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社会学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西方社会学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韦伯还具体分析说明了以上几种行动之间的相 互联系及细微区别。
他先谈到情感的行动和价值合理的行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①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是,无论对于前者还是后者,行动的 意义不在于达到某种具体的目标或获得某种实际的效果, 而主要在于行动过程之本身。 ②两者之间的区别则在与,情感的行动并不表现为坚定的、 始终如一的为实现或接近某种最高价值而努力,而往往表 现为意识的、冲动性的情绪发泄。相反,价值合理的行动 则强调行动的绝对立场和最高价值,并坚定不移的、有计 划的把达到这种价值公设作为具有如下特点:
① 它作为理智上构造的概念工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 象性,因而不同于经验事实; ② 它作为考察现实的概念工具,又是在对繁多的经验进行 整理后,突出了经验事实中具有共性的或规律性的东西,使 之成为典型的形式。 ③理想类型作为现实的某种变异形式,与现实本身保持有一 定的距离。韦伯指出,现实中的行动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 其过程与理想类型中的过程类似。 ④韦伯关于理想类型的思想具有极为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 是韦伯用以进行历史的和社会学的比较研究的根据,也是他 比较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
第二节 理解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
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二、社会学的对象和方法——“社会行动” 与 “理解” 三、社会学方法论的概念工具——“理想类 型”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韦伯的方法论体系庞大,但其基本主张可归纳 为: 1、社会学研究的目的是理解人的行为而不是对该 行为作价值判断; 2、社会科学的研究与行为者的目的、意义和价值 观密切相关; 3、“理想类型”是社会学分析的最佳手段,通过 建立理想类型,我们就能够实现特殊性和一般性 的统一。
价值中立性是指研究者在选定了研究对象之后,必须 放弃任何主观的价值观念,严格以客观的、中立的态度进 行观察和分析,从而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此外, 价值中立性还包括另一层含义,即事实领域与价值领域、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研究机构的区分。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三、社会学方法论的概念工具——“理想类型” (一)提出
不过,从韦伯理想类型的方法论来看,传统的和情感 的行动,它可以被看作是“理想类型”中的“合理”行动 的“偏差”,只有在这个意义上它才获得其自身意义。而 且,它们虽然总的来说表现为“不合理性”,但其中也往 往包含着过渡到价值合理的或目的合理的行动的因素。
分类是韦伯主观构建的理想类型,现实中并不以单纯 的形式存在。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关于价值合理性与目的合理性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①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是,纯价值合理的行动,他并不考虑通过行动来实 现可以预见的结果,而仅仅处于对义务、尊严、美、宗教谕令、虔诚等 等的信仰。反之,目的合理的行动则表现为以对行动的目的、手段和结 果的思考作为取向,不断的对各种可能的目的、与实现目的的相应手段、 措施以及行动的结果进行理智上的权衡。由此可以看出,价值合理的行 动与目的合理的行动往往处于复杂多样的联系之中。 ②两者之间的区别则在与,然而,韦伯认为,尽管如此,两者的区别还 是明显的。因为从目的合理性的角度看,价值合理性永远总是不合理的。 而且,他越是把行动的目的上升为某种永恒的绝对价值,越是不反思行 动的结果,它便越是远离目的的合理性。可见,两者的区别在于,在目 的合理的行动那里,目标是可变的,同时,把主要经理集中在对有效手 段的选择上。而价值合理性则总是使行动向着某种绝对的、永恒不变的 目标。
韦伯认为,社会学要成为真正的科学,必须象自然科学 那样构建精确严谨的概念体系来增强其客观性,借助这一 体系作为现实标准,审视现实与概念间的差距,并对这种 差距作出因果解释。 “理想类型”便是社会学在这方面 的特殊认识工具。它是研究者为研究社会和解释现实的一 种概念工具。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它具有明显的康德主义色彩, 是康德哲学中关于人类先天认识形式的思想社会学中的发 挥。韦伯去掉了康德哲学中先验论的思想。韦伯所关心的 不是认识范畴的先验来源,而是认识范畴作为概念工具的 现实作用。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2、特征:
这是一种宗法制统治形式。具有以下特征: (1)没有固定的组织权限,管理者没有明确的职权范围。 (2)没有合理的职务等级制度,往往由统治者或者他所 委派的人员以个人身份,直接对事情作出决定。 (3)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以便在此基础上根据自愿的 原则实行聘任和决定晋升。 (4)选拔和提升的主要依据是统治者的主观好恶,而不 是按照人员的实际水平和工作能力。 (5)官吏没有固定的、以货币形式交付的薪金。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韦伯对这四种行动类型的论述按照其中所包含的理性 成份而递进的:
首先,传统行动和感情行动在客观上可能都是合理的, 但在主观上却都是非理性的。前者对行动的目的和手段缺 乏有意识的思考而盲从于习惯;后者则受行动者的情感甚 至冲动支配。因此,这两类社会行动的理性成分都较低。
其次,价值合理的行动在主观上具备相当的理性成份, 行动者清楚认识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价值,或者说他在自 己的行动和作为行动目的的价值之间建立了某种牢固的关 系。但是,在客观上,这类社会行动是不具备理性特征的, 因为它根本不顾及或不愿顾及行动的附带后果。
2、条件:
①动机:行动者个人赋予其行动的意义,即行动 者个人采取行动的动机。 ②行动者所采取的行动包含着以他人的行为为目 标,即行动者主观意识到与他人的联系。
只有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时,个人的行动才可以 成为社会行动。
只有行动者将其行动的意义建立在以他人的行 为为取向的时候,才与韦伯关于社会行动的定义 相符。
价值中立不是要求学者没有价值判断,而是 分清楚在什么地方诉诸理解,什么地方诉诸感情, 不要将实事科学分析与实事评论混淆。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价值中立性与价值相关性(韦伯)
价值相关性是指在研究工作开始之前,研究者在选 题和收集材料上所表现出的主观兴趣,同时,又指在研究 工作得出结论后,研究者在实际应用结论中所表现出来的 主观目的性。在通常情况下,研究者根据其所在社会中人 们所持有的一般文化价值,选择经验中的某一部分题材作 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特定时代的价值目标对社会科学 家的研究对象的选择和探索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二)理解(understanding)
在韦伯看来,理解只能以文化科学领域中的事物为限、 以社会行为为限。单就理解而言,它也不是一种单一的现 象,具体可以有两种形式的理解。
1、具体有两种形式的理解:
(1)对特定行动的主观意义的直接的观察性理解。 (observational understanding)
最后,理性充分最高的是目的合理的行动。在这类社会 行动中,由于行动者对行动的结果、“目的”及达成这一 目的的手段都具备了合理的思考和选择。因此,它是一种 合理性最高的社会行动。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按照韦伯对社会行动的定义,上述后两种行动(传统 的行动和情感的行动)严格说来,都不属于社会行动,因 为在他们中间并不包含行动者明确的主观意义。因此,从 合理性这个角度看,传统的行动和情感的行动都不属于合 理的行动,只有价值合理的和目的合理的行动才属于合理 的行动,也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社会行动。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四、 社会行动的分类
韦伯从理想类型的思想出发,对社会行动进行了区分。 他将社会行动分为以下四种: ① 目的合理的行动(means-ends rational action)
这种行动把对外界对象以及他人行为的期待作为达到目 的的手段,并以最为有效的途径达到目的和取得成效。 ② 价值合理的行动(value rational action)
韦伯认为,这里必须包含两方面因素: 一方面,作为社会精英的领袖人物本身在人格力量或 个人才能上具有非凡的、超人的特征,使他不同凡响,具 有特殊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从而能成为个人魅力型人物;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韦伯建立理想类型的思想动机之一,是为了避免当 时流行的历史学派个别化和特殊化的研究方法的缺陷。 在他看来,任何科学系统都不可能把现实中的所有个别 现象都包括进去,因为科学本身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 种抽象。
惯常使用的概念工具常常面临两种困境,即:①或 是由于概念过于宽泛,使其失掉现象的某种具体特征; ②或是由于概念过于狭窄,无法包容相关的现象。而他 所致力建设的理想类型正是要摆脱上述困境。
这种行动可以根据行动所具有的对固有价值的自觉信仰 来界定,它是独立于任何功利动机的,仅仅受制于伦理的、 美学的、宗教的标准。行动者在其主观上认定行动具有无条 件的、排他的价值,因而不会考虑行动的后果及完成行动的 条件是否具备。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③ 情感的或情绪的行动(affectual action) 即由于现实的感情冲动和感情状态而引起 的行动。 ④ 传统的行动(traditional action) 即通过习惯而进行的行动。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二、社会学的对象和方法——“社会行动” 与“理解” (一)研究对象:社会行动 1、定义:
行动者以他主观所认为的意义而与他人 的行动相关,即以过去的、现在的或将来所 期待的他人的行为为取向。
“他人”,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许 多人;可以是熟人,也可以是完全陌生的人。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第三节 关于统治类型的研究 一、基本概念 权力、统治、纪律 二、统治的三种基本类型 1、传统型统治(对应传统行为) 2、个人魅力型(对应情感行为) 3、法理型统治(对应目的价值合理行为)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第三节 关于统治类型的研究
一、基本概念
1、权力: 在某种社会关系中贯彻自己的意志并
即通过直接观察理解行动。 (2)解释性理解(explanatory understanding)
即根据动机把握行动者的意义。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批判和继承了狄尔泰的生活 体念和移情理解和李凯尔特(新康德主义的代表人物)的 主观理解的思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