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井建设计划

矿井建设计划

第一章矿井概况一、交通地理位置镇雄县山脚煤矿位于镇雄县350°方向,平距32km,地处镇雄县雨河镇境内。

矿区有2km简易公路与镇(雄)威(信)公路相通,距雨河镇6km,往东20km经威信县城可达四川省叙永县,往南56km经镇雄县,镇雄县城至昭通市公路里程300km,至昆明市公路里程598km,至贵州省赫章县公路里程55km,至贵州省威宁县火车站135km,至彝良县火车站230km。

镇雄县距内(江)昆(明)铁路盐津站70km,交通较方便。

二、矿井开采条件1、开采煤层及煤质煤矿区内批准可采煤层有C5b、C6a二层,C5b煤层厚1.48-1.85m:平均1.64m,C6a煤层厚2.51-3.54m,平均厚度2.89m,单一结构,煤层赋存较稳定,全区大部分可采。

2、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根据2011年—2013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02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8.88m3/t。

镇雄县山脚煤矿为低瓦斯矿井。

3、煤的自燃倾向性、煤尘爆炸性根据云南省煤炭产品质量检验站的鉴定报告:矿井开采的C5b煤层、C6a 煤层无煤尘爆炸危险;C5b煤层自燃倾向性分类为II类,属自燃煤层。

根据云南省煤炭产品质量检验站的鉴定报告:C6a煤层自燃倾向性分类为III 类,属不易自燃煤层。

4、矿井水文地质情况矿区水文地质勘查类型为以裂隙、溶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简单类型,该巷于二叠系龙潭组第二段(P2l2)砂岩地层中掘进,该地层为砂泥岩类弱裂隙含水层,对施工影响不大。

三、矿井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配置1、矿级管理机构煤矿配备1名矿长和4名副矿长,矿级管理人员均持有省级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

2、安全生产工作机构和人员配置(1)安全科:科长1人,成员4人。

(2)通防科:科长1人,成员4人。

(3)生技科:科长1人,成员2人。

(4)生产调度监控中心:主任1人,成员4人。

(5)机电运输科:科长1人,成员3人。

(6)地测防治水办公室:主任1人,成员4人。

(7)职业卫生管理科:科长1人,成员2人。

3.管理人员责任(1)确认人员资质。

主要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参加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由矿长聘任后持证上岗。

(2)实行目标管理,将目标管理融合到安全制度和岗位责任制中。

制定安全生产奋斗目标,制订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制订应急救援预案。

(3)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

(4)严格实施监督。

每月初,在下达生产计划的同时,下达安全工作计划。

安全工作计划的主要内容:针对当月可能存在的危险应落实的安全措施、安全教育和培训、安全投入的落实、安全控制指标等。

(5)管理模式:严格实行带班矿长和安全员现场值班制,坚持每班有带班矿长和安全员跟班作业,班前进行安全确认,根据检查的隐患情况及时排险,每月开展一次安全大检查,每月底召开安全办公会,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并将会议记录纳入档案管理。

(6)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当区内确认有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危及安全时,应及时停止正常生产,撤出井下人员,疏散受威胁人员,同时上报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然后采取相应措施。

四、矿井转型升级情况煤矿根据云南省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昭通市煤炭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方案的审查确认意见(第一批),云煤整审[2014]11号批复,煤矿为保留矿井,改造升级类别为改扩建,从核定生产能力6万吨/年升级达到30万吨/年生产规模矿井。

于2015年6月19日取得镇雄县山脚煤矿30万吨/年机械化升级改造项目开工备案回执,煤矿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煤炭市场疲软,导致机械化改造工程不能在批准的工期内建设完工,经矿井申请于2017年4月17日昭通市煤炭工业局以昭煤复[2017]22号文同意矿井竣工验收时间延长至2018年11底,2017年6月29日镇雄县煤炭工业局以以镇煤准[2017]29号文同意矿井继续复建。

五、矿井改扩建系统工程内容(一)矿井开拓及采区划分1、矿井采用平硐+斜井综合开拓,现有的+1408m主斜井仍作为机械化改造后矿井的主斜井,担负矿井运煤、运料、运矸、通风、排水等任务;改造利用现有的+1409m回风平硐作为机械化改造后矿井的副平硐,担负矿井行人、进风等任务;在工业场地办公楼南侧约65m位置以95°方位、28°倾角新掘回风斜井,落平于+1350m水平,与矿井原+1350m运输巷(机械化改造后作为矿井的回风大巷)相连,全长136m,担负全矿井的回风任务,并兼作安全出口。

2、根据矿井允许开采标高,矿井共划分为4个水平(即+1220m水平,+960m水平,+700m水平,+450m水平),每个水平为一个采区,一采区利用现有的轨道暗斜井(兼作采区轨道上山)和两条皮带暗斜井(兼作行人上山,巷道内安装带式输送机和架空乘人器),沿C5b煤层底板岩层伪斜新掘一条回风上山对一采进行开采布置,坡度为23°;二采、三采、四采区每个采区均沿C5b煤层底板岩层伪斜平行布置两条暗斜井(兼作采区轨道上山和行人上山)和一条回风上山对各采区进行开采布置,坡度均为23°。

(二)系统建设情况1、开拓系统矿井开拓方式为平硐+斜井综合开拓,目前矿井有三对井硐,即:+1408m 主斜井标高,+1409m回风平硐,新掘+1418m回风斜井,矿井现开采水平为+1220m,目前+1418m回风斜井正在施工之中,机械化改造升级首采区开拓布置暂利用原有生产通风系统。

2、供电系统矿井采用单回路供电,矿井供电电源分别取自镇雄县雨河镇30KVA变电站,10KV线路直接接到矿山地面10KV配电房,再供给井下和地面用电地点。

地面供电电压等级为10kV、0.4kV、照明220V;下井的电压等级10kV、0.69kV、127V,掘进移动设备、绞车等电气设备采用0.69kV的电压等级,手持式电气设备、照明电压等级为127V。

矿井在主井工业广场设有变电所一座,安装200KVA变压器一台供地面工业广场及风井主扇风机,安设KBXGZY-500KVA变电器一台,供井下采掘电力设备使用。

3、提升系统我矿主斜井、轨道暗斜井采用绞车提升,主要担负首采区开拓布置时掘进所产生的原煤和矸石提升任务;绞车型号为JTPB1.2×1.0,电机功率:75kw,采用660V电压供电,绞车最大静张力为30KN,提升速度为1.5m/s。

4、运输系统矿井采用+平硐+斜井综合开拓方案,运输大巷、区段运输巷采用蓄电池机车运输,主斜井、皮带暗斜井安装有皮带装载机,目前未维修暂未运行,其主要担负矿井原煤转载运输。

5、通风系统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 工作方式为负压抽出式,主斜井进风,回风平硐回风,配有2台通风机:型号为FBCDZ-№13(2×30KW)型对旋轴流式风机风井场地设10kV变电所, 由200KVA变压器供给地面工业广场及主扇风机6、防瓦斯系统目前我矿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每月编制瓦斯检查点设置计划,由总工程师负责人审查签字实施了瓦斯巡回检查制度,所有瓦检员持证上岗专职瓦检员按指定的检查路线对井下所有工作场所每班认真检查,井下无瓦斯超限作业无瓦斯积聚现象瓦斯报表每天及时报矿长总工程师审阅井下安全监控系统由地面计算机集中控制,井下监测仪器配置根据《煤矿通风安全监测装置使用管理规定》安设7、矿井排水系统矿井采用平硐+斜井开拓方案,目前+1290m区段设置有临时水仓,通过动力抽排至+1350m底部车场水仓,再动力抽排出井。

8、通讯系统矿井按生产需要设置了调度电话。

矿井地面行政电话直接与当地电信局相接。

地面通讯选用普通电话机、市内电话电缆及橡皮绝缘电话软线。

矿井井下各工作地点均按照规定安装了电话。

在工业场地矿调度监控中心主任内设置SOC8000程控调度交换机一台,容量64门,主要供井下和地面各生产部门使用,井下通讯线路选用MHYV型电缆,安装了KTT-103-3型防爆本安程控电话机。

9、安全监控系统地面中心站设在矿办公楼内监控室,站内设备配置:监控主机两台,互为备用,显示器两台打印机2台传输接口一台、不间断电源一台雷击保护装置一台系统软件一套矿井设置分站5台,分别设置在主井工业广场、新回风斜井工业广场、轨道暗斜井绞车硐室、+1350m运输南巷、+1350m底部车场。

共布置有瓦斯传感器、风速传感器、风门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开停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40台。

10、矿山救护编制有《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措施》、《煤矿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矿井按照规定自建有矿山兼职救护队,按照国家规定和地方实际情况,矿井与镇雄县矿山救护队签订有《煤矿救护协议书》,救护队到矿行车时间约90min,矿井配备有便携式自救器、其他救护设备及仪器、仪表。

11、管理体系、体制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我矿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健全,五职矿长配备及相关证书完善,下设生技科、安全科、机电科、通防科、调度监控中心、地测防治水中心、职业卫生管理科、办公室、矿山辅助救护队、财务供应科等科室,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完善。

12、其他山脚煤矿压风系统、供水自救、紧急避险系统等目前都在按照计划有序建设。

第二章 2017年矿井建设情况一、2017年井巷工程完成情况2017年矿井历经几次业主变更,从3月份入矿开始,间断性地开展了矿建恢复工作,对坑涌水进行了抽排至+1290m区段标高水位,同时对+1350m顶板巷进行了维护,井下+1290m区段以上的设备进行了检修,组建了轨道暗斜井、采区回风上山、11501采面回风巷的维护及新掘施工队伍,截止2018年1月26日春节放假,新回风斜井施工斜巷54m,同时完成了引风硐、安全出口井巷工程;采区回风上山开口后新掘6m;轨道暗斜井维护了9m;11501采面回风巷维护了40m。

二、2017年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2017年矿井运行情况来看,矿井复建工作任重道远,制约企业正常运作的客观因素太多,主要体现如下几点:1、矿井井巷围岩稳定性差,为粉砂质泥岩、泥岩,属含水层,掘进后易垮落,需采用锚网喷、工字钢架等有效支护,同时围岩破损后易产生淋水、裂隙水,严重影响施工进度;2、矿井原有巷道长期被水浸泡,加之原巷道支护力度不够,井巷受损严重,从现有巷道现状来看,维护难度较大,特别是+1290m以下目前仍浸泡于水中,+1220m水平、+1290m区段巷所有情况一无所知,制约施工布置的灵活性;3、原皮带暗斜井无轨道及提升设备,现有皮带装载失效,且皮带暗斜井大都断面变形严重,底板被水冲刷伴底鼓现象,需进行维护,在此需作大量地前期准备工作;4、原有巷道部分地段采用木支护,同时巷道坡度大、轨道敷设标准低、无水沟等,修复到达验收标准工程量大;5、11502采面位于井田北翼+1290m区段至+1350m水平之间,原+1350m 水平开采时没留设保安煤柱,导致+1350m北巷全部垮塌,同时11502采煤推进后仅有100m走向长度,加之+1290m北巷与吉兴煤矿贯穿,导致吉兴煤矿坑涌水向我矿排放,增加11502采面布置形成;6、现有总回风上山改造后作为行人暗斜井,原开口于煤层顶板,落平于煤层底板,临近落平段巷道变形严重,采用的U型拱架均扭曲、柱腿插底太深,同时原落平后顺走向布置了+1350m顶板巷,导致巷道延伸至+1220m水平施工困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