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年之前我从来不认为学习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那个时候我混迹于人群之中,跟大多数的人一样,做着这个时代青少年该做的事情,一切都井井有条,只不过,我不知做这些是为了什么,只因大家都这样做,所以我只是随众而已,虽然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但,我的人生目标一直以来都比较混乱。
但是后来,对世界有了进一步了解之后,我忽而发现,自己真的不过是这浩渺宇宙中的苍茫一粟,而我自身的存在可能根本不能由我自己来把握。
认识到个体的渺小之后,忽然有了争夺自己命运主导权的想法。
所以走到这个阶段,我选择了考研,考研只不过是万千道路中的一条。
不过我认为这是一条比较稳妥且便捷的道路。
而事到如今,我觉得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时隔一年之久,我终于涅槃重生得到了自己心仪院校抛来的橄榄枝。
自此之后也算是有了自己的方向,终于不再浑浑噩噩,不再在时代的浪潮中随波逐流。
而这一年的时间对于像我这样一个懒惰、闲散的人来讲实在是太漫长、太难熬了。
这期间我甚至想过不如放弃吧,得过且过又怎样呢,还不是一样活着。
可是最终,我内心对于自身价值探索的念头还是占了上峰。
我庆幸自己居然会有这样的觉悟,真是不枉我活了二十多个春秋。
在此写下我这一年来的心酸泪水供大家闲来翻阅,当然最重要的是,干货满满,包括备考经验,复习方法,复习资料,面试经验等等。
所以篇幅会比较长,还望大家耐心读完,结尾处会附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希望会对各位有所帮助,也不枉我码了这么多字吧。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数学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01)数学分析和(881)高等代数参考书目为:1.《数学分析》(第三版)(上、下),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2.《高等代数》(第三版),北京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近世代数、实变函数关于英语无非几大模块:阅读,完型,新题型,翻译,作文。
首先最最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如果你把阅读搞“好”了,其他的都不成问题而“好”的定义,不是简简单单的把题做对,“好”的定义有很多方面,下面的内容我会说。
其次是作文,我们都知道考研英语作文有两篇:大作文和小作文。
就英语一来说,大作文通常(是通常哈)是图画作文,小作文是一封信。
而作文是有模板的,模板不是最后简简单单的别人总结的东西,模板是要靠自己的积累,积累,量变后的质变。
今年我在考场上用20分钟的时间把我自己总结的模板稍作修改,工工整整的默写了下来,那感觉真的很爽。
最后对于完形、新题型、翻译来说,前期投入大量的时间在阅读上,这些自然也不成问题。
下面我将从几个时间段和模块来说一下我自己英语复习的方法。
用书: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木糖英语真题解析Part 1:考研准备–7月初打基础打基础打基础无论你现在几月份,只要你开始准备考研你就必须要学英语了,我们学了那么多年的英语应该都知道,英语不是一个短时间可以提高的科目,英语的学习需要日积月累,需要长期的量变才能发生质变。
1、阅读:以前看过一篇经验贴,有一句话记忆犹新:阅读生万物。
对的,阅读搞“好”了,完型,新题型,翻译,甚至作文都不成问题。
下面我将详细的说一下我是怎么研究阅读的:暑假之前,我只研究了1998–2004的阅读,这七年的阅读用来打基础。
1998-2001年阅读是每年五篇,之后都是四篇。
一天一篇总共32篇,做了两遍。
步骤如下:Step1单词短语先把一篇阅读里不认识的单词都查出来,然后找一个本子,把自己不认识的单词和短语全都记下来(只要第一眼看过去不熟悉的我就记下来)。
Step2全篇翻译阅读单词整理完以后我就开始全文翻译阅读了。
我也看过很多经验贴,很多人都是只翻译的长难句,而我的建议是打基础的这段时间应该要全文翻译。
因为看似简单的句子,其实大多时候我们并不懂,而且全文翻译对于后面的翻译题也有很大的帮助,毕竟翻译题并不是只有长难句,往往越短的句子越难翻。
Part2 7月初–9月初暑假期间这段时间可是黄金时期,不用上课,有大把的时间去学习,一定要好好把握哦。
翻译我是听了网课,暑假我听了做题方法,然后就是一天翻译2-3个真题的句子,两天就能翻译完一年的真题,我先是不看答案,自己去翻译;然后看着真题,一点点的去研究;最后就是听讲题视频。
这样下来一天我大概用半小时的时间就能完成。
我也忘记了大概是多久翻译完的,这个你可以看看视频。
Part3 9月–11月中旬1、阅读①9月–10月中旬:近十年阅读开始第二遍过程跟第一遍差不多,不同的是一天研究两篇,翻译全文变成翻译长难句,重心在分析题目方面。
关于做题的技巧什么的,后面我还会讲。
②10月中旬-11月中旬这一个半月的时间我是把近十年的阅读又重复做了一遍,这个时候单词短语没什么大问题了,重点是分析题目。
3、单词从9月份开始我的单词记忆还是真题+单词书+app 就不详细的说了。
4、完型新题型我是十月份开始一天一篇交叉的做的。
对于完型来说很多人说平均分都是2/3分,但是我觉得最近几年的完型真的很简单,不用特意去准备,前期短语搭配背好了,这个时期完型做的真的很顺利。
Part4 11月中旬–12月中旬1、阅读2、近三年的真题,12篇阅读,按照上面的方法分析。
第一遍(20天,12月初就能结束)方法还是做题,分析题目;单词短语句子:没有一个不明白的单词,没有一个读不懂的句子。
这个时候已经背了将近20年的单词短语了,两本单词书,几千个单词,所以再看这些真题里的单词就简单多了,背起来也没有那么费劲,更不用花太多时间,阅读翻译的话我就只翻译得我不太懂的句子和长难句,第二天早上还是全文口译。
第二遍(10天12月15左右结束的)继续做题分析题目,记忆单词短语长难句。
第三遍(4天)一天一年把这四年的真题阅读又完完整整的做了一遍。
(881)高等代数专业课作为最大的拦路虎,必须从一开始就要重视,从第一天复习开始就要开始复习,故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个人觉得专业课有以下几点比较重要,首先知识点是核心,例如S是复数集C的一个非空子集,如果对于S中任意两个数a、b来说,a+b,a-b,ab都在S内,那么称S是一个数环,不管你采用什么办法知识点是最最基本的,虽然考研不考知识点,但是知识点是必须记住的,这一点没有条件可以谈。
在这之前我把知识点全部写到卡片上,每张卡片上44个知识点,方便随身携带,只要有空就拿出来识记,因此知识点一定要做到乱熟于心。
我专业课可能没考的理想中那么好,像任何数域都包含有理数域,有理数域是最小的数域,这点是一定要记住的。
除了客观原因外,大题可能是失分主要项。
因为后面对答案的时候,我大题得分很少,这和我平时水平不相符,但是我一直也没时间怎么认真准备,所以可能在这上有点吃亏,希望后来者引以为戒。
不管你看几遍课本,最终目的是要熟悉理解课本,首先你要知道哪些章节要看,哪些章节可以先放一放,哪些是重点,比如实数域上不可约多项式,除一次多项式外,只含非实共轭复数根的二次多项式。
每一个次数大于0的实系数多项式都可以分解为实系数的一次和二次不可约因式的乘积,这些定理一定要牢记。
等到看到真题你知道答案在哪一章是哪方面的内容就可以了。
毕竟不是本校生,不知道答案应该如何回答,所以我是买的上岸学姐的真题和答案(根据自己的情况,不是必须要答案,自己可以的可以不要),学姐整理的比较好,然后在自己做题的时候把自己认为还该补充的东西补充了一下,在这里还想感谢一下那位学姐,给我省了不少时间。
还在某宝上买了研教新版课本配套习题和题库,这些足够了。
有人问真题要做几遍,我认为做三遍挺合理的,既能印象深刻,又增加了熟练度,真题很重要,每年都会有重复,这个重要性不用我再多讲了吧。
除了真题,模拟题也很重要,研教新版练习题解析,不是依照章节,而是依照板块,更适合全面复习检测使用,有利于宏观了解。
它的编排较为条理清晰,一目了然,容纳了重要冲刺知识点,有利于难题型的解答。
这本书都是历年预测真题比较准的,题的质量也都不错,有条件最好都买,买来一定要做,一些重点题必要的要背一背,如下图:除了做模拟题之外,还涉及到要不要报班的问题,专业课个人觉得报不报班都可以,关键要靠自己背,所有的教材无论是哪位老师的,大同小异,资料不在多有一本就行,由于一种依赖和偷懒心理,我报了考研班。
不过,除去最后考点分析还有所收获外,其他一概走马观花。
主要是自己没有好好背,基础知识不牢固,练习没有跟上,所以专业分数不高,这点教训希望能作为前车之鉴。
最后强调一下,专业课就是多背多练多总结。
其实公共课也离不开做题,英语阅读理解所占分值较大,也最能拉开分数,但是阅读理解命题有比较强的命题思维和解题技巧,不熟悉命题思路的人即便能读懂全文,却可能选不对选项,而通过大量真题训练的人,只读懂部分段落,也可得高分。
《木糖英语真题手译》中总结了很多好的解题技巧,其实边做题边揣摩命题人的命题思路,过段时间就会发现,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大同小异。
政治不能只背诵也要多做题,多看李凡《政治新时器》里的解析,结合解析来做题,认真研究试题的题干及选项,分析正确选项的特点,分析错误选项的陷阱以及常见套路。
做材料题时,要学会如何分析出答题点,要注重材料题问题的本质,分析题眼。
掌握了正确的答题思路和方法,复习定会事半功倍。
说了这么多,有些跑题,我们继续聊专业课。
专业课就得多练习多对比多总结多反思,知识面方面,经常浏览一些相关专业知识文章,其中收录了很多关键知识点。
经常去网上搜索知识必读材料,打印出来,每天翻一翻。
还有就是可以用参考书。
由于知识太杂太多,我平时会把整理好的知识自已录音录下来,在路上反复听反复记。
真题方面,买了历年的真题集锦,单就这还不够,最好自己对照其他院校所有真题中出现过的题材都拿来练一练。
还要多多背诵知识考点,练习答题速度等等。
佛说:一切皆有因果。
世上不会没有无因而结的果,也不会有无果而开的花,决定考研之前先思考清楚为什么要考研。
研究生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升华版,其不仅是在专业知识的精进和升华,更是一种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分析能力的锻炼,这种能力将是你未来工作的利器.首先要认清自己想要的方向,自己的实力,以及各方面条件,素质。
做选择前,慎重思考。
做好选择了就不要想那么多了。
学校招几个人无所谓,要相信自己就是他们招的为数不多的佼佼者。
多少人报考,哪个学校的学生报考,都与你无关。
总之,你就是在一条单行赛道,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奔跑就好。
瞬间已经又写了这么多字,想对大家说的何止这些。
只希望你们首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至于研友的问题,如果有合适的,互相鼓励最好,如果没有合适的,自己一个人也不错,毕竟考研是一个人的事情,谁都没有办法帮你或者干涉你。
我当初就想着,自己本科院校不好,想有一个更好的平台,另外专业知识也没学扎实,就这样参加工作,丝毫没有信心,而且家人提供不了帮助,以后的道路只能靠自己,我不甘于这样的现状,所以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考研,并且过程中再艰难也从未动摇。