3)保护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中央网络管理中心不因
安全事件的取证管理和安全事件的追踪管理
31
安全管理平台组件设计
32
安全管理平台管理范围
中央城域网及部委接入部分的安全设备 广域网中央接入以及省级节点接入部分的安全设备 主要网络设备和网络承载的业务系统的安全事件。
33
安全管理平台管理范围
政务外网信任体系
34
外网信任体系建设目标
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要求,政务外网信任体系包括 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三个部分;
国家监察部(中纪委) 国务院扶贫办 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 金宏工程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
38
谢谢
病毒和恶意代码而导致瘫痪和信息泄露; 4)保证部委合法移动用户接入国家电子政务外网
和数据传输的安全的安全
20
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21
划分网络安全域
各节点的局域网构成相对独立的安全域: ¾ 中央网络管理中心局域网; ¾ 中央城域网接入节点单位; ¾ 各省市节点的二级网络管理中心局域网; ¾ 中央城域网接入节点单位; ¾ 各省市节点的各自的接入网络。
11
外网一期第一阶段组网图
12
政务外网业务承载区( “2+n”架构)
VPN VPN
共用网络平台区。政务外 网承载业务的主体区域。 原则上各部门的业务应用 均部署在此区域内。该区 域与互联网无连接,安全 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